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2021-12-14 15:27杨冰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五壮士因素小学生

杨冰

一、情感因素在小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小学生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思潮,往往随心所欲不能择善从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创设适宜的情感因素,激起相应的情感,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情感因素在小学生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小学生常表现出冲动、可控性较差的情绪特点,更需要教师的控制和调节,随着年龄增长学生通过自我调节情绪的冲动性也不断减少。教育者经常需要对学生评价,而准确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即时调节作用。小学生年龄还小,引人注意的愿望强烈,有交往的需要和引人注意的需要,学生需要教师去评价调整自己。教师在发挥情感因素的调节作用时,还需注意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井然有序、提高效率。

(二)情感因素具有动力作用

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这里提出的“知学”、“好学”、“乐学”三种学习态度中,后两个层次与人的兴趣和情感有关。即是说,学生有了激情、热情以及由其它主客观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就能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激励人顽强地进行学习。如教师在课前布置一些活动性作业,使之具备一定难度,以造成问题情境;课堂中进行“激疑”;课后布置探究性的思考题以作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他们在学习上的动力。在运用情感的动力作用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坚持正面教育和表扬为主。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注意他们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予以鼓励和赞赏,使其激发学习上的兴趣、动机等。

(三)情感因素具有强化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应不失时机地给予其激励和强化,使该学生情绪日益稳定。这就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自己的潜能和自己的人格,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力量和热情向上的动力。众所周知,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在通向学习成功的道路上是布满了荆棘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教师情感因素的积极参与,一遇到困难就会自暴自弃,甚至急流勇退。情感因素在发挥强化作用时,一方面来自于教育者积极创设形象生动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境;另一方面则依赖于受教育者自我情感的强化,行动中要善于自主探索,用理智的力量驾驭情感的野马,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如何贯彻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或措施,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一)寓情于理

首先,在教学中进行正面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情感教育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其次,运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榜样教育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小学榜样教育的主渠道。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课文的思想教育目标是:感受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英勇不屈的崇高精神。在课文教学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突出主题目标时,通常会有这样的过程:师:学到这儿,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详细描写的,大家明白了吗?生:课文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详写“用石头砸"和“英勇跳崖”的过程,以此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壮,来证明这五位战士是壮士。师:现在,让我们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课文。(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师: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创设必要情境,以情生情,以理激情,借景生情,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这样才能根据教学预期目标来触发学生某一方面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采用以下几种常用模式: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例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针对宋诗说理性强的特点,我仍采用启发学生运用形体语言形象地表现古诗句。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运用五个手指表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将五指聚拢,掌心成窝状,形成山峰环绕,人处山中的感觉。一看便马上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这样一来,既理解了诗句又帮助了背诵。还有的同学几个人排列一起,先横后竖,然后围成一圈,再让一名矮个儿同学站在中间,很形象地向全班同学表达了诗句的意思。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就具有创造性。它使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紧密相联,为今后学习古诗,形象地理解文章、语言提供了方法。

2.语感传情

在教学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指向性的作用,提高了感知的反应,并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理智感的发展,促进学生进入特定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3.以情动情

激情是明理导行的前提,没有激情难于明理导行。通过教师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的内心情感并化为改造世界、改造自己的巨大动力。由于学生是处于易动感情、重感情的心理发展阶段,此时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并用于学习,做到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教师一进学校就要调整自己的情绪,以最佳状态面对学生。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如果我是学生将会怎么样?”当学生感到教师处处为他们着想、十分可亲时,便会产生对教师的敬仰和亲近,就会有师生情感的交融。

三、总结

小学时期是情感因素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情感丰富、脆弱且波动性大的时期。因此,抓好小学生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小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小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摄取、高尚情感品质养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五壮士因素小学生
对话“你我他”:深度解读《狼牙山五壮士》之魂
语文(S)版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暨《狼牙山五壮士》公映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是小学生
妙对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