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新生数学课堂行为养成教育之策略

2021-12-14 15:34陈茂青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一年级策略

陈茂青

摘要: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对校园整体环境比较陌生,一时难以适应小学课堂的教学规范;再加上低年级孩子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控能力低等年龄特点,导致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讲、交头接耳等问题。针对这些行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根据一年级新生实际情况,制定课堂行为养成教育策略,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也能够加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构建,奠定其终身发展基础。

关键词:一年级   课堂行为   策略

一、明确课前准备,激发学生自主意识

在小学一年级阶段的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是有较大困难的,这是由于数学对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引導学生自主学习,就要采取一些科学良好的课前准备,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课前准备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于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陌生,不了解预习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如何预习。此外,还有一些孩子在过去的成长中,学习过程都是在家长面面俱到的安排下进行的,缺乏自理能力,更没有形成自主意识,无法完成课前准备工作。针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始前,教师应明确课前准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要求学生每天根据数学课要求自己准备好学习用品,整理书包、数学课本、作业本、相关文具等;设计相对简单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完成,让学生在自我准备中逐渐转变思想,为课堂行为规范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好铺垫。

二、规范课堂纪律,正面引导

良好的课堂纪律,不仅能让学生保持对新知识的注意力,提高听讲效果,更能渗透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结合一年级新生的行为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规范课堂纪律,教师在课前申明纪律,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应该做什么”,尽量少用“不要”“禁止”等词语,“不要”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错误的提示,孩子们的好奇心驱使尝试本没想到的问题,就适得其反了,如上课的时候孩子们突然被窗外的响声吸引了,这时老师可以说“小眼睛,看老师”,而不是“不要看外面”这类的话,要给孩子们正面的导向和激励,帮助孩子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榜样,以一些表现好的学生为纪律标兵,让学生在对比、反思中规范自己的行为;采取激励方法,肯定学生认真听讲,配合教师的行为,使学生在认可中提升自我。

三、设计阅读任务,吸引学生课堂关注

阅读是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阅读活动,吸引其对新知识的关注,并通过阅读交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进而让学生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以保持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度。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生活中的数”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安排阅读的任务,充满童趣的画面中有各种小动物,其中小兔子大喊:“开学了”。小熊老师则问:“你能数出有几只小兔子呢”?这些画面贴合一年级学生具象思维,学生在阅读教材中能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学主题,理解“生活中的数”。

四、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个体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一年级小学生思维发展,尚不完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经常出现人云亦云、茫然无措等问题。针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为学生设计比较简单的思考任务,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提供自主表达的机会。例如,在“比较”一教的课堂设计中,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要求学生想一想哪一种瓶子装的饮料比较多,并根据教材中的提示,想想都有哪些办法进行比较。

五、规范学生发言,指导课堂互动交流

课堂互动、交流、发言是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对于一年级小学生而言,如果不对学生的发言加以规范,很容易陷入散漫无序的状态,导致课堂在闹哄哄的氛围呈现低效、无效的状态。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确保他人把话说完的情况下,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确定发言规范,要求举手作答,不准抢答,替人回答。在自由讨论中,应避免大声喧哗、起哄等,这样学生才能在有序的氛围中互动交流,确保数学课堂效果。

六、优化作业安排,培养协商自主能力

认真做作业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中之重。课后作业不仅是学生课后巩固知识的需要,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行为规范与习惯培养延伸到课下,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安排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而富有层次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做作业的动力。例如,教师通过课后作业发现,一些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要求有偏差,在这时,不可以一味斥责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比较合理的方式正确的引导学生,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并教导学生找到自身错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要求家长配合监督孩子做作业,尽量鼓励孩子独立完成,避免对家长产生过度依赖。在课堂,教师应通过检查作业对学生做出反馈,以引导学生自觉规范自我、发展习惯。

总之,课堂是树立学生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对于一年级小学生而言,教师应注重启蒙与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入学伊始就能接受良好的行为规范引导,并逐渐将行为转化为习惯,在一点一滴的渗透与教育中塑造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一年级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一年级》看片花成毅回应公司发通稿过度宣传
幽默、缓慢、有趣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