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模式优化路径研究

2021-12-15 02:24周敏李吉叶
审计与理财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民营企业优化

■周敏李 吉叶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中国奇迹”离不开我国的民营企业,民营起来所带来的经济红利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实施开放型经济、对外投资的重要力量。在民营企业内部监督经济业务管理流程、成本效益最大化、防范舞弊、激活企业活力、防范企业内外风险等方面内部审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只有正确认识企业的发展特征与要求,建立适合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内部审计模式概述

中国内部审计制度发展近四十年,充分体现了内部审计与国家经济发展步伐高度一致的特征。2018 年,国家审计署成立“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司”,这进一步确立了内部审计在国家审计的指导和监督下共同发挥“审计合力”新时期的到来。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对应,是我国国家治理与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设置在单位组织内部,是组织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内部审计模式作为一种整体构想和总体框架,其完善性往往决定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内部审计模式包含审计定位与指导思想、审计方法、审计资源这三个部分,从其三个组成部分就可以看出:审计定位与指导思想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立足点;审计方法是在审计思路导向下执行审计工作的行动指南;审计资源是为了保证内部审计思想和方法能够有效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资源保障。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发展现状

近年来,党和国家极力改善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发展的制度性成本,简政放权、公正勤政,积极寻求改善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融资环境。在内部审计领域,以民营企业集团为代表的大中型民营企业也积极探索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审计模式,充分贯彻中央审计委员会和审计署所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与要求,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发展成绩,但其亟需优化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1.审计定位:内部审计定位仍需拓展。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设置的内部审计部门主要还是以监督型为主。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查错纠弊审计,没有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我国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多从事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成本效益尤为关注,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产生的效益远小于投入的成本,故而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重视,对内部审计的理解仍有待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应当重新审视内部审计的作用与功能,深入了解内部审计思想,对本企业的内部审计定位作进一步拓展。

2.审计基本方法:内部审计关口仍需前移。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仍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且相当一部分实行家族制的管理模式,众多民营企业往往缺乏规范、统一的内部审计行业准则管理,各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往往是伴随着各企业的发展特征、管理风格与主要股东的个人意愿而建立起来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的企业产权混乱使得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方法主要停留在传统的财务会计资料的查错纠弊、经济业务的事后检查与问责等。事实上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很多现实问题,其实是典型的“事后救火”行为,往往由于其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尤其是缺乏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管理机制,使得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往往已经无法控制,未能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与及时的风险应对。

3.审计基本方法:内部审计范围仍需扩大。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与经济环境也日新月异,这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且快速变化的诸类风险。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大多仍停留在财务资金活动,少量企业拓展至采购、销售等专项业务活动,财务和业务仍是当前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范围,而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战略实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等仍未纳入内部审计的重点业务范围,“重局部,轻全局”的工作方式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中仍然非常普遍。

4.审计资源支持: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需持续提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方便了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同时也对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各类业务的复杂化与专业化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强大的专业背景与经验积累,“内行查内行”正逐步成为内部审计领域的主流趋势。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仍以本科和专科学历为主,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很低,总体专业水平偏低。此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以财务、会计、法律等专业背景人员为主,兼顾管理与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比例较低,无法实现对现有业务问题查深查透的基本要求,也难以就所查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管理改进建议,这些都对民营企业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与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思考。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模式优化路径设计

1.审计定位优化:建立增值型审计理念。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在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中明确了内部审计的确认和咨询功能,内部审计的功能是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增加企业价值。增加价值是指内部审计活动通过客观和相关保证,改善和提高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的效果和效率,为组织及其利益相关者增加价值。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应当从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实现角度来重新审视内部审计,树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基本理念与思想。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在于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给民营企业提供审计建议,包括在采购环节节约成本、增加企业收入等;在长远目标实现上,可以帮助民营企业实现战略目标,降低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及时发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与控制建议,提升民营企业管理效率与效果。随着经营环境日益激烈,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向增值服务型转变是大势所趋。

2.审计基本方法优化:审计关口前移,完善管理约束机制。

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四大核心之一。相应地,民营企业应进一步将内部审计的介入关口前移,充分关注事前审计,将内部审计的工作中心逐渐向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转移。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还需要完善内部审计管理约束机制。民营企业应当逐渐扩大为对企业管理全过程的评价与监督,这其中包括对企业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监督,对企业整体战略制定与实现全过程的跟踪与建议等。随着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与监督层次的不断提升,各民营企业应做到权责明确、科学管理,对内部审计的管理建立约束机制,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与权威性。把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增加企业价值作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明确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与职责,为管理者提供专业的决策评价信息。

3.审计目标优化:扩大内部审计范围,优化审计目标实现方式。

为了适应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内部审计模式也逐步开始采取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民营企业的风险点进行识别、评估以及控制,确定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范围,着重采用事前预防与事中跟踪的方法,将企业各类风险降至可接受的管理风险水平之下,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当依托业务与财务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与制度流程审计,广泛开展风险管理审计与战略跟踪审计,提前发现企业经营风险与战略风险,准确提出整改要求与改进建议,实现内部审计帮助企业战略实现的总体目标。

4.审计资源支持优化:提升复合型与专业技术型内部审计人才比例。

相比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仍存在一定缺口。其一,民营企业应优化内部审计人员选拔模式,考虑从多个部门或专业技术岗选拔内部审计人员,尽力做到“内行查内行”,确保能够真正查出核心问题与关键问题,防范重大技术风险与管理风险;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应配套完善内部审计人员晋升通道与职业发展路径,优化内部干部提拔机制,鼓励出色的管理人员参与到内部审计日常工作中,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技术性与专业性;其二,民营企业应加大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新思维培训,使每位内部审计人员都能适应现代数字化审计的新方法、新思维,为内审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资源支撑。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民营企业优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重卡车门关闭力优化及验证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