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闲清课

2021-12-15 08:27
妇女之友 2021年12期
关键词:雁塔风月状元

山游:江山風月属闲人

人生行旅,总是南来北往。

有人曾说,如果邀请一位古代诗人旅游,大家会选谁?悲观的杜甫,不时癫狂一把的李白,还是少年成名的王维,恐怕都不如人间至味苏东坡。顺境他能讲究,逆境他能将就,他的书画开创文人画派,诗文成就千古文豪,酿酒品茶且说“诗酒趁年华”。

如我,也选择了苏东坡,去年就从南到北专程到北京故宫去看了一场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对于我而言,这是一次最近距离地认识苏东坡,铭记他千古风流的模样。

苏东坡最清晰的样子是出现在明代朱之蕃的《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上,这张画也是展厅中压轴出场的一件作品,画中苏东坡晚年被贬海南,在访友途中遇雨,就向农人借来斗笠和木屐。头戴斗笠脚穿木屐,大学士打扮略显怪异,但也表现出苏东坡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生活态度。

书画展上诸多苏东坡画像,我尤其喜欢此帧,最后站在画前拍了一张照片,微微一笑,眼中瞬间泛起湿润的涟漪。艺术是阳光,照彻每个人的生命。人生如逆旅,南来北往匆匆忙忙,我内心追羡的乃是东坡先生的“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我是第一次看到朱之蕃的绘画,得知他乃是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科举状元,官终礼部右侍郎,任上曾奉命出使朝鲜,而且是明代状元中唯一以画著称者。然而,史书上关于朱之蕃的事迹很少,仅能知道其祖籍山东,后附籍南京锦衣卫,父亲官至知府,其自幼工书善画,能诗能文,竹石兼东坡神韵,山水酷似米芾等大家,书法师法赵孟頫,兼得颜真卿、文徵明笔意。南京莫愁路旁至今仍有朱状元巷。

人生确实是一来一去。我不知道朱之蕃是否如苏东坡一样四处旅居,在流传下来的诗词中,发现他有一首《雁字》:“长空清迥净秋云,杖倚斜阳数雁群。吹隔狂飙存断简,翔依沙溆见回纹。霞江点缀摩崖碣,芦岸联翩白练裙。衡岳峰高归羽急,疑探二酉发奇文。”

我刚刚去过衡阳,因为喜琴曲《平沙落雁》特意去寻访来雁塔,读朱之蕃此诗,便能感觉到他可能是身临其境伫立湘江半岛上的石鼓书院,前面是湘江,楼下是摩崖石刻,远处是湘江边上的来雁塔。黄昏将至,江水烟波浩渺,江岸一片白沙蒙蒙如霜,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远远望去,雁群、沙岸、水波皆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平沙落雁,是潇湘八景之一,而为古琴名曲,而有来雁塔。只有经历过,才能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朱之蕃在《和周吉甫春日移居》中还有一句“古今成过客,风月属闲人”,读之马上使人想到苏东坡的《临皋闲题》“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由此可知,这位金陵状元非常喜爱东坡大学士。

苏东坡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朱之蕃从金陵到衡岳,古人长途远行一般是乘坐舟船,舟船借助自然界的水流、风力,不仅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快捷,还有饱览风光、免受车马劳顿的便利。所以古画特别是明画中的山游,都是舟行山水,山水之间,一叶扁舟,几位旅人,透过江与岸、舟与人连接了空间,延伸了人的脚步。水光荡漾、烟波浩渺之间,体现出人适应自然的智慧,也带来无限的诗意。入仕也罢,归隐也罢,人生在世,总要由此岸去往彼岸。

时过境迁,水运时代已经没落,我们现在的交通非常发达,交通工具很多,有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古人舟行三五天的旅程,我们坐车三五个小时便能到达,古人三五个月的水上奔波,我们乘飞机三五个小时就能抵达。原本想去南京读大学的铭扬,考到了北方的哈工大。今年九月,南来北往三千多公里,我们不可能像古人一样舟行,而是乘坐飞机飞过长江黄河送他到哈尔滨上学。

哈尔滨这座城市很大,中央大街很美,松花江风平浪静,我还特意去寻访了北宋五国城和萧红故居。依兰、呼兰这些地名,听起来就像是江南一带,其实这些北方古城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有旧时月色。北方,比我想象中美,也比我想象中好。

万水千山,风月属闲人。

写于2021年10月11日,寒露后三日,南方青山,北方丹叶。

编辑/虽然

猜你喜欢
雁塔风月状元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雁塔夜吟
此事无关风月
柳湘莲:一身风月不染尘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
妆成几阙风月寻
正定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