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史增信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2021-12-15 21:34孙文范新
中华魂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史理论特色

孙文 范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史增信就是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是党中央在新发展阶段对国有企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智慧和力量,以史增信、以史铸魂,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定在新时代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信心 。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选择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都至关重要。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基础和强大的前进定力,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总体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增长规模、发展质量、经济贡献等方面取得了出色成绩,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坚持了持续改革的道路选择,得益于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一国有企业的“根”与“魂”,形成了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学习党的历史,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增强道路自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加强党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坚定立场、明确方向、把握原则,既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把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之中。

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品格,也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奋斗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持续武装全党,持续指导改革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根本在于在中国国情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持续推动基于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理论创新,为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提供坚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核心要义的系列重要论述,涵盖了国有企业地位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发展、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等方面,国有企业理论体系架构渐趋完善,推动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持续增强。学习党的历史,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持续增强理论自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持续加强理论创新指导改革实践。要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持续推动国有公司治理理论创新,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的重要作用,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积极作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要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持续推动国有企业管理理论创新,通过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与分红激励等方面持续加强理论与实践创新,充分发挥国有企业骨干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国有企业改革要切实做到理论上清醒,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成效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政治上坚定提供保证。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原因是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它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具有巨大的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国有企业改革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改革方向,注重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形成了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统领、以35个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政策体系,制定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近远期目标和实施路径。学习党的历史,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持续增强制度自信,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全面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以改革创新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要分层分类、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企业功能定位和经营实际,合理配置股权结构,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在企业层面的落实落地,特别是要加快“科改企业”、“双百企业”等示范工程企业的先行先试,重点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场化选人用人、强化激励约束、激发科技创新动能等方面发挥示范效应。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广大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立于世界舞台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回顾党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次次伟大斗争中,始终重视精神文化的力量,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构成了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国有企业一直在中国共产党精神滋养下发展壮大,新中国建设时期,国有企业涌现了铁人王进喜、老英雄孟泰等一批时代楷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国企人充分发挥实干精神,勇于奉献、敢于争先,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国产航母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充分彰显了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和卓越成就。学习党的历史,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命运,持续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提供正能量。在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站在人民的立场营造国企改革的良好文化氛围。要深入落实群众路线,切实保护好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努力营造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组织氛围,通过深化改革,提升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持续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扎根基层,了解群众声音,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群众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要通过学习党史,切实增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信心,激发国有企业的动力活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推动国有企业更早更快实现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

猜你喜欢
学史理论特色
学史力行的“三力”与“三行”
跟着习近平学党史
百年大党再出发
知史力行,打开人大履职新局面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