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对延安精神的丰富诠释和人格彰显

2021-12-15 21:34王建兴
中华魂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南方局延安精神延安

王建兴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人生经历与中国革命的历程是分不开的,他的人格魅力与革命实践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作风、品格是紧密照应的。延安时期,周恩来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露皖南事变真相、重庆谈判、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指挥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长期主持长江局、南方局等大后方党的工作,推动着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开展敌后民主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壮大与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中,他的革命实践与人格精神有机地融入了延安精神之中,推动了延安精神的培育、形成,丰富了延安精神的内涵。他以身作则,践行和传播延安精神,堪称延安精神的人格典范。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得以形成和彰显出伟大价值的灵魂所在。在延安时期,正确的政治方向表现为为共产主义事业艰苦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运用、对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与思想路线的坚决拥护。

周恩来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坚定斗争的革命者。周恩来自加入革命队伍以来就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目标和共产主义事业执着追求,不改初心,义无反顾。1922年3月,周恩来写信给友人时说:“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此时的周恩来已经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将要坚守一生的初心,并愿意为其披肝沥胆,勇敢战斗。在延安时期,周恩来常常奔走于国统区各大城市,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毫不畏惧各种危险,面对蒋介石的劝诱,以伟大的民族大义和高尚的家国情怀回绝,因为内心装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目标。皖南事变发生后,国共关系异常紧张,中共中央连续发电要求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人在最短期内离渝,但周恩来坚持留在重庆继续工作,凭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与国民党斗智斗勇。周恩来面对国民党不断增长的反共高潮,不仅毫不退缩,而且更加坚定地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利用一切机会和公开场合向国民党当局发表严正抗议,向社会各界和驻重庆的各国外交人员、记者等揭露国民党挑起国共摩擦,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本质,表明共产党维护民族整体利益的坚定决心。周恩来在国统区的斗争,为维护民族团结,凝聚抗日力量,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恩来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运用上。周恩来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终身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在重庆红岩村,周恩来特别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开展党员、干部的理论思想教育工作,多次举办党员干部训练班,与董必武等南方局领导人共同讲授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教育干部“要有确定的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思想路线,增强革命战斗力和保持队伍先进性,以对抗充满风险、诱惑的政治环境和阴谋斗争。南方局由于其所处的特殊位置和肩负的艰巨责任,周恩来强调,不仅要让南方局的同志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更要懂得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他告诫同志们,革命遇到困难是正常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应该以“历史是发展的,个人也是发展的”的理念推动进步,克服困难。南方局是整个南方地区党组织的核心机构,在指导南方局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周恩来嘱托同志们要注意“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地开展工作,提醒南方局的同志们在工作中“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合理实际地指导革命实践工作。周恩来主持南方的党组织工作长达8年,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思想和实际路线深深融进南方局每一位同志的思想和实践之中,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正确指导南方局和党的南方组织开展革命工作,把南方局打造成为“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

周恩来坚决拥护毛泽东的领导,维护正确的政治路线。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经过大革命时期和长征的检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导思想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方向。王明从莫斯科回到延安后,开始宣扬“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错误主张,对党内实际工作造成了危害,严重影响了中共中央的工作和毛泽东思想对革命事业的指导。周恩来坚定地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产物,是反对王明右倾错误的,并坚决与党内错误思想作斗争。在苏联疗伤期间,周恩来向时任共产国际负责人的季米特洛夫陈述中国革命的情况和王明的右倾错误,使共产国际认识到王明的右倾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的影响。周恩来向共产国际阐明,“中共在农村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表明毛泽东思想能够领导中国的工农阶级完成革命事业。周恩来在苏联的努力,推动共产国际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维护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47年1月,周恩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26周年的报告中指出了党具有的五个特点,其中包括:有理论的党“成立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在革命实践中创造出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是贯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并强调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坚定地以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实践。

周恩来在革命斗争中毫不动摇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崇高的信仰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诠释了延安精神的灵魂意蕴,推动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融入延安精神,丰富和强化了延安精神的政治灵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血脉。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注重调查研究,认真务实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开展各项革命工作,鼓励“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周恩来贯彻实事求是的要求,在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周恩来认为:“调查研究是需要实事求是的”,“事实是对的,就说对,不对的,就说不对,结论放在后面。”中国共产党重视调查研究,塑造实事求是的党风、政风。延安整风期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周恩来在重庆也领导南方局同志们开展调查研究,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指示,号召南方组织党员同志全面开展调查研究,充分获取国统区城乡社会经济、教育、工商业的情况。在一次与民主人士的交谈中,周恩来把国民党统治下物价飞涨和经济压迫的现状以具体数字和事例的形式呈现给于右任、李济深等,论证有理有据,而这些宝贵的数据和事例正是通过调查研究获取的。周恩来注重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不仅使更多人看清了国民党的恶劣本质,而且在他们心中树立起了共产党真实可靠的形象。周恩来深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断权。在审干工作出现严重的扩大化后,黨内出现了冤假错案。周恩来此时已回到延安,他并没有简简单单地作出惩治“怀疑分子”和“失足者”的决断,而是热情地请他们坐下来,然后认真地了解他们的情况,并依据多方调查研究对他们的“问题”和“错误”进行正确分析,综合判断后给没有问题的同志证明清白,对于真正有错误的人才会去依照规定加以处罚,避免了审干运动出现更大范围的扩大化。调查研究是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他们作出战略决断的重要依据。周恩来不仅在自己的工作中注重调查研究,而且将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经验教给同志们,在任何工作中都将调查实践作为第一原则,使调查研究融于延安期间的工作机制和精神体系。

周恩来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求工作务实严谨。周恩来曾在自己的修养要则中督促自己“要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时刻分析自身问题和对照检查,接受大家的意见和批评,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改正。跟随周恩来几十年的童小鹏回忆南方局整风运动,印象尤为深刻。“和延安一样,南方局也是学习文件,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周恩来“既是领导,又是学习的普通一员,并能认真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严格地剖析自己,从不以领导自居,不以改造别人的面孔出现”。周恩来在整风运动期间,提出自我检讨,讲到自己参加革命20多年了,但理论修养还不够高,批评自己做事情还存在一些事务主义的作风,对党内错误经验影响的剔除还不够深刻。1943年8月底,周恩来回到延安参加高级干部的学习,并汇报了自己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经验和错误思想的总结,同时对自己进行了非常严肃的自我检查。周恩来经常对自己展开深入批评,却从不表彰自己的功绩,保持着决不居功自傲的优良作风。周恩来在给南方各级党的领导干部作《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报告时,告诫大家要“反对一切实际工作中的机会主义,在目前,特别应反对马虎主义,空谈主义,自大主义,形式主义,事务主义,以及破坏党和军队传统的现象”。周恩来与党的其他领袖们严以修身,严格自律,务实地开展自我批评,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避免盲目、主观、教条,为全党同志作出了榜样。

周恩来将工作落到实处,坚持把调查研究放在首位,反对空谈,坚持真理,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具有注重调研、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是对延安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髓的模范践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集中体现。在中共七大党章上写有:“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

周恩来担忧民生疾苦,关心百姓衣食住行。周恩来的一生贡献给为人民服务的事业,甘愿作人民公仆,密切自身与群众的关系。在《我的修养要则》中,周恩来将“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作为重要修养要则,叮嘱自己始终不能脱离人民群眾。到达陕北后,他目睹了陕北人民艰苦的生活条件,每逢过年过节,一有机会就亲自到老乡家中了解生活情况,关心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帮助解决生活问题,有时一起种地、唠家常。周恩来深知贫苦的陕北人民生产资料缺乏,一针一线都是老百姓的宝贵财产。1947年3月,党中央决定撤离延安,转战陕北过程中,一位老乡的黄牛受车辆惊吓走失,周恩来清楚一头牛在边区老百姓的心中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于是和随从人员走了四五公里路寻找,最后将黄牛交给失主,保护了这位老乡最重要的财产。周恩来经常说:“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在延安的时候,周恩来和老百姓住一样的窑洞,吃一样的饭,不搞特殊待遇,穿的衣服缝补了多次也不舍得扔,与陕北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在群众中体会民生疾苦,在群众中作调查研究。周恩来担忧民生疾苦,甘愿做人民群众的贴心公仆,其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之中,体现在与人民同舟共济、为人民革命到底的高尚工作中。

周恩来注重在统战工作中团结群众,发动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中国革命的力量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在工人、农民和青年知识分子之中。延安时期,周恩来和党的其他领导人一样,高度重视调动广大群众参加抗日战争的积极性,团结广大同胞使统一战线发挥更大的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推动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尽快形成,周恩来多次同国民党将领谈话,希望他们注重团结群众和保护群众。周恩来认为“民众的反抗,是持久战的最主要条件”,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是全人民的抗战,人民群众才是抗战的关键力量。1937年9月,周恩来在会见晋军将领陈长捷等人时谈到:“必须发动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伟大效果。”中国共产党重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组织各阶层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在指导山西抗战工作时,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多次同阎锡山和卫立煌等人谈话,时刻不忘强调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群众的力量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周恩来在武汉、重庆主持南方局工作时,广泛宣传和组织民众参加抗战,要求所有干部同志们和青年学生们与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宣传中共抗战的政策,同时要求大家注意多向群众学习。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将国民党统治下的各大城市爆发的人民运动称为配合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这条战线的出现和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正是因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长久以来注重团结发动民众,走群众路线,发扬人民民主产生的影响。

周恩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团结群众,担忧民间疾苦,甘当人民公仆的为民情怀,彰显了共产党人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的特征,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丰富了延安精神的核心内涵。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程中始终保持着的优秀品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艰难的生活环境和严酷的革命斗争,必须更加坚定地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创业道路,党的主要领导人带头厉行节俭、艰苦奋斗,与全党同志一同保持党的优良传统。

周恩来鼓励生产自给,带头勤俭节约。到达陕北后,党和红军面临着生活条件的极度艰苦,周恩来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讲到:“陕西的农民非常穷,他们的土地很贫瘠。”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一致决定走独立自主的道路,实行“开源节流”的方案,周恩来非常赞同这一方案,并以身作则立刻付诸行动。一方面,周恩来开辟了多种不同的“开源”方式,通过不同渠道交涉获得国内外援助的大批生活物资、生产设备、卫生器械,打通山西和陕南地区的货物买卖途径,缓解陕甘宁边区物资匮乏的压力。同时鼓励边区党政军干部和人民群众多搞生产,开荒种地,通过扩大生产补充粮食储备。另一方面,周恩来更注重“节流”,号召大家勤俭节约,并带头做表率,与大家一起省吃俭用,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破了坏了也不扔掉,缝缝补补又继续穿上,把分配的新被子上交,一直盖旧被子。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统筹开展“开源节流”并且率先践行,缓解了党中央和红军到达西北后物质匮乏的状况,使党和红军得以在陕北立足和发展,其带头克服难题、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也成为全党全军学习的榜样。

1940年以后,国民党开始加快反共、溶共,逐渐缩减对延安的抗日拨款和援助,并加强了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再加上自然灾害,边区人民的生活状况更加举步维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决定在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开垦荒地,号召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周恩来此时在负责南方局工作,按照中央开展生产运动的精神,也积极组织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同志们种菜、养猪,自己动手,改善生活,动员同志们克服困难,自力更生。1943年,周恩来和任弼时在枣园组织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纺线运动,组织起一支以纺线织布为主的劳动大军,并参与到纺线比赛中,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一面纺线生产,获得了纺线能手的称号。周恩来还召集几个纺线能手对纺车进行了改造,将纺线的效率提高了一倍。周恩来亲自参加生产,鼓励自力更生,一方面是团结大家共同努力解决困难,另一方面也是他个人注重实践、勤奋劳动、不辞辛苦的实干品质的体现。

周恩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边区生活的困难,与边区军民一起艰苦奋斗,鼓励生产自给,克服艰苦的客观条件,坚持亲力亲为,力行勤俭节约,以勤勤恳恳、克勤克俭的实干品质,丰富和践行了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显著特征,彰显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独立自主的坚强品质和优良作风。

1973年6月,周恩来回到了阔别26年的延安,对延安的发展工作提出:“一定要发扬延安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大加快延安建设步伐”,要求大家恢复和传承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激励自身,继续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延安时期的拼搏奋斗中,用自己的丰富思想、实践经验和人格品质促成和丰富了延安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首创者和践行人。在周恩来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延安精神的全部内涵,其人格精神与延安精神相互融合、贯通如一,为我们传承和践行延安精神树立了人格典范。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南方局延安精神延安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三级延会提出延安精神进国企新举措
延安的故事
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与苏联交往合作探究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抗战时期南方局的文化统战工作及其意义探析
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势力的统战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