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专家学者来支招

2021-12-16 02:48李天琪
民主与法制 2021年37期
关键词:数字鸿沟老化老年人

本社记者 李天琪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都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所改变。网上购物、软件打车、网上预约看病挂号……种种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过就目前现状来看,能够享受这种便利的并非是社会所有群体。

日前,由中国人口学会和抖音联合主办的“数字化与老龄化,从适老到助老”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短视频能否帮助老年人提升社会参与、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展开讨论。

短视频缘何会受到欢迎?

互联网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短视频等新兴行业近年来发展速度之快更是有目共睹。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爱表示,从总体的趋势来看,中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规模和速度在迅速抬升,互联网在不断地向中老年群体渗透,未来规模和比例可以预见会进一步大幅度提升。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认为,我国正处在数字化和老龄化交叉升级阶段,互联网逐渐渗透和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平衡数字化和老龄化之间的关系,如何让数字化服务于“积极老龄化”的现实,是学界和企业需要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

退休后的老年人,普遍面临与工作相关的主要社会角色消失、社会关系网缩小、社会参与度降低、生活丰富度和幸福感下降等问题。如何提升老年群体幸福度、真正实现“积极老龄化”?翟振武认为,对于个体老年人来说,核心是“参与”。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刘涛 本社记者李天琪摄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 本社记者李天琪摄

“今天提及的短视频,其出现的正面意义值得被肯定。抖音等短视频产品具有易用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等特点,降低了老年人保持社会连接的门槛,老年人通过抖音了解社会动态、维持社会关系、学习新技能、发展新兴趣,可以被视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新形式。”翟振武说。

今年春节期间,靳永爱通过与身边使用短视频App的老年人聊天发现,短视频的传播门槛较低、操作起来简便是其在老年群体中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年人与中青年人不同,基本不会主动搜索信息,更习惯被动接收信息,转化成操作层面就是简单地用手指上下划动。而短视频平台的操作界面恰恰符合该群体的操作习惯,又可以根据用户兴趣爱好,为其推送相应的内容。其本身的娱乐性强,可以充实老年人相对充裕的时间。”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老年人退休之后,大部分时间空闲在家,十分需要新的休闲、学习和社交方式来填补。”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人类通过不同方式获取信息,一般通过视觉获取信息的比例在83%,听觉11%,其他很小比例则来自触觉、嗅觉和味觉,“短视频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并有着多维度的变化,是一种新颖的信息载体和媒介形式,很容易被大家接受,这正是短视频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刘涛,则从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指出短视频对老年人产生的积极影响。“跟着旅行大V打卡美景,跟着时尚博主学习穿搭,跟着美食账号学做一道菜端上餐桌,短视频正在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刘涛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肯定了抖音等短视频在知识传播方面的作用。由于自身从事老年学研究,经常在抖音上浏览老年人生活百态,甚至了解一些学科相关的知识性内容,一定程度上发散了研究思维和方向,也使研究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受限于生理机能、文化水平、地域区隔,老年人了解新事物和学习新知识的渠道有限。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丁志宏建议,充分利用短视频形式简单、便于理解的特点,做好老年人所需的必要知识科普工作。“现在很多农村老人不知道如何线上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完全依靠人工宣传效果不佳,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短视频进行社保知识的普及。”丁志宏举例道。

互联网产品如何适老化?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提“消除数字鸿沟”这种说法,而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看来,数字鸿沟不可能消失,更不可能被消除。

“比如说,我们这代人使用智能手机的一般功能不存在太大问题,但是智能手机上有很多功能,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玩得很熟练,但对我们可能就存在一定的障碍,实际上这是一个屏障。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数字智能化社会进一步发展,这个屏障永远都会存在。我们只能去削弱这种数字屏障或者说窄化数字鸿沟,但永远不可能消除。”

>>中国人民大学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婷 本社记者李天琪摄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许颖 本社记者李天琪摄

原新曾作出这样的比喻,智能设备对于七八十岁的高龄老人来说是“身外之物”,对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人是“身体的一部分”。“现在来看,这种说法仍很直观、确切”。

既然鸿沟不能消除,我们所应做的是尽可能缩小它。这期间,完善适老化服务,保障用网安全、提升网络素养是重中之重。

此次来北京开会,原新在高铁站进站口观察半天,想搞清楚一些人半天停滞不前的原因。“扫码很方便,可以直接出示健康码。但行程码出示就比较麻烦,需要短信验证。验证码输入后,还有一个很小的方框,需要挑钩后才能提交。很多人都是‘折’在这上面,没看见这个地方,怎么提交都提交不上。”

当下互联网产品种类繁多、功能复杂,老年人在使用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挫败感。原新指出,互联网产品的适老化改造,重点在于“简化”,需要调动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老年人愿意用,才能用得好”。

2020年以来,相关部门大力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优先推动115家网站、43个App进行适老化改造,解决老年人、残疾人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婷补充道:“单纯停留在产品表面的改造还远远不够,调大字体、简化页面仅仅是适老化的基础,互联网平台还应从根本上做出努力,如规制不良内容、加强推荐优质内容等,为老年人创造安全、放心的用网环境。”

针对专家学者的想法建议,抖音老年友好项目负责人从抖音App自身特点出发,作了详细介绍。可以肯定的是,在适老化尝试上,抖音涵盖了产品设计、内容建设和用户服务等多方面。

“产品功能上,抖音上线了长辈模式(大字简明模式),优先解决老年用户看不清、不会用问题。同时逐步升级时间提醒和管理功能,帮助老年用户进行时间管理,力图解决老人长时间刷视频导致过度疲劳的问题。内容安全上,强化了涉老内容审核标准、提升了潜在风险私信预警响应等级,严厉打击违法广告,努力为老年用户打造安全的内容环境。内容生态建设上,持续鼓励适老化内容创作,加大优质内容池比重。用户服务上,开通了‘老友专线’,设有人工客服专职解答老年用户问题,同时与老年大学、社区合作开设线下老年课堂,面对面为老年人讲解智能产品使用技巧和网络安全知识。”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许颖对抖音的适老化做法表示认可,同时提醒互联网产品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需求。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晶进一步从细分人群的角度提出建议,她指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由于家庭和社会关怀的缺失,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产生交流、获得陪伴的需求更强烈,往往面临的风险也会加大,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这对广大互联网产品的适老化升级提出更深、更高要求。”

助老“数字融合”有多难?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晶 本社记者李天琪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助理教授王东晖 本社记者李天琪摄

随着“银发一族”触网程度进一步加深,隐患也慢慢凸显。根据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2019“十一”黄金周消费数据报告》显示,40岁以上群体使用互联网平台购物、点外卖、体验美容的人群大幅上升。

而美团平台发布的《2020十一长假生活消费报告》,则更能直观地感受到老年群体“触网”的增速。报告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用户同比去年增长超八成,常用餐饮、电影、景点等同城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助理教授王东晖表示:“即便增势迅猛,但因这一群体触网时间短,他们难以分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较低,容易成为互联网不法行为的受害者。”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不法分子甚至会“定制”对老年群体的行骗方案,让防御力较弱的老人步步入套,防不胜防。

其实,针对老年人实施的网络诈骗出现前,诸如保健品诈骗、电信诈骗等形式亦屡见不鲜,而前者往往是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侵害形式向网络环境的延伸。

我们都听说过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亲友,电信诱骗老年人转账的诈骗方式,随着老年人触网深入,这种诱骗方式得到进一步的“升级”。一位山西老人曾收到QQ好友申请,验证信息写着:“老朋友,还记得我吗?”老人以为是熟人,遂通过申请。之后的聊天中,对方不断套话,掌握老人信息,还给老人发过来一条奇怪的链接。所幸老人警觉,没有点开。这种诱骗伎俩早年间经常上演,现如今已基本不会有年轻人再受骗上当,不过对于刚接触网络的老年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诱骗性。

刚触网的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被欺骗。那么,对网络相对较熟悉的老年人是不是就安全了呢?答案也并非如此。过往案例中,也出现了一些相对熟悉网络的老年人,参与投资、兼职等活动却掉入暗藏陷阱的情况。“网络刷单”让很多想“挣点小钱”的人心动不已,有老人曾加入微信群,开始刷单业务。刚开始的确赚了百十来块钱,不过继续下去,对方渐渐露出狐狸尾巴,以“流水”不足为由,让老人多次付款刷单,最后老人不仅佣金没赚到,倒贴的钱也退不回来。

细心的人可能会察觉,现在的互联网上投资名目繁多,各种宣传广告让人头晕目眩、眼花缭乱,但上面很少有风险提示。哪怕有,也是在犄角旮旯的不显眼处。老年人投资经验少,易受哄骗,遭遇损失后,又缺乏维权能力,往往默默承受风险损失。

王东晖分析表示,网络钱款转移的便利性降低了不法分子的作案成本,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也提升了破案的难度,加之网络监管不力,上述种种因素共同导致一些触网的老年人被骗。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指导处处长张硕前不久接受媒体访问时介绍,今年以来,国家反诈中心每天平均拦截诈骗电话6.1亿次。4月以来,全国集中开展了反诈宣传活动1.3万场次。但鉴于老龄人口的增多,帮老人护好“钱袋子”,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才行。

同时,我们也看到,打击以老年人为对象的电信网络诈骗,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行动,网络安全法、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武器。

弥合老年数字鸿沟、缩小数字资源利用差距、构建数字包容的老龄社会,探索还在继续……

猜你喜欢
数字鸿沟老化老年人
延缓大脑老化,要怎样吃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杜绝初春老化肌
抑制热老化的三效催化剂技术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