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

2021-12-16 08:01
乡村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条锈病病菌粉剂

高 冉

(淄博市张店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山东 淄博 255000)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最为常见的锈病类型之一,极具危害性和破坏力,一旦出现,必然会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并影响小麦质量。小麦条锈病的病菌喜寒,所以在北方地区小麦条锈病的出现概率较高。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小麦种植的质量和产量不仅备受农民关注,也深受学术界关注。当前,有关小麦条锈病防治的研究极多,仅在中国知网中以小麦条锈病为主题的期刊论文就有4 932篇,硕博论文440篇,会议论文259篇。对于小麦种植人员来说,了解小麦条锈病的病原特征与阶段病症、掌握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可以更好地制定和优化小麦条锈病的综合防治策略。所以,深入研究小麦条锈病的病理特征、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至关重要。在研究小麦条锈病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时,研究人员必须着眼于实际,以实现小麦种植提质增产为目标研究防治措施。

1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特征与发生规律

小麦条锈病也称为黄疸病,是一种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小麦病害。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呈菌丝状,能够寄生于小麦细胞的间隙并持续吸收细胞内的养料,还会在患病位置产生孢子堆,对小麦造成极大危害[1]。当小麦种植区进入多雨季节且温度大幅升高后,小麦条锈病即进入高发阶段。通常来说,9~13℃是小麦条锈病病原菌萌发侵入的最适宜温度,而病菌的最佳发育温度在17~20℃,最佳发育湿度不低于80%。所以,从4月开始小麦种植人员就必须高度重视小麦条锈病防治问题,以免病菌大范围扩散。

从实际情况来看,小麦条锈病存在如下发生规律。一方面,生长不佳的麦苗发生小麦条锈病的概率高。调查发现,抗病性差、适应力弱、长势不佳的麦苗十分容易出现小麦条锈病。另一方面,气温变化可能导致小麦条锈病流行范围扩大。从病症类型来看,小麦条锈病病菌属于活主专性寄生菌,对气温的适应力极强。在实践中,小麦条锈病病原菌既可随麦苗越冬,在春季大范围流行,也会产生夏孢子而进一步扩散。总之,对于小麦条锈病来说,温度变化可能导致其流行范围扩大。

2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属于病菌性病害,与叶锈病、秆锈病统称为小麦锈病,是小麦种植环节病害防控的重点。在小麦种植环节,小麦条锈病表现出极强的危害性,是导致小麦减产或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2.1 对植株造成的危害

在小麦种植与生长环节,小麦条锈病的危害症状主要表现在小麦植株上,患有条锈病的小麦植株表层会出现黄斑(见图1)。通常来说,患病植株的叶片、叶鞘、叶秆处都会出现黄斑,且随着病情加重将会逐渐连接成片,最终因夏孢子聚集而形成虚线状铁锈色粉疮,因冬孢子聚集而形成黑色斑疮。从小麦植株生长角度来看,条锈病会引发植株水分大量流失,还会因病斑遮挡而降低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从而引起小麦叶片早衰、籽粒饱和度下降或缺浆。基于此,患病植株将进入异常生长阶段,未等成熟就已经因病害而枯萎。最为主要的是,小麦条锈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当患病植株表面病菌随风扩散时,会使同一种植区内的小麦植株大面积感染,将对健康的小麦植株造成严重威胁。

图1 小麦条锈病症状

2.2 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在实践中,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后,会导致小麦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感染,甚至会导致减产60%以上或绝产。小麦条锈病发生后,还易反复对当地小麦种植业造成持续性破坏。例如,小麦条锈病流行后,两三年会出现中度流行,而五六年后可能会出现重度流行。由此可见,小麦条锈病是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的“元凶”,对农业生产安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一旦小麦种植过程中出现条锈病引发的减产、绝产问题,就会对区域性农业发展造成重创,甚至会使农民陷入负债困境。此外,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还会对当地的小麦制品加工业造成重创,无论是小麦作物加工业还是以小麦作物为原料的其他加工行业的发展均将受到严重干扰,严重时会影响当地的市场环境[2]。当前,我国早已围绕小麦加工形成了产业链,一旦小麦产量和品质出现巨大波动,就会改变市场供需关系,冲击周边产业,最终对区域乃至全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3 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策略

小麦条锈病属于气传病害,所以,在防治小麦条锈病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重点关注病菌的特殊传播方式,一旦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1%,就必须立即开展大范围应急防控和全覆盖监控。同时,随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的增多,小麦种植人员也应该着力打造综合防治方案,为更加彻底地解决小麦条锈病危害问题奠定基础。

3.1 提高麦种抗病能力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都有迹可循,防治小麦条锈病时,相关工作人员应通过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降低其被病菌感染的概率。

3.1.1 优选麦种。为防治小麦条锈病,小麦种植人员应该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水源与土壤环境且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麦种,从根本上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例如,优先选用含有不同抗锈基因的小麦品种,并实行轮换种植模式,不断更换抗病麦种,从源头上控制小麦条锈病流行[3]。

3.1.2 处理麦种。播种前对小麦种子进行预处理已成为预防小麦病虫害的重要方法。利用药剂提前浸种不仅可以提升小麦的发芽率,而且有助于从源头切断小麦条锈病病源。例如,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 g拌和150 kg麦种,或选择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80 g拌和50 kg麦种。在麦种处理过程中,小麦种植人员应选用不会对种子发芽率以及未来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的药剂,且要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药剂用量。

3.1.3 合理规划小麦布局。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为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种植人员要定期轮换耕种小麦品种,避免小麦条锈病快速流行。为此,小麦种植人员在播撒麦种时应该避免单位范围内的抗锈小麦品种单一化。例如,以多类型抗锈小麦品种交替形式种植,充分利用抗锈品种群体抗性多样化以及异质化特征,来避免锈菌群体扩大。

3.2 高效开展药物防治

小麦种植人员必须对小麦田进行持续性、全面性检查,定期查看麦苗生长情况,以便于第一时间发现小麦条锈病病症并做好防治。为进行有效检测,必须强化田间巡视,合理利用外来菌源空中孢子捕捉监测平台,通过采集多源数据开展全面性分析监控,降低小麦条锈病发生率。一旦在小麦田中发现小麦条锈病,种植人员应立即喷药防治。使用药物防治小麦条锈病时,相关人员应根据小麦生长阶段以及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程度做好用药量调控。

小麦条锈病发病初期,常与叶枯病、纹枯病混发,因此,为了综合防治以上各种病害,可每667 m2喷洒80 L水+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35 g。当小麦条锈病进入春季大流行或发生较为严重时,可选择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田间喷雾。

另外,可使用生物农药防治小麦条锈病。一般在小麦整个生长周期需要使用3次生物农药:小麦苗期使用生物农药时,应选用枯草芽孢杆菌(1 000亿芽孢/g)可湿性粉剂15~20 g,以1∶(100~1 000)的比例兑水稀释,并以喷雾方式在麦苗中均匀施药;在拔节期(未发病时),可选用短小芽孢杆菌QST2808菌株可湿性粉剂,667 m2用量大约为533 g;在条锈病发病初期,防治人员应每667 m2使用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120)水剂500 g防治条锈病,喷洒频率为7~10 d/次,通常喷洒3次即可[4]。

此外,小麦种植人员可以采用无公害方法开展小麦条锈病的药物防治。此时,防治病害所用的化学农药应符合无公害食品农药使用要求,而且具有不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等特性[5]。用药时,需要根据小麦植株的生长状态和患病阶段进行合理控制。首先,在小麦植株表面出现零星菌斑时,可以用11%环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溶液喷雾防治,667 m2用药量应控制在20~40 mL。其次,进入返青拔节时期,可采用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兑水防治小麦条锈病,667 m2用药量应控制在36~45 mL,同样采用均匀喷雾的方式。此类药物不仅具有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功效,还能防治小麦纹枯病、赤霉病。再次,当麦田中的患病小麦数量增多,病叶率达20%时,可以采用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兑水防治小麦条锈病,667 m2用药量8~12 g,兑水45~60 L,均匀喷洒于小麦茎叶部位。也可选择20%硫磺·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同时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667 m2用药量应控制在50~75 g。最后,当小麦进入扬花期,可采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前者667 m2用药量为100~120 g,后者667 m2用药量为30~50 g,用药方式均为均匀喷雾。对于小麦种植人员来说,开展药物防治既可以实现单独防治条锈病,也可以选用能满足不同病害防治需求的农药,但是从小麦植株健康生长和小麦生产质量的角度来看,选用无公害农药十分必要。

3.3 优化农业防治

所谓农业防治,即从小麦种植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小麦条锈病进行有效防治。首先,在实践工作中,小麦种植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播种时间,应根据气候条件与土壤温湿度灵活调整播种时间,避开小麦条锈病的高发期(秋苗期)。其次,小麦种植人员需要以有效防治条锈病为目标,严格进行田间管理,高度重视麦田施肥与灌溉工作,提升小麦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在施肥方面,小麦种植人员可通过增施磷、钾肥来提高土壤肥力与小麦抗病能力,也可选用“腐熟有机肥+氮磷钾肥”的复合施肥方案。另外,应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如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辅助方式,实现绿色高效防治。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清理杂株,避免加剧条锈病患病和传染风险。最后,为了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种植人员应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重视病情监测并建立病害预警机制。例如,加强麦苗状态巡检,建立动态化小麦条锈病监测机制,建立及时报警和应急处理机制等。同时,政府部门、基层农技站、小麦种植户及小麦条锈病防治药剂生产企业应形成合力,共同防治小麦条锈病[6]。

越冬病菌及越夏病菌的直接侵害是导致小麦患有条锈病的根本原因,小麦种植人员可以从根源着手消除小麦病菌。此时,可依靠轮作实现农业防治,具体方法可分为不同小麦品种轮作和换茬轮作。其中,在换茬轮作方面,可将小麦与葵花、土豆、大葱、烟草、油菜、南瓜和花生等非条锈病寄主作物实施轮作、邻作[7]。换茬轮作时,必须保证非寄主作物的种植年限超过2 a。在控制病原方面,小麦种植人员需要通过深翻土壤或用药除菌等手段减少土壤中残留的病原菌,为小麦植株安全生长提供保障。

4 结语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原因很多,不仅与小麦品种有关,更与菌源引进、气候条件有直接关系。因此,小麦条锈病防治需要从多角度进行考量,种植人员必须掌握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机理、危害特征及传播规律,从细节着手制定针对性防治方案。从当前情况来看,一旦发生小麦条锈病,必然会导致大面积受灾,而且病害传播速度极快,会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在小麦条锈病防治方面,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应对和有效处理最为关键。在实践中,应结合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需求,从增强小麦抗病性和外力干扰两方面着手实现有效防治。此时,不仅需要选育良种、优化种植布局,更应充分发挥药物防治与农业防治的有效性,构建预防与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案。

猜你喜欢
条锈病病菌粉剂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病菌的克星
Trouble in Disneyland
粉剂农药使用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