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对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检出阳性率的影响

2021-12-16 07:31王岩
青岛医药卫生 2021年6期
关键词:免疫性游离试管

王岩

(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 河南 周口 466200)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为新生儿常见病,其发生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发生免疫性溶血,主要发生在Rh血型、ABO血型,以ABO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黄疸、贫血、水肿等,若治疗不及时,则可引发胆红素脑病,发生不可逆性神经损伤,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3]。临床对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早期进行准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可降低胆红素脑病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4]。既往针对同种免疫性溶血病临床多通过试管检测法对患儿血液进行检测,其步骤繁琐,耗时较长,且在检查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无法确保检测准确性[5]。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迅速、标本用量少、敏感性高、结果判断容易等优势,对疾病诊断具有积极意义[6]。本文选择本院269例疑似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卡式微柱凝胶技术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疑似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新生儿26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125例,男144例,日龄1~23 d,平均(12.36±4.32)d;体质量2527~4236 g,平均(3354.17±124.87)g;119例A型,150例B型。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新生儿均符合《胎儿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7]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均存在不同程度黄疸、贫血、肝脾大等症状,母亲血型均为O型;均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技术、传统试管技术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家属均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先天性畸形、脑瘫、心脏病;存在输血史、换血史;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1.3.1 试剂、仪器

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的大容量低速离心机(KDC-1044L)、戴安娜全自动血型仪、戴安娜公司提供的新生儿ABO凝胶卡(DG GEL Newborn)、戴安娜公司提供的抗人球蛋白卡(DG Gel Coombs)、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标准A、B、O型红细胞试剂、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抗人球蛋白试剂、瑞士DiaMed公司提供的37 ℃恒温孵育箱、双鹤药业公司提供的0.9%氯化钠溶液。

1.3.2 卡式微柱凝胶技术

抽取约3 mL静脉血置于内含乙二胺四乙酸的抗凝管内,摇匀后进行离心(转速3000 r/min,时间10 min,半径8 cm),分离血浆后,采用三洗红细胞将红细胞进行红细胞悬液制备,完成制备后,加入新生儿ABO凝胶卡并实施离心,再对样本中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观察、记录;检测完成后将血清、红细胞放散液加入标注A、B、O孔抗人球凝胶卡中,再将标准A、B、O型红细胞试剂滴入对应抗人球凝胶卡中,对其抗体放散及抗体游离情况实施分析、记录。

1.3.3 传统试管检测技术

抽取约3 mL静脉血置于内含乙二胺四乙酸的抗凝管内,摇匀后进行离心(转速3000 r/min,时间10 min,半径8 cm),采用0.9%氯化钠溶液对血液样本中红细胞进行反复清洗3次,配制有效悬液,将1滴红细胞悬液加入到含有2滴抗人球蛋白试剂试管中,然后离心(转速2000 r/min,时间1 min,半径8 cm)处理,观察记录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标记相关试管,再向试管内加入红细胞试剂,再加入离心处理的患儿血清,置于37℃环境下静置孵育1 h,培养完成后,采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试管,清洗完毕后将抗人球蛋白试剂加入并离心(转速2000 r/min,时间3 min,半径8 cm),结束后由检测人员对抗体放散、抗体游离结果实施分析、记录。

1.4 评估标准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均为阳性则可确诊为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放散试验为阳性即可确诊;抗体游离、直接抗人球蛋白均为阳性可确诊;只有抗体游离或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则为疑似;三者均为阴性即可排除同种免疫性溶血病。

1.5 观察指标

分析临床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抗体游离试验的阳性检出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检查结果

269例疑似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新生儿经检查结果确诊为同种免疫性溶血病79例,阳性率为29.37%,其中A型43例,B型36例。见表1。

表1 临床检查结果(n)

2.2 两种检查方式阳性检出率比较

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技术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对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检出率均高于传统试管检测技术(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阳性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是由于在遗传过程中胎儿从父亲基因中继承部分母亲不具备的红细胞抗原,或新生儿与母亲不合所致,当胎儿红细胞从脐带流入母亲身体内,母体会发生免疫性抗体,这一抗体再经过胎盘或脐带对胎儿红细胞产生影响,进而出现贫血、肝脏肿大、黄疸、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造成死亡[8-9]。为保证胎儿健康,早发现、早确诊溶血病并予以针对性治疗可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效果。

针对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临床多通过传统试管检测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其在检查过程中需反复清洗血液样本中红细胞,且步骤较为繁琐,易受到人为操作影响,导致检查准确度较低,影响疾病早期治疗[10]。近年来,随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我国临床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发展、提升,卡式微柱凝胶技术逐渐应用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的诊断中,可有效提高其检测效率,提升诊断准确度;检测原理上卡式微柱凝胶技术通过应用稀释液,进而使凝胶配置工作有效开展,配置过程中,若抗体与红细胞发生反应,其反应产物可在凝胶中聚集或在凝胶表面漂浮,便于检测人员观察检测结果;若抗体与红细胞无反应结合,则会沉积在凝胶底部,以此判断患儿为阴性[11]。此外,在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再通过合理使用抗人球蛋白试剂可进一步提升试验敏感度。对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的诊断中常用方式有抗体放散、抗体游离、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其中抗体放散试验通过放散将附着在红细胞上抗体放散出,再与相应抗原结合表现为阳性,说明红细胞被母体抗体致敏,以此进行判断,其灵敏度较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可检测红细胞是否由IgG抗体产生反应,但阳性率较低,这是由于新生儿发育尚未完全,红细胞上抗原较少,造成抗体吸附也较少,难以实现凝集反应,故阳性率较低;抗体游离试验阳性与母体内IgG抗体进入胎儿体内有关,其阳性可表明患儿存在同种免疫性溶血病,但由于游离抗体在患儿体内存在时间较短,故其准确度较差[12-13]。因此为避免漏诊情况发生,临床多将3项检验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同时为防止样本抗凝效果不佳出现纤维蛋白进而干扰实验结果,临床工作人员需对标本质量严格把关。本文中269例疑似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新生儿经检查结果确诊为同种免疫性溶血病79例,阳性率为29.37%,分别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和传统试管检测法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抗体游离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技术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对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检出率均高于传统试管检测技术(P<0.05),可见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对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进行检查可提高检出率,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进而改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对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进行检查可提高检出率,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进而改善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免疫性游离试管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
试管难题
冬季的故事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