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西民众休闲生活录

2021-12-16 10:47郝丽妍
炎黄地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庙会戏曲山西

郝丽妍

休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以来都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清代山西民众的休闲娱乐,展示了乡村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一面。清代山西民众的休闲方式有听戏、游戏、逛庙会等,满足民众自身消遣的需要之外,也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与进步,极大丰富了山西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休闲生活通常是指在劳动或工作之余所进行的娱乐活动,并从这些活动中获得身心愉快、精神满足以及自我的实现与发展。从古至今,无数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从生活中发展并形成了多样的休闲活动。休闲生活兼具精神追求和物质享受。本文依据丰富的文献资料,试图展现清代山西民众休闲生活的细节,以助对清代山西民众的休闲生活有更深入、全面地了解。

热衷戏曲

戏曲在山西可以算是最受欢迎的大众娱乐项目,多数村子都会有一座固定的戏台。在戏台上演唱戏剧之目的,“名义上或为酬神,或为还愿”,演唱时间一天至三天不等。每逢乡村唱戏之时,观者众多,如蜂屯蚁聚,不可胜数。“晋祠庙中今日演剧酬神,此里人民去观者甚众”,观戏时乡民以戏台为起点,按照年龄和板凳的长短依次落座。平日里看戏多为本村村民及其亲友。当恰逢庙会时,看戏之乡民人多拥挤,少有坐的机会。在乡村每逢唱戏之时,村民往往会事先备好美味佳肴款待远道而来的亲友。戏曲加强了亲友间的联系,增进了亲友间的感情。

戏曲表演多在一些特定的日子里。比如,三月一日在朔州称为蟠桃节,此时会“设醮演戏,各家酿醋一坛”,五月五日端午节时“圣庙演戏祭赛。”此外,夜戏也很受欢迎,《朔州志》中记载了一则《禁夜戏示》:“为严禁夜戏,以正风俗事,照得出作入息明动晦休,人生之常理也,作无益害有益,废时失事,莫甚于戏,乃朔宁风俗,夜以继日惟戏事耽”,由此可见当时夜戏的受欢迎程度。

山西戏曲表演形式多样,除“四大梆子”外,民间小戏也种类繁多,如秧歌儿、道情、皮影、二人台等,丰富多样的戏曲形式充实了乡民的生活,陶冶了乡民的情操,是乡民心灵和审美情感的外化。

游戏消遣

游戏消遣是受众极广的娱乐方式,通常伴随着轻松、欢快的氛围。民众在游戏消遣中放松身心、调剂生活。山西民众的游戏方式多样,且深受喜爱。摔跤又称角抵或相扑,在山西,摔跤颇受儿童及青年人的喜爱,尤其是忻州原平县一带。摔跤的方法“以手相搏,以足钩绊,惟不得踢打撞击”,讲究随机应变,摔倒对方。在双方扑跌时,照惯例由英雄会请仲裁者一名,多由为人正直、声望卓著且在下层社会有势力之人担任,用以服人压众,避免裁判的结果引起纠纷,甚至械斗,摔跤的获胜者通常会得到整只羊作为奖品。此游戏在娱乐中隐寓尚武之义,可视为一种良好的民间体育活动。此外九九消寒图也是民众的消遣之一。根据气候来看,数九寒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寒冷的天气里,民众不便外出活动,有些人家就在家做九九消寒图,一边记录天气情况,兼资消遣。九九消寒图即在一张白纸上,画九个方格,每格内用笔帽印九个圆圈,并在九格旁边,写上每天的天气情况,记录方法是四句口诀:“上点天阴下点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若遇风雪交加日,圈圈点点密又浓”。这种方法操作起来简单,同时通过对比保存下来的历年的记录,也可预测来年的农事情形。

除上述几种之外,还有一种不良休闲方式:赌博。比如,朔州地方曾多次贴出告示严禁赌博,并强调“赌博者弃废本业荡废家资”,官府定不会姑息养奸。好赌之风必然会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扭曲民众的价值观,故而不宜提倡。

外出游玩

“三晋为唐虞畿辅,春秋主盟之地,遗迹最多,簿书鞅掌,不遑登探,然父老所传史书所载,虽不能至,必向往之矣。”山西的风景为民众外出游览提供了条件。《重修邓峰寺碑记》中载:“大渊献之九日,灵邑东河南村重修邓峰寺成,都人士携壶挚榼,邀往登高。余见群峰环匝,居然莲瓣抱薏。迨夫心灯照慧月明,风吹梵呗,响答松声,令人尘缘解脱,印证三生。”朔州有山“在州北六十里南”,“石路崚嶒,层峰叠翠,上建佛寺,旁设茶房,南北通衢,往来驻骖。”

民众会在特定的日子里外出。保德州在三月时民众踏青插柳,“圣母庙进香,男女趾错殊不雅观,送替身掛旛之说尤属鄙俚。”每年四月初一到二十八日,朔州民众都会去北岳城隍庙上香祈福,并“入圣母庙做古礼”。也有很多民众选择在清明和重阳这样的节日外出游玩,比如每年六月六日在大同,在菜园会敬龙神,并“延宾共享神福”名为“开园”,游览观光者络绎不绝。九月九日重阳节时民众“采菊蒸糕,揣酒登高,饮茱萸酒,隆师逆女追节,”民间多以饩羊献天地,有“进平安牲,仿报赛之意”,并且蒸花糕“蒸面为饼,以果嵌其面上”,山西商人在外出经商时,也喜好游山玩水。《阳曲县志》中曾记载商人张铎晚年与王南野、张鹤汀、王鲤泉、鲍田南等闲居于山水之间,“燕游咏言,意颇真率有潇洒出尘之风,且慕无穷之趣”。

庙会休闲

庙会“既服务人,也服务神”,有其独特的魅力,是常年劳作的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山西境内各地庙会众多,“三家之村,无不有庙,岁时享赛,拜跪无常仪,飨献无常数,庙会则妇女老幼什百为群”。庙会都有一定的日期,以忻州崞县为例,有柏塔寺四月初六、北社奶奶庙四月十八、宏道镇关帝庙五月十三(关公诞辰)等庙会。除此之外还有每年初伏日(夏至后第三庚日)在北社歇马殿举行的伏水祭龙王,例由附近村庄轮流主持。每逢庙会,居民多搭轿车或敞篷大车前来赶会,诸车以扇形罗列于广场上,车中多为妇孺,虽名为看戏,实为凑热闹而已,但这也是她们难得的外出機会。刘大鹏在日记中曾写到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初十,小常村有庙会五六天,每每有戏,邻村之人常来赴会,这其中最近的南席村仅相距二里地,“故来馆子弟皆不来读书,余亦每日赴会遨游,以消费时日。”由此可见当时的庙会是民众休闲消遣的重要去处。

庙会往往伴有巫术、禁忌、狂欢歌舞等形式。在大同,每年六月二十三日都会祭祀关帝,仪式非常隆重,除献戏之外,还有架戏,“至有奉帝君神像随架戏遍历街衢”。而在每年的七月初四日,太原县都会到晋祠恭迎圣母至南厢龙天庙供奉,城中热闹非凡,远近男女老少,农夫庶民都赴太原县观看,更有甚者“文人学士,亦皆随波逐流”。这众多的活动在传统社会中丰富了民众的生活,起着调节了民众日常生活的作用。既是单调和辛苦劳作的调节器,也在特定时间内让民众突破传束缚,获得短暂放松。庙会多在空间和时间都合适的情况下出现,人流量的巨大和人员频繁的流通性,促进了庙会上商铺贸易的发展,实现民众的交流和交易,这也正体现了庙会的经济功能。《文水县志》提到“境内无多商贾平居一箕帚之微无从购置”,因此庙会便成了民众购买物品的商业渠道。尤其是对农村居民而言,本乡或者临近村子的庙会是其唯一的购买渠道。此时售卖杂货及各种饮食业者,亦临时设摊应市。贩卖饮食者除就地设摊外,还穿梭于各车间兜售。庙会中还有近似赌博之玩具摊以及拉洋片、卖艺的,这些则是儿童喜爱之场所。庙会场外的偏僻处有些许赌场,场间民众攒头攘臂,状况热烈。庙会会期大约为三四日,是农村间之一大盛事。

节日休闲

清代的山西,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不算优越,长久以来形成的农业习惯使农民的休闲活动受时间的限制,节日便成为民众最主要的休闲时光。

在诸多的节日中,元宵节的规模最大。我国自古就有元宵节赏月赏灯猜灯谜的习俗。在山西,元宵佳节时要烧旺火,游百病,闹元宵。在山西大同,灯节时,村民会打扮成灯官的样子,边舞边唱进城。“城中大南街设棚迓三宫、火神各木主于其中,献戏三日”,至夜二鼓时分,城中逐渐熄灯下火,防止出现危险。而在灯节之后,各铺户会选一良辰吉日,献戏三天,而后发市。在辽州元宵节还有闹社火的习俗,“巷门首张灯火,村中多立社,点九曲灯,蒸甑糕,插谷穗,供神前祈丰登之意”。而在保德州,元宵节前后三天会垒炭火,放松宵禁,名为“放灯”,士子到文昌阁进香,民众拜扫先祖坟茔。另《朔州志》中有载,上元节是天官诞辰,民间要进行架鳌山、点旺火,“张灯放花羣,相宴饮名闹元宵”。

在春节后正月间,秧歌也是一项民众喜爱的娱乐方式。秧歌是一种民歌,是民众插秧时所唱之歌,多流行于黄河流域,且远及山海关外及塞北一带,山西的秧歌表演者主要是在晋北察绥等地工作的技术工人,平时在外工作时学了不少歌曲,就在春节回家休息时相互邀请演唱,村中有兴趣的青年也会参与其中。所唱内容多是男女情思之词,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其所用乐器仅有锣、鼓、钹等简单乐器。秧歌演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白天表演的高跷,由年轻男子装扮成各种男女角色,所踩的木跷,高约两尺;另一种名为跑船,实际是跑旱船,多是扮成男女角色在夜间表演,表演者每人腰间都挂着一个纸糊的船,衣襟和船面之间放着形似盘腿而坐的裤子和鞋袜,远看像是坐于船上,船的前后有纸糊的灯碗,碗内燃有蜡烛用作照明。

清代山西民众的休闲生活,具有以下特点:

表现形式多样。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类型多样的休闲生活,热衷戏曲、游戏消遣、庙会娱乐、节日休闲,这些休闲活动不仅丰富了民众的生活,而且拓宽了民众的视野,还推动了清代山西休闲文化的发展。

环境影响休闲。清代山西地理环境闭塞,交通不便,民众与外界联系较少,因此戏曲和秧歌成为乡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民众在听戏赏曲时,既调剂了生活,又获得了信息,戏曲還对民众起着教化作用。对于传统社会中的劳苦大众来说,为了调节生活,会在“耕耘与收获之间,订了许多的节日来纪念、庆祝。久而久之,许多节日成了传统的标准”。乡民的休闲因此受到节日、劳作乃至天气的影响。

性别差异明显。清代山西民众的休闲生活中,性别对于休闲娱乐的影响十分明显。中国传统社会男尊女卑,女性的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零星的方志记载中可知,女性一般在一些特定的节日里才能相携出游,“正月十六日郊游云走百病”,在此日男女各自结伴而游,相传这一日出门,一年可免百病,因此在这一日女性获得了邀请女伴共同出游的机会。在清代社会,女子能有这样的日子自由地走出家门,到大千世界呼吸空气,在漫步中体味运动休闲的快乐,是极为难得的。由此可看到,传统社会下的女性在休闲娱乐和社会交际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从清代山西民众的休闲生活方式中可以反映出民众的生活状态。休闲生活除了让民众获得了轻松和满足之外,还对当地的经济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频繁举行的庙会吸引了大量民众参与其间,诸多寺院周围形成的定期集市等商业活动,便利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促进了清代山西商品经济的发展;戏曲、秧歌等活动,在使民众满足自身消遣的需要之外,不仅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与进步,还使山西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

猜你喜欢
庙会戏曲山西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Right to Roam
新年智慧庙会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元宵节,逛庙会
庙会经济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