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何工

2021-12-17 02:21墨影
纺织机械 2021年6期
关键词:全自动电机纺织

本刊记者 墨影

何震球的头发好像更白了,比六年前更白了。

他操心的事情愈发多了。

现任北京和利时电机技术有限公司纺机项目开发部长的何震球正忙着做生产计划,忙着赶新产品的研制进度,忙着做供应链预案,忙着招聘新人,忙着......

十余年来,何震球带着和利时电机公司纺机项目部一步一个台阶,精进技术,夯实基础。

“我们都老了嘛!总要有新鲜血液进来!”记者和何震球的对话就这样从他这两天在忙的招聘开始了。何震球说,最近这段时间和利时纺织业务订单数量较为可观,一些大项目也逐渐有了确切的消息,所以需要从人员和生产上做一些规划,在保证客户交付品质的同时,为新项目储备能量。

倾注了近20年心血的事业渐入佳境,让何震球心甘情愿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上。

理解透了

何工原本以为“搭积木”式的产品便可满足纺织业需求,可深入其中后才发现这个行业不容小觑。

“我在这个行业已经18年了,一晃儿就过去了,日子过得真快!”每每回忆起这些年的经历,何震球总是不禁感慨。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时,他曾以为纺织和以往从事的数控机床、包装设备、印刷设备等一样,只需要“搭积木”式做一些驱动和控制等模块式结构就能满足需求,但是真正深入其中,才发现“我的天!纺织真的是博大精深!”

事实上,和利时电机专注于研制精密控制电机及驱动和控制系统,早期也有些纺机客户,主要提供一些非标电机和驱动产品。2003年按照客户要求研制用于数字卷绕的高动态响应伺服系统,正式开始涉足纺织卷绕技术。何震球与纺织的交集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

“我们所有产品的核心技术都是从底层研发的,没有任何技术平台。这么多年我们扎在纺纱厂,一步步走来,掌握了涵盖精密电机及驱动、运动控制和总线通讯等综合技术设计能力,在提供方案级产品上的优势更是得天独厚。”十余年来何震球带着和利时电机公司一步一个台阶,精进技术,夯实基础,在自动化道路上走得风生水起。

“您觉得您和六年前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时隔六年的再次深入交流,记者迫切地想知道何震球的最大变化。

“我觉得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变了。”何震球继续说道,“六年前,我专注的是问题本身,但现在关注的是技术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原来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现在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以前我们的产品只要具备某一功能就好,现在要考虑到客户便于管理、智能化、可视化等诸多诉求。”

“换个角度来说,六年前,是国外有什么产品,我们做什么产品,但是现在必须得关注客户需求,明确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毕竟,我们现在发展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参照的对象了,我们已经从原来的跟跑到现在的并跑,甚至是领跑阶段了。”他表示,不只是和利时,现在国内很多设备企业都已经迈入了这一阶段了。“某种程度,我们应该学习巴马格、村田等企业,面对中国企业崛起的强烈竞争,仍然在持续做设备改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何震球补充道。

客户多了

自动化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中小规模企业也成为了自动化浪潮中崛起的新势力。

今年和利时电机的订单一直络绎不绝,特别是全自动设备控制器的订单明显增多。按照经验,全自动绕线机属于高档机型,结构复杂,单价相对较高,以往都只有综合实力强的大客户才会购置,但今年大小客户的订货量都在增长。

“前段时间,我们甚至接到了福建一个只有门脸房的客户几十锭全自动绕线机订单,这真的让我颇为震惊,太出乎意料了!”这是客户意识的觉醒,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因为全自动设备效率高、省人工,这已经成为各类企业的共识,中小客户也成为了自动化大潮中崛起的新势力。

“客户真的变了!其实我们的全自动络筒设备和高速绕线机控制系统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研制了,尽管通过了至少三年的生产实践验证,前些年仍然很少有人问津,但随着近年的推广,却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甚至上个月还接到了国内某标志性大客户近万锭订单。”何震球认为这样的大突破归根结底还是设备解决了客户的痛点问题:首先,全自动设备的最大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加工产品一致性好;其次,解决了纺织厂招工难、人工贵、数据统计管理复杂的问题;第三,采用了全自动设备,纺纱车间可以大大降低或取消通宵夜班安排;第四,采用电子控制,省略了大量机械传动机构,更加节能环保。

对于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何震球来说,客户的认可就是莫大的鼓励与动力。据了解,通过和利时电机技术团队与客户的共同努力,已经多次成功打破国外相关设备技术垄断,现在销售数据也证明了和利时产品的高市场认可度。

“一些大的纱厂在采购国产设备时,不仅要求价格远低于进口设备,往往还要求加工产品品质和设备适用可靠性达到甚至超过进口设备。”这看似苛刻的要求,反而让何震球感知到了其中的别有洞天— 纺机控制器的设计在保证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前提下,必须保证成本最优,而不是盲目为了提高性能而增加配置。

“比如,我们现在做的卷曲恒动,看上去只是简单的摆来摆去,但控制精度要求颇高,这一设计最大的难点就是不能因为控制要求高,而一味堆成本、用钱砸。纺织行业是一个量大面广的行业,必须把价格做下来,其中平衡点并不好找。”何震球说,这就必须充分考虑客户发展实际,优化设计的同时,找到高性价比的耐用产品。

经过不懈努力,和利时相关产品技术打破国际垄断的同时也收获了客户认可。

沉淀厚了

我们在北京能在纺织行业坚持,还是很奇葩的,更奇葩的是团队里的人几乎都为这份事业熬出了白发。

“您认为和利时电机最明显的优势是什么?”记者问。

“专注且稳定的团队,长期又丰富的经验积累。”何震球脱口而出,大概这个问题他自己心里已经过了无数遍。

确实,和利时电机专注于纺织卷绕技术近20年,大多产品开发的周期都超过10年时间,投入了大量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帮客户解决在开发研制以及后续技术支持上的担忧,让设备厂家可以专心于生产和市场。试问,如果没有足够的魄力,又怎会有十余年的坚守?

“其实有时候想想,我们在北京能在纺织行业坚持,还是很奇葩的,更奇葩的是团队里的人几乎都熬出了白发。”何震球调侃道。要知道,和利时电机这个团队中没有一个人是纺织科班出身,在远离纺织腹地的情况下却专注纺织行业多年,基本上所有的经验都是从客户一线积累而来,这不是热爱是什么?

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何震球明白,目前行业技术和工艺更新的速度快,随着进入纺织行业的圈外公司越来越多,如何保持现有竞争力和突破核心技术壁垒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更多的接触最终客户,了解行业的真实需求,解决行业客户痛点才是和利时长远发展的立身之本。

何震球相信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中国纺织行业还会持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纺织产业链也会更加完善;同时,高端绿色、先进智能纺织装备的核心技术会逐步被突破。在这场新的角逐中,和利时发展的策略依然是专注,可能他们的步子不算快,但是相对较稳,每一步都扎扎实实。

未来,和利时将针对纺织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智能制造的需求,持续专注于数字卷绕技术的应用技术拓展,同时密切关注双碳目标下高端绿色纺织设备的发展。前期是跟着国外同行走,未来希望能基于行业需求,引领技术方向。未来和利时电机会专注在行业特定的领域里不断的研发、突破和拓展,成为一个专而精的公司。

今年火热的市场行情,曾让何震球感到迷惑,他最大的担心就是,“今年大家似乎都在透支产能,明年后年我们还能做什么?”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记者手记】

格局

我还是习惯称呼何震球为“何工”。

2015 年的那次采访,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当年那篇《何工的时间去哪儿了》的文字,记录了他这个踏实、认真、严谨的“技术控”,记录了他斑白的两鬓,记录了他对技术的执拗和痴情,记录了他对挡车工辛苦的体恤,记录了他对纺织业深沉的情怀,记录了他培养年轻人的责无旁贷.......

2021 年再次见面,他的白发似乎更多了,但多几分奕奕神采。或许是和利时电机渐入佳境的欣慰,或许是对未来发展的清晰规划使然,亦或许是团队不断壮大的底气。

何工还是那个何工,但何工的格局已非当日。

他操心的事情更多了,但他看得更远了、更透了。

原来,他和很多行业人一样跟着市场行情起伏,“看天吃饭”;现在,他希望更多把握趋势,利用科技武装自己,“知天而作”。

原来,他无奈于客户只认国外品牌;现在,他践行国货当自强,号召支持国产自主品牌。

而今,他觉得身上的使命感更强烈了。

他说他相信缘分,虽然当初学的是通讯专业,但是与IT 行业无缘,纺织行业才更具归属感,为了这份归属,他仍会不遗余力。(墨影)

猜你喜欢
全自动电机纺织
澳洋纺织
中国纺织
《防爆电机》期刊
泵用电机水润滑轴承选择与应用
关于电机滚动轴承的选择与计算
咔吱兔的全自动生活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一种全自动鞋底清洁机的设计
全自动洗衣机
电机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