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主疏泄论治甲亢

2021-12-17 10:21李冉胡素颖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李冉 胡素颖

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慌、手抖、失眠易怒、多食易饥等,病机总属气滞、血瘀、痰凝。通过从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等中医基础理论,深入探讨甲亢诸症与肝失疏泄的关系,指出肝郁气滞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关键病因。治疗强调疏肝理气,气机调畅,全身脏腑、气血津液得以恢复,则症状可去。并附用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治疗医案一则,与同道分享。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柴胡疏肝散;疏肝行气;从肝论治

中图分类号:R5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12-0102-0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一组以神经、消化、循环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心慌、手抖、出汗、失眠易怒等症状[1]。随着生活节奏的改变,甲亢的发病率较高,且女性多于男性。目前西药治疗,能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但常见皮疹和胃肠道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见粒细胞缺乏症。用药期间需要不断调整药物剂量,停药后容易复发。中医药在改善症状方面,效果顯著,且副作用少。

甲亢在中医学中没有明确病名,可归属“瘿病”、“汗证”、“心悸”等范畴。甲亢病机总属于气滞、血瘀、痰凝。肝郁气滞型是甲亢的主要病因,常在疾病早期,肝者将军之官,具有疏泄、调达气机的作用[2]。治疗中首先疏肝行气,方选柴胡疏肝散。气机调畅,脏腑器官功能活动才能恢复。

1 从肝论治的依据

1.1 推因析源 战国时期的《庄子·德充符》就有“瘿”的记载。《医学入门·瘿瘤》中指出“七情不遂,可致肝郁不达,郁久化火化风”[3]。《济生方痰瘤论治》中言其病因为“喜怒不节、忧思过度”[4]。《三国志魏书》有“发愤生瘿”之言[5]。《养生方》云:“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诸病源候论》:“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方朝晖[6]认为甲亢病因病机为以下四个方面:情志失调,肝郁为主;饮食失宜,脾伤为先;素体阴亏,肝肾为本;先天体质,遗传因素。张发荣[7]认为甲亢基本病因病机为体质因素,先天不足与素体阴虚,后天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痰气凝结,郁久化火,耗散气阴,呈现出邪热耗伤气津的高代谢特点。唐红教授[8]认为,瘿病初期肝火旺盛,耗伤气阴,进一步出现肝脾失和;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疏利则气机条畅。

根据古人经验及长期临床经验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大多由情志不遂,肝主疏泄功能失常所引起。病机关键在“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具有保持全身气机通畅的作用。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常,引发全身各症,因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肝功能关系密切。

1.2 甲亢发病与肝失疏泄有关 清.王孟英:“七情之病,必从肝气”。《外科正宗·瘿瘤论》云“夫人生瘿瘤之症……乃五脏血、浊气、痰滞而成。”甲亢的病机有气滞、痰凝、血瘀,但皆由气滞发展而来。“脾主运化”,若经常抑郁,导致肝失疏泄,气机失常,脾胃运化水液功能失常,痰浊之邪内生;“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为血行的动力,肝气郁滞,血液运行不畅,则形成血瘀。肝郁气滞是甲亢发病的关键和基础。此外,痰凝、血瘀又会导致气滞,进而影响气机升降,形成恶性循环。

1.3 甲亢临床诸症源于肝失疏泄 肝主疏泄,若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导致肝失疏泄,引起五脏气血失调。肝郁气滞,木郁乘土,影响脾胃运化,湿聚为痰,痰循肝经上行,搏结于颈部,而出现颈肿;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出现肝脾失调之象,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不足,则出现乏力、贫血之貌;肝为心之母,肝气不舒,气郁化火,母病及子,可导致心火偏亢,火郁伤阴,心失所养,导致急躁易怒、失眠、心慌;《医方集解》“盖肝主目,肝郁解则目之玄府通利而明矣。”“肝开窍于目”,肝郁气滞,血液运行不畅,血不濡养精目,则目睛突出;《圣济总录》中云:“妇人纯阴,以血为本,在上为乳饮,在下为月事”,若肝失疏泄,导致肝血不足,冲任失养,血海空虚,则出现女子少经、闭经。

1.4 甲亢宜从肝失疏泄辩治 现代医家对于从肝主疏泄辨治甲亢的理论基础也有类似的观点。王丹等[9]认为甲亢病位主要在肝,病机核心为肝郁气滞,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则。张桂芬等[10]认为甲亢首要内因是肝郁气滞,肝疏泄失常,气机失调,气滞痰凝,痰结郁久化热,导致阴虚阳亢;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治则。李赛美[11]认为甲亢多因情志失调而发病或加重,病机复杂,气滞则血瘀,气滞、血瘀、痰凝互结颈前,则形成瘿肿。何泽教授[12]“从肝论治”,配合“火郁发之,导邪外出”的治疗原则,把甲亢的治疗分为三期:早期肝郁气滞,肝郁化火,以疏泄为主;中期痰瘀互结、肝郁脾虚,以通络为主;晚期虚证或虚实夹杂,以补为主,辅以攻邪。魏教授[13]对甲亢从肝论治,总结出疏肝清热、酸泻肝木,抑木扶土,滋水涵木3种治法。

1.5 甲亢应当“疏肝理气” 《丹溪心法》中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肝郁气滞是甲亢早期发病的主要病因,因此疏肝行气是关键。气机调畅,气血津液得以正常运行,则疾病可去。汪悦[14]用自拟柴胡疏肝散加减,以“疏肝解郁,化痰消瘿”方法,治疗辨证为“肝郁气滞、气滞痰凝”瘿病患者。王麒又[15]选取98例肝郁痰结证甲亢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甲巯咪唑片治疗,实验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FT3、FT4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肝郁气滞型甲亢患者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症状加减配伍,若急躁暴怒者,加用龙骨、牡蛎、石决明等平肝潜阳;汗出较多者,加用浮小麦、麻黄根、防风等固表止汗;心悸者,加用大枣、莲子、阿胶等养血补心;手抖者,加用三七、生地、鸡血藤等养血舒筋;怕热者,加用栀子、石膏、知母等以清热泻火;失眠者,加用莲子、茯神、大枣等养心安神;伴瘿肿者,加用夏枯草、海藻、昆布等化痰软坚。

2 典型病案

患者,女,15岁,学生,2020年9月21日来诊,自诉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年余,现规律口服甲巯咪唑片早晚5 mg中2.5 mg,甲状腺功能3项:FT3:2.82 pmol/L,FT4:0.9 pmol/L TSH:1.13 mIU/L,甲功指标正常,但临床症状未见好转。刻诊:精神抑郁,胸部胀痛感,不思饮食,月经延期,大小便可,舌苔薄腻,脉弦。查体:甲状腺Ⅰ度肿大。西医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肿(Ⅰ度),中医诊断为:气瘿-肝气郁结证,治以疏肝解郁,化痰软坚。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柴胡15 g,香附12 g,陈皮15 g,川芎15 g,芍药12 g,夏枯草15 g,甘草6 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2020年11月1日二诊:患者精神状态好转,饮食尚可,仍月经推迟,在原方中加用益母草15 g,当归15 g活血调经,14剂。2020年12月8日3诊,上述症状均好转,甲状腺已无肿大,月经正常,复查甲状腺功能3项示:FT3:2.91 pmol/L,FT4:0.72 pmol/L,TSH:14.54 mIU/L,嘱期甲巯咪唑片改为早晚5mg,效不更方,继服14剂。

按语:患者学习压力大,導致肝气郁滞,故见精神抑郁,胸部胀痛;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出现肝脾不和之证,故见不思饮食;肝气郁滞,导致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故见月经推迟;气郁日久,积聚成形,故见甲状腺肿大。治疗以疏肝解郁,化痰软坚为原则,方中柴胡、香附、陈皮疏肝解郁,理气畅中;川芎理气活血;芍药、甘草柔肝缓急;夏枯草化痰软坚;益母草、当归活血调经。诸药合用,患者症状可除。《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达之。”[16]木郁应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疏肝行气为甲亢的治疗大法,方选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是疏肝行气的代表方,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17]。由柴胡、香附、川芎、枳壳、芍药、甘草组成。药理表明,柴胡疏肝散具有抗抑郁,调节神经内分泌,抑制炎症免疫反应等[18]。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药理表明柴胡具有抗抑郁,抗炎,解热,抗肿瘤,抗氧化,保肝利胆,降血脂等作用[19]。香附,入三焦经,具有理气活血、行气散郁功效,香附药理作用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抗抑郁、降低血糖血脂、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20]。

3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易导致“肝失疏泄”,故在治疗甲亢时,“疏肝解郁”为总的治疗原则。木郁乘土,影响脾主运化功能,湿聚成痰,形成痰凝;气郁影响血液运行,则形成血瘀。故在治疗上以疏肝解郁,兼以活血化瘀、行气化痰。从“肝主疏泄”论治甲亢,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等.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 年版)[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3):145-151.

[2]郭士杰,杨进教授运用疏肝理气法的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3]樊蓉,马国庆,张宏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机及其证治规律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6):5-6.

[4]王美子,杨宇峰,石岩.中医瘿病的古文献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8,50(12):74-77.

[5]孟祥,倪青.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药治疗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7,36(6):571-575.

[6]张栋飞,方朝晖.方朝晖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12):2226-2229.

[7]潘怡,王振兴,郭静,等.张发荣用膏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2):644-647.

[8]贝鹏剑,李晓华,徐艳红,等.唐红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154-156.

[9]王丹,李观,李朝敏.从“肝郁”理论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2):258-260.

[10]张桂芬,时吉来,王明坤.从肝论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J].河南中医,2011,31(12):1400-1401.

[11]吴彦麒,李赛美.李赛美教授辨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经验举要[J].新中医,2013,45(1):186-189.

[12]韩雪梅,何泽.何泽教授从肝论治甲亢之临床经验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7):78-80.

[13]钱晓璐,陈晓云,张涵,等.魏佳平教授从肝论治甲亢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12):2221-2223.

[14]沈琳,何晓瑾.柴胡疏肝散临床新用三则[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6):152-153+155.

[15]王麒又.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效果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7):786-787.

[16]杨帆,李佳,单忠艳,等.不同碘摄入量社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五年流行病学随访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6):523-527.

[17]张继跃,刘成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6):2923.

[18]倪新强,曹美群,吴正治,等.柴胡疏肝散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51(9):109-113.

[19]尹鑫,邙光伟,项福星,等.柴胡皂苷及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8,38(7):29-31.

[20]潘少斌,孔娜,李静,等.香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9,21(10):1429-1434.

(收稿日期:2021-07-09)

猜你喜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探讨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脏储备功能的评估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妊娠的影响分析
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治疗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