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在小儿血管畸形介入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2021-12-20 05:36刘雨梅丁洋子张奉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七氟醚咪定躁动

刘雨梅,丁洋子,张奉超,彭 蓓

(徐州市儿童医院,徐州 221000)

血管畸形是先天性的疾病,其大部分为体表青紫色肿物或皮下包块,好发于头颈部[1]。血管畸形一般不能自愈,且影响患儿的外观,而且裸露在皮肤表面的容易引起破溃,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威胁患儿的生命[2]。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较多,其中介入手术是常用治疗方法之一,而麻醉是保证介入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七氟醚具有麻醉诱导迅速、平稳及苏醒快的特点,且对呼吸道无明显刺激性,其已在小儿临床手术麻醉中被广泛应用[3]。但单纯采取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苏醒期患儿常出现躁动等情况,加之术后疼痛刺激等可引发机体应激反应,则影响患儿术后恢复[4]。因此,积极探索减少七氟醚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及应激反应发生的措施很有必要。右美托咪定是非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其受体兴奋可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以及抗焦虑,对呼吸抑制很轻微,并无成瘾性,且有研究[5]表明,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下小儿麦粒肿手术苏醒期躁动具有预防作用。亦有研究[6]表明,在扁桃体、腺样体手术中,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低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稳定血流动力学。但目前关于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在小儿体表血管畸形介入术中的应用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就此展开探讨分析,旨在为临床小儿体表血管畸形介入术的麻醉提供方向,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徐州市儿童医院于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月收治的拟行介入治疗的71 例体表血管畸形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2岁,平均(1.59±0.31)岁;病变部位:颈部19例,肩部9例,背部5例,腋窝3例;畸形类型:微囊型27例,大囊型2例,混合型7 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7]分级,Ⅰ级16 例,Ⅱ级20例。对照组35 例,其中男18 例,女17 例;年龄1~2岁,平均(1.51±0.26)岁;病变部位:颈部18例,肩部8例,背部5 例,腋窝4 例;畸形类型:微囊型28 例,大囊型 1 例,混合型6 例;ASA 分级:Ⅰ级17 例,Ⅱ级18 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体表血管畸形诊断标准[8];年龄1~2岁,拟行介入手术治疗;ASA分级为Ⅰ~Ⅱ级;血常规、尿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正常。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脏和脑血管病、呼吸系统或是肝、肾等疾;伴明显血管畸形;淋巴管畸形周围皮肤有溃疡、出血者;癫痫病史、哮喘史;伴有感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1.3.1 研究组:采取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的方法。患儿术前按照手术禁食禁饮标准准备,且为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术前应给阿托品;入手术室后,行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常规监测,经面罩吸入浓度为8%的七氟醚,同时氧流量4 L/min,以诱导麻醉;待患儿入睡、意识丧失后,置入喉罩,给予浓度2%~5%的七氟醚、氧流量1 L/min 以维持麻醉,同时术中静脉泵注0.2~0.4 μg/kg·h-1的右美托咪定行麻醉维持;术毕停止,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喉罩,将患儿送恢复室观察。

1.3.2 对照组:术前阿托品处理及七氟醚麻醉诱导、麻醉维持用法均同研究组,术中另给予同研究组右美托咪定等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手术顺利结束后将患儿送至恢复室观察。

1.4 观察指标

1.4.1 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均于术前30 min(T0)、麻醉诱导后(T1)、静脉泵注生理盐水或右美托咪定前(T2)、静脉泵注15 min 后(T3)、术毕(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

1.4.2 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恢复室停留时间。

1.4.3 苏醒期躁动情况[9]:采用5 级评分法,其中Ⅰ级:平静睡眠;Ⅱ级:清醒,平静;Ⅲ级:易激惹、易怒、哭喊;Ⅳ级:大声哭喊,无法控制,难以安慰;Ⅴ级:迷惑、谵妄、无法安静,需要制动;将Ⅰ~Ⅱ级归为无燥动,Ⅲ~Ⅴ级归为有躁动发生,统计躁动发生率。

1.4.4 应激反应:均采用血糖仪快速检测麻醉诱导前5 min、气管插管后即刻、手术开始5 min、术毕即刻的患儿血糖(GLU),另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

1.4.5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口干、低血压以及心动过缓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²检验;等级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

研究组与对照组组内T0与T1、T2、T3、T4以及T2与T3各时间点HR、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HR、MAP变化情况

表1 HR、MAP变化情况

与T0比较,aP<0.05;与T2比较,bP<0.05。

2.2 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

研究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对比,min

表2 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对比,min

2.3 苏醒期躁动情况

两组苏醒期躁动情况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苏醒期的躁动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苏醒期躁动情况比较n(%)

2.4 应激反应

GLU、E、Cor水平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插管后即刻、手术开始5 min、术毕即刻的GLU、E及Cor水平均高于麻醉诱导前5 min,两组手术开始5 min、术毕即刻的GLU、E及Cor水平均低于气管插管后即刻,研究组手术开始5 min、术毕即刻的GLU、E 及Cor水平均较对照组低,明显均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应激反应情况比较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有1 例出现术中轻微心动过缓(调整泵注药物剂量后缓解),2例术后恶心呕吐(未行处理,自行好转),无其他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6);对照组除2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外,无其他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2/3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校正χ²=0.002,P=0.976)。

3 讨论

婴幼儿血管畸形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此病不仅影响美观,并可导致大出血及感染等,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10]。介入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而麻醉管理是确保手术正常进行的关键内容。因小儿体质的特殊性,既要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及术中麻醉安全,又要苏醒较快,且需减少术后躁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的发生,因此选用适宜的麻醉方法非常重要[11]。七氟醚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小儿全身麻醉中,但单纯应用其维持麻醉,患儿术后发生躁动的概率较高。目前,虽已有在儿童眼科、口腔等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的相关报道[12-13],且显示出良好作用,但此两种药物在体表血管畸形手术中的复合应用效果尚未有明确定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各时刻的HR、MAP与对照组相接近,且除T0与T1、T2、T3、T4比较及T2与T3比较有明显差异外,两组组内其余各时刻HR、MAP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另外,研究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提示在小儿血管畸形介入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七氟醚属入吸入型麻醉药,其血气分配系数较低,诱导恢复快,苏醒迅速,且刺激性小及术中可调控性强,常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尤其是在短小手术麻醉中,即使无其他静脉药物,亦可获得满意麻醉效果[14]。此外,七氟醚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15]。右美托咪定对α2肾上腺素受体的激动作用高效,其主要作用于蓝斑核内α受体,抑制交感神经的活性,减少血中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且对呼吸无明显抑制,可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16-17]。有研究[18]显示,在四肢骨折愈合后手术取内固定全麻患儿中,麻醉诱导前及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泵入,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且对患儿舒张压、收缩压及HR无明显影响。另有研究[19]表明,在小儿心脏病介入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此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另外,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研究组手术开始5 min、术毕即刻的GLU、E及Cor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提示在小儿血管畸形介入术中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与七氟醚,可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且具有一定安全性。术后苏醒期躁动不安可引发交感神经兴奋,促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并可诱发心律失常及医源性事故(静脉输液针头脱落)等,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延迟病患术后恢复,引起家属误解[20]。七氟醚虽是小儿临床麻醉常用药,但术后苏醒期易发生躁动[21]。右美托咪定作用在神经突触前α2受体,对突触后膜兴奋性具有抑制作用,并可对腺苷酸环化酶产生抑制作用,降低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含量并激活钾通道,引发突触后抑制,从而出现近似睡眠的效果[22]。此外,右美托咪定发挥镇痛作用,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从而可防止因疼痛刺激而引发的躁动。有研究[23]表明,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可减少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此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另有研究[24]表明,麻醉诱导后滴鼻给予右美托咪定,可减轻扁桃体切除术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的躁动。当机体受到创伤、手术、疼痛等刺激时,可产生应激反应,引发E、Cor 等分泌增多,引起GLU升高,可引发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利于内环境稳定。右美托咪定通过作用于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发挥其抑制作用,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少去甲肾上腺素、E 等释放,从而减轻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在小儿血管畸形介入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患儿手术过程中心率、血压影响较小,且对术后苏醒时间没有延长,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未增加,还可明显减少术后苏醒期躁动同时减轻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七氟醚咪定躁动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分析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脑保护作用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道路躁动
Give Mea Girlat Age Eighteen
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维持的比较
丙泊酚及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表现的观察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