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1-12-20 16:15梁建敏
环境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形势下质量问题对策分析

梁建敏

当前阶段,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导致生态可持续社会目标的实现受到了制约,为打破这一现状,在新形势下分析生态环境监测质量问题与对策。本文通过简述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工作重要性,认为监测方案的可靠性较低,缺乏有序的环境监管机制以及监测设备落后,对生态环境检测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依据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通过优化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扩大监测的范围,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并重视设备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环境监测现场质量管理,避免相关问题发生的频率,增强整体的监测水平。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 可持续发展 质量问题 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 生态环境结构

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发展与进步都与生态环境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可以说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水源、空气、动物和植物都决定着是否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和谐,需要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工作,提升监测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最终实现生态和谐与发展。这不仅仅是环境保护一项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环境监测主要是依据专业的测量设备以及机械对所监控的区域进行调研分析,通过获取数据,推测估算出相关的指标数值,虽然可以达到最终的目的,但是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较多的细节问题和实际缺陷,严重影响着最终的检测结果,甚至会留下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在原本监测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灵活的对策,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一直都是环境监测一条关键生命线,可直观、立体、准确地呈现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异常,工作人员依据数据质量便可以进行基础性的检测判断。加之专业设备的辅助和监测,最终可以对获取到的检测结果作出细致化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监测的实时情况。当前,信息化时代可以将监测数据上传至处理平台或者软件之中,结合实际的生态情况,形成更加科学、严谨的处理方案。因此,对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问题对策进行分析。在新的时代发展趋势之下,利用高新科技优化监测结构,提升管理的效果,在完成高效监测目标的同时,确保监测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严谨性,创建全面细化的监测体系,进一步增强我国生态环境的检测水平。

1 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工作重要性简述

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主要负责采集并获取相关的监测数据信息,并将其汇总整合,以便于实际检测工作中的分析与应用。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逐渐增强,虽然提升了整体的国力,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生态污染日益严重,当今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对环境的保护十分重要,要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对其的重视程度。生态环境是与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变化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较为单一,并且模式相对落后,在面对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起到的效果甚微。不仅如此,传统的生态环境检测方法是单一形式,仅可以对小面积的区域作出监测和数据采集,一旦超出固定的范围,数据信息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和异常,对最终的检测结果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生态环境的监测还可以起到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的作用,这实际上是对其监测质量的一种考验。部分地区由于环境、温度、湿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所存在的环境异常无法被人们所辨别,此时就可以通过生态环境的监测来深入挖掘出环境的异常,并及时解决,避免出现更大的环境问题。

2 分析环境监测质量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方案的可靠性较低

通常情况下,在制定生态环境方案之前,都需要进行长期、具体且细化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测目标的制定、结构的创建,基础数据的采集以及相关指标参数的汇总,在这些环节之中,指标参数的汇总较为困难,要经过较为复杂的对比分析才能得出相对应的结果,具体的对比标准以及指标参数如下表1所示。

根据表1中的标准,获取实测的数据信息,依据出现的差值对相关指标的情况进行分析。现今,很多检测部门在实施的过程中未进行数据信息的对比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方案的可靠性。另外,一些检测部门在将方案制定完成之后便投入使用,也未进行可靠性的测试以及方案也未依据实际的生态环境進行制定,偏离了原本的监测目标,不利于后续监测工作的开展,对于过程和质量都产生了深重的影响。此外,还存在形式监测的问题。监测工作并未落到实处,并且采集收集的数据不详细,致使监测节点与线路的绘制出现盲目性的情况,最终也有可能使监测方案不符合实际,可靠性较差,不能成为监测工作开展的基础性依据。

2.2 缺乏有序的环境监管机制

虽然监管机制在环境监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但是它对最终检测质量结果的影响较大。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指的是对所监测区域工作的处理与评价,而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两项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在数据信息、处理方式、理论依据等方面也都有可能存在着互通面。这种联系有利有弊,在监测的过程中可以减少数据的采集和对比,但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不协调等问题。

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使原本的工作不能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导致监测数据出现大量的误差,不能作为后续工作的参考;部分监管机制杂乱无序,并不具备实际的应用价值。面对这种现状,相关部门还未处理与调整,最终产生更加严重的监测问题,影响生态环境的监测结果。这种监管机制下的环境监测数据不具备实际的应用意义,准确性也不能保证,使环境质量现状存疑。上述情况均属于环境监管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其影响的范围较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也增加了工作难度。

2.3 监测设备落后

现如今,随着我国各个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加快。在此背景下,环境监测设备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当对相关区域的土质、地貌、水文、空气以及噪声等进行监测时,会因设备效率低以及动力不足造成监测质量的下降。不仅如此,与监测设备配套修建的环境监测站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监测站的位置偏僻、数量不足、处理结构单一、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差等,这些都是影响环境监测效果的重要因素。近几年,生态环境问题的种类也在慢慢增加,传统的检测设备只能进行单一区域的監测,并实施单一目标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对监测的质量也无法确保。此外,监测设备操纵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也会影响设备的监测效果。目前阶段,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性均呈现出较低的现象,这主要与设备对监测样本捕捉不准确有关,以水文样本为例,在进行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先了解样本的特征以及复杂性,并设立对应的监测点,以确保最终数据的可使用性。但如果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过关,会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较多阻碍,拉低工作效率。因此,设备的老旧以及人员专业素质也是影响生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因素。

3 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对策探析

3.1 优化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一般情况下,对于生态环境的监测,是有固定的管理体系,但在监测的过程中会出现突发事件,所以会相应的建立部分动态管理结构,以此来进一步完善整体的监测管理体系,具体的如图1所示。

根据图1中的结构,可以掌握基本的体系。对相关的体系结构进行全面优化,进而提升整体的监测质量。首先,固定监测管理体系。主要是对体系结构中的细节进行修改调整,例如监测精度、反馈扩大范围、监测管理指令等,在容易忽视的部分加强监测,这样不仅有利于各个部门的高效配合,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之间交流和反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避免造成严影响。另外,优化监测体系还可以加强各环节间的联系,增强协调组织的能力,发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动态监测体系的优化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施的,要先获取基础性的监测数据信息和范围,并以固定监测体系为初始结构,创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动态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相比固定管理体系而言,处理突发检测事件的能力更强,有利于达到预期的监测效果。

3.2 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并重视设备管理

设备的管理以及人员素质的提升对于检测工作十分关键。对于设备,需要对其质量、性能以及使用寿命进行管理维护。这部分主要是定期对相关的测量设备计量、检定与校准,同时依据实际使用情况维修养护,完成之后,将对应的记录保存好以待核查。设备在使用前后,都需要对性能进行校验,保证监测出来的数据信息准确可靠。对于监测人员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做好设备的维护。除此之外,不同的设备使用规范、校验流程以及维护时限都是不同的,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监测设备和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具体如表2所示。

根据表2中的数据信息,最终可以得出实际的监测设备的维护实况,并依据实况对设备实施操作与管理。对于操作人员,可以定期组织培训活动,聘请专业知识与技能较高的工作人员教学,进而提升整体操作员的专业素质,实现对设备与员工的双向管理。

3.3 做好环境监测现场质量管理

现场监管通常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因为涉及的内容过多,且互相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处理起来会较为麻烦。所以,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建立针对性的环境监测条例,通过不同的工作重点来完成现场监管的实施。其一是现场在进行每一项工作之前,都需要有提前准备或者校验的过程,要求依据管理规范使用设备。主要包括采样设备、采样器皿以及消耗资料等,使用后要进行细致的清洗与干燥处理,以此来固定采样位置。现场采样的过程中,需要两个监测人员在场,确保使用的规范度,初次采样之后得出数据,还需要进行二次采样,复验相关的监测点,以避免样本污染或者监测误差的出现。监测或者采样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不得离开现场,保持现场环境的稳定,并排除影响最终监测结果的外部因素,确保监测效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是现如今我国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但是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的破坏也较为严重,甚至部分地区的生态处于不可恢复的状态。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依据实际的情况,创新并调整环境监测的策略,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利用科学的方式和手段,获取监测质量数据,并对其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确保最终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而提升环境监测的质量,推动我国环境监测、处理行业迈入一个新的台阶,并增强整体的监测水平。

(本文作者单位为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生态环境监测站)

猜你喜欢
新形势下质量问题对策分析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常见问题预防及改进措施
新形势下公司融资技巧的实践探讨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