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德育现状及原因探究

2021-12-22 23:20陈柳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问卷道德院校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提出“以德为先”的理念。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人才摇篮,大学生的德育素质高低,不仅直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还间接影响到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本文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通过调查分析的方式总结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德育发展现状,提出德育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大学生  德育教育

党的十九大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明确要求。地方高等院校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大部分人才需求。因此,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德育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当地的德育发展情况。了解大学生的德育现状,才能探索适应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为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提供保障。

一、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道德现状及原因

为了真实的反应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道德的实际情况,笔者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以两所地方院校作为试点,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37份,其中,有效问卷312份。通过对问卷进行有效分析,发现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道德具有以下特点。

1.大学生的功利心比较重,缺乏正确的认识。在问卷中,问及学生“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23.9%的学生最想成为有钱的人,2.1%的学生最想成为有权的人,有73.9%的学生想成为有道德的人。从总数来看,几乎1/4的学生受世俗钱权的影响。

2.大学生对道德对人的发展影响的认识比较到位。当问及学生“你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与他的成就之间的关系”时,93.7%的学生认为道德对一个人的最终成就有一定的影响,没有学生认为道德对一个人的成就无关。

3.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很强。100%的学生都选择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愿意挺身而出。这说明爱国思想深入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懂得爱国不仅仅是口号,而应该落实在现实具体的事务中去,比如,作为在校生遵纪守法、掌握科研技术和探索新知,走上工作岗位,努力工作就是最接地气的爱国。

4.大学生具有比较强烈的奉献精神。比如,学生在参加公益活动方面,有26.5%的学生经常参加,64.1%的学生参加过公益活动,只有2.1%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当然也有7.8%的学生表示想参加但没有机会。在献血方面,有47.2%的学生表示没有献过血。选择献血的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因为献血对身体无害,还能帮助他人。有12.1%的学生选择献血是因为可以作为学分的加分项。

5.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还有待提高。关于大学生诚信的态度,当问及学生你对考试作弊怎么看时?有3.5%的学生认为为了高分,可以理解,有1.4%的学生认为宁作弊,不补考。从这里可以看出,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的诚信认识有问题。对正在发生的诚信问题,大部分学生的态度表现出来的容忍度很高。比如,当坐在你旁边的同学作弊时,你会怎么做?有4.9%的学生表示会当场揭发他,有9.8%的学生表示当做看不见,有64%的学生表示要暗示他不要作弊;有21.3%的学生表示会内心看不起他,但又不会表现出来。

6.大学生对友谊的认识比较全面,渴望获得友谊。比如,对于朋友的欺骗行为,只有有5.6%的学生表示要无法容忍,有63.3%的学生表示了解情况后会选择宽容;15.5%的学生表示朋友之间一点点欺骗和保留在所难免,15.6%的学生选择逐渐远离朋友。当同学朋友之间涉及到个人利益冲突问题,绝大部分同学希望能够得到组织公正的决断,有7.7%的学生会选择主动把机会让给对方。只有1.4%的学生选择找机会贬低对方,争取自己胜出。

7.大学生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待加深。比如,当规章制度与个人自由发生冲突时,38.7%的学生选择无条件遵守规章制度,59.9%的学生表示制度合理就遵守,不合理就不遵守;1.4%的学生表示有人监督就遵守。

从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看,大部分大学生德育的“知、情、意、行”有比较稳定的发展,“知”的发展比较全面,“行”的发展受“情”和“意”的影响,表现不够稳定。

二、促进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德育发展的策略

1.转变地方院校德育观念,落实大德育思想。

地方高校的德育教育理念要贯彻大德育思想,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学校办学、管理方面落实大德育思想,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改变不良的社会道德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2.改进德育的教学方式,重新解读课堂德育新理念。

大学生接受德育的方式比较单一,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带有更多的灌输色彩,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的德育发展“知、行”不一致。要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入手,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德育需求和内在认同感。

3.创设校园氛围,用社会主义核心思想引导学生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最多的地方,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首先,学校通过校园环境的创设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比如利用学校的校园景观布置、学校文化长廊、学校校史馆、教室环境布置等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其次,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营造和谐积极的德育氛围,促进学生德育理念从“知”到“行”的转化。

4.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减少网絡负面影响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定型,同时作为思想最活跃的个体,对网络的不良信息辨识度不够高。高校需要努力净化校园网络空间信息,降低网络中的语言、影视等不良信息对学生的毒害,加强校园网的把关和控制,实现网络净化。

参考文献:

[1]张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践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4).

[2]谷颖.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经济师,2021(03).

作者简介:陈柳,女,1988—,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问卷道德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