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思想政治工作的“微效用”

2021-12-22 23:43彭田宝张寿强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

彭田宝 张寿强

摘要:微信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媒介载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重视朋友圈的积极效能,发挥辅导员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媒介素养,建立动态监管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微效用”

微信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和展现自我的重要平台,是传播和接收讯息的便捷渠道,也是高校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媒介载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重视微信朋友圈的积极效能,发挥辅导员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媒介素养,建立动态监管机制。

一、微信朋友圈:思想政治工作的双刃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数字社会中,以智能手机为主要网络终端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信息获取渠道。“从微信的传播特征和用户特征来看,微信将是舆论生成和活跃的重要平台,也是舆论传播扩散的重要渠道。”[6]微信朋友圈作为信息分享、自我展示的重要舞台,使用更为普遍,已经全面渗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微信朋友圈也成为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新媒体”视域。

微信朋友圈思想政治工作的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着极大的负面性,如果引导不力、舆情监控不到位,非常容易导致不良信息的极速传播,消解社会正能量。相对于过去的媒体,微信朋友圈实现了信息的革命性变革,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强、灵活生动等特征。正向来说,可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途径、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教育的迅捷性、交互性;负面来看,朋友圈传播的内容往往呈现多元化,甚至成为某些色情、谣言等不良信息的“温床效应”,从而消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高校应该在客观评析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影响的基础上,趋利避害,主动作为,发挥微信朋友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作用,把微信朋友圈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阵地,有意识地强化思想引导,充分发挥好信朋友圈汇聚价值共识的思想教育功能。

二、发挥辅导员引导作用

掌握所负责的每一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和生活情况是辅导员的应有之责,但是几百个学生,总会有顾及不周。数字化生存时代当然需要信息技术来助力,辅导员需要积极发布信息引导学生,也要关注学生的QQ、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动态更新,做学生的引路人和学习、生活上的朋友 。

首先,辅导员要在微信朋友圈积极营造正能量。辅导员要坚持在微信朋友圈策划,传播正能量,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其核心在于正价值的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辅导员老师是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也是微信朋友圈舆论氛围的主要营造者、树立者,要勇于亮剑,与错误思潮做斗争,确保学生在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成长。辅导员要主动走到互联网这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占领网络舆情斗争这个重要信息战场,发挥辅导员“网言网语”的优势,直面各种错误思潮,勇于发声、敢于亮剑,以身示范、磅礴有力地开展舆情引导和斗争,指导大学生明晰是非、疏导困惑。高校辅导员的朋友圈自我展现是个人的社交行为,但辅导员这一身份决定了其个人言行具有群体性的社会价值。辅导员的朋友圈是学生和学校沟通的一扇窗,是党的教育政策在大学生眼中的直接体现,影响到学生对大学形象的认知和学校育人政策的落地。大学辅导员必须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将微信朋友圈的管理纳入思想政治工作。

其次,辅导员要利用好微信朋友圈,在潜移默化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微信朋友圈是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的有效渠道和加强正面影响的有效手段。疫情背景下,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也逐渐网络化、电子化。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互动很多也移到了网络上,特别是同学生干部的沟通,通知下发、任务分工、材料收集,每天班干群、社团群的各种消息不断,但很难确保全部消息通知都“准确签收”了。所以,怎么样更加高效地上传下达,有效地提升学生干部工作水平,就需要及时了解、关注他们的微信圈消息的动态更新。有时,“知道了”和“知道啦”表述的感情温度就有差距;“行”与“好的”、“好呀”也不一样。当然,在采用这种工作方式时,要注意适度,不能过于“揽全局于掌中”,也不能过分“监万物于目下”。高校辅导员要明晰自己身份的边界和定位,通过微信更新等细节鼓励学生,及时发现发布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在不打扰学生、不触碰隐私的前提下,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三、提高学生媒介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我们要通过微信朋友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提升学生媒介素养,助力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健康阳光的网络人格。

因势利导,提高能力素質。运用信息技术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通过“网上引导,网下教育”的虚实共进方法,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水平,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网络平台的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找准突破口。高校辅导员要认识到朋友圈的思想政治工作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培育网民责任感和道德人格,形成“网上同心圆”,凝聚学生共识;引导大学生认清纷繁复杂的微信网络环境,了解其中的新媒体舆情复杂性;培养大学生具备从微信朋友圈中甄别和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包括对游走在道德法律边缘的信息进行自己的理性思索,打造“校园网络”的立德树人新领地。

协同管理,加强队伍建设。高校要发挥舆情体制优势,形成高效严密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合力,保证对新媒体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发挥辅导员和学生骨干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新媒体运用技能,增强他们的四个意识,使他们成长为正能量的网络“意见领袖”;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通过专题班会、知识讲座和选修课等方式,强化他们的网络法制观念和道德自律意识,增强他们的网络自控力、辨别力和免疫力,引导他们文明、健康上网,合理、规范使用新媒体。建设网络媒介“素质过硬,技术全面”的大学生干部队伍;利用“语音对讲,随拍随传”的新功能,搭建“资源共享,服务至上”的学生活动平台;营造“安全互动,其乐融融”的新氛围,把握“学生心理,舆情分析”的新动态。

四、建立动态监管机制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作为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国际交流等重任的高校,更应加强动态监管,坚持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强化引导,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重视动态监管,净化网络空间。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动态监管机制,选拔政治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辅导员担任新媒体信息管理员,时刻关注朋友圈网络舆情,建立朋友圈网络信息引导反馈机制和协调联动机制,把握朋友圈信息传播的主动权;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构建朋友圈网络环境评价过滤体系,及时甄别、“屏蔽”有悖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垃圾、有害信息,设立网络有害信息举报机制,号召广大师生自觉抵制举报朋友圈传播中的不良信息,使大学生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在平时,辅导员在了解舆情的同时,采取跟帖、评论等方式,对网络上出现的不良信息和观点进行正面引导,一旦遇到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应该根据网络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采取各种方式对网络舆论进行软引导。所谓软引导,就是不能摆起面孔宣讲法律和政策,那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但也绝不能随波逐流,而是应该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从一切有利于政府部门解决问题、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采取各种形式,对形成舆论的基本事实、对网民的各种评论进行评论和反评论。

注重平台建设,加强引导互动。朋友圈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教育提供强大的功能服务,高校应善用朋友圈,建设好各级各类朋友圈平台。构建校园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矩阵,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微信公众号建设,把握好时、度、效,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引导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充分利用互动性强的即时通信工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布相关信息、开展文化活动、回答热点问题等,吸引大学生的自觉主动参与,以正面宣传、反面点评等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生思想当中去。“建立微信干预机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交认知”;“搭建微信互动平台,解决大学生社交中的问题”等应对策略。[7]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建立快速反应的舆论引导机制。网络舆论之所以能够快速形成并扩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民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一件新闻事件发生以后,或者一条重要信息被发布上网以后,网民最需要的是看到权威部门及时发布信息,否则,缺乏权威部门提供的信息,网民就会先入为主,甚至引发猜测,众多网民在同时进行猜测、议论,很容易使信息失真,也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导致谣言满天飞,最终被无限放大,形成网络舆论一边倒的现象。相反,不管多严重的事件,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并不断更新信息,让网民及时了解事情真相,了解有关部门的态度和正在采取的措施,就不会情绪失控,胡乱猜疑。因此,最好的舆论引导,就是及时发布权威的真实信息。只要信息及时准确真实,往往不需要刻意地引导,网民自己会作出正确判断。即便部分网民借机发泄情绪,或者少数网民恶意造谣中伤,在及时、真实、全面的信息面前,谣言也会不攻自破,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参考文献:

[1]刘爽健.高校辅导员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20(09)

[2]宋伟.借助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8(36)

[3]陈龙.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J].青年与社会,2018(36)

[4]陈洪静.《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新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7)

[5]唐春林.对构建快速反应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

[6]王勇,徐敬宏﹒微信撬动社会舆论新格局[J]﹒网络传播,2014(1):12-14

[7]徐静﹒微信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3(2):39-40

作者简介:

彭田宝(1974—),男,硕士,副研究员,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商物流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張寿强(1974—),男,博士,副教授,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课题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提升高校院系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研究——以S市教育园高校为例》,批准号:2020SJA505。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