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对策分析

2021-12-22 00:13王金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领导责任

王金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不足

1、认识上存在偏见

个别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有偏见。一些企业领导甚至认为审计部门只是该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之一,其财权、人权属于企业,就必须听命于行政领导,因此,在审计工作遇到阻力时,不仅不给予必要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对审计部门的工作进行行政干预。

2、审计时效性弱

领导干部的职务变化属于组织人事问题,出于纪律原则考虑,一般不能提前知晓。所以“先审后离”的原则实际上无法有效实施。对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有的开展审计工作时继任者已经到位,离任者离岗,有的离任者甚至离开了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使得先离任后审计,失去了考核和监督的意义。

3、审计技术手段落后

绝大多数的内部审计主要采用手工翻账摘抄、复印、查找相关会计凭证、人工汇总等几个程序来实现,仍然是传统手工审计。这就意味着在审计技术、审计方法、方式和措施等审计手段还非常原始的情况下是很难有效地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的。

4、审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一是大部分的内部审计人员毕业于财务和审计专业,对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熟悉,但知识面相对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经济责任审计由于涉及众多重要的业务部门,如果配备一些熟悉法律、金融、计算机、经济、贸易、工程造价、环境保护、污染控制等知识的人才,必然会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评估的准确性、全面性。

二是审计人员人手紧张,在同时开展多个审计项目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企业内部临时抽借人员来组建审计小组的方式,这样做的结果难以保证审计人员质量。

三是个别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不高,在审计过程中,有的怕得罪人,不敢直言发现的问题,有的自以为是,不接受各方面的解释,还有的工作马虎,应付了事。

5、对经济责任的界定困难

国家虽然对审计评价做出了纲领性的指南,但公认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尚未形成体系。如此一来,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同,对审计内容、审计重点认识不统一,导致对相同企业的审计结论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存在较大差异。

6、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

内审机构一般将审计结果送达被审计人和被审计单位,与此同时,根据干部管理要求或权限,还要分别报送企业内部的组织人事(人力资源)、巡查办、纪委等部门。实际工作中,由于先离后审,组织人事部门任用干部并没有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作为任用依据,出现了你审计你的,我该提拔重用的提拔重用,即使查出了问题,也往往因为人已经离任而不了了之等情况。经济责任审计与新时代下行政问责机制相互脱节,没有起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协同的作用,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审计更多时候流于形式。

二、完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途径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重视程度

配合和协助审计部门对前任或现任领导做出正确评价是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与此同时,借协助审计工作之际,摸清家底、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新任或连任领导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因此,应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完善当前审计管理监督体系,完成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2、提高审计时效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讲求实效,最理想的做法是坚持贯彻“先审后离”的原则。坚持先离岗,后审计,再任命的形式,这样会使审计成果能得以充分利用,提高审计时效性。如不能做到“先审后离”,退而求其次,在审计工作安排上考慮关口前移,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任中审计,将关口前移,变离后审为任中审,监督评价领导在任职期内各项战略实施情况,决策方案的贯彻情况,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落实情况,是否存在薄弱环节、潜在风险和违法违纪行为,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的预警和预防作用。

3、更新审计技术手段

首先,充分利用企业已开发的信息系统,将与审计相关度高的财务系统、成本系统、物流系统、采购系统和销售系统等与审计系统对接,使企业现代信息系统资源共享,高效开展审计工作。其次,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探索在财务共享路径下,与审计资源共享的模式,最终实现业务、财务数据高度整合,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一体化审计操作系统。

4、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是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者,是开展审计工作的行为主体,审计质量、效果、审计风险等与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审计方法密切相关。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财务、会计、审计的专业技能、审计技巧,还要具备能对经济事项运用较丰富的现代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纪律规定进行鉴别、判断、协调等综合分析能力。

5、构建必要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新时代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式提出了创新要求,既要依法审计,又要客观求实,把握好处理问题的尺度,对领导干部在改革创新、落实政策、破解难题.探索试验中出现的失误、过失、过错与偏差,积极探索容错免责机制,最大限度地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6、加大审计结果在干部问责和任免中的运用

审计结果得到有效运用,才能真正达到审计的目的。新时代下,经济责任审计是启动行政问责的重要基础,经济责任审计提前介入,经过“问题发现”环节,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本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有机结合,才能到达“问题处理”环节,从而推动行政问责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做到审计部门与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信息共享,工作相互促进。

7、适当扩大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域

采用“一拖N”的审计模式。既可以联合审计,也可以实施交叉审计。根据需要,对被审计事项已实现和预计实现的经济效益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和评价,包括并不限于采取经济责任审计与经营审计、实物资产审计、管理审计、工程审计、效益审计等相结合的“分责型”模式;还可采取上级审下级与同级审计相结合的模式。一个审计小组出具两个或以上的审计报告,实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的审计成果。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领导责任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市领导会见
谁的责任
责任(四)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研究
2016重要领导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