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红两优1566在邵武市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23 08:28吴祥茂
福建稻麦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下沙叶枯病中稻

吴祥茂

(福建省邵武市下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邵武354000)

邵武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闽北粮仓,是全国全省商品粮基地。下沙镇距离邵武市12 km,在邵武市东面,与建阳区为邻,属山地丘陵区,海拔210~364 m(N 27°19′9″,E 117°34′9″),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多风多雨,夏季台风多雨量大且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冷有少量雨雪。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具有周期性、突发性、群发性的特点。因此,生产上应选用易种、易管、抗性较好的品种种植。近年来邵武市以种植中稻为主,水稻主栽品种多为甬优系列品种,如甬优9号、甬优1540等。据不完全统计,甬优系列品种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红两优1566是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06087)。2020年邵武市引进红两优1566在邵武市下沙镇胡书村作一季中稻示范种植,示范面积达3.535 hm2,总体表现为易种、易管、抗性较好等优点。

1 产量表现

2020年由邵武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对红两优1566在邵武市下沙镇胡书村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现场实割333.5 m2,结果每667m2实割干谷产量为684.4 kg,比甬优9号每667m2增产93.3 kg,增幅达15.8%(表1)。

表1 红两优1566和甬优9号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红两优1566在下沙镇胡书村示范片种植,于5月15日播种,6月12日插秧,秧龄28 d。8月12日始穗,8月17日齐穗,9月27日成熟收割,全生育期136 d。

2.2 农艺性状

红两优1566在下沙镇胡书村作一季中稻示范表现为:株高中等,株型较为松散,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剑叶挺直,叶色青绿,穗大粒多,稃尖无色,后期转色好、不早衰,抗倒伏,结实率一般,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红两优1566株高126.6 cm,穗长28.3 cm,每667m2有效穗数14.8万,穗粒数233.5粒,结实率81.8%,千粒重25.3 g,折算每667m2产量为715.2 kg。

2.3 抗性

红两优1566在国家区试表现:稻瘟病综合指数2 a分别为5.1、4.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强[1]。红两优1566在邵武市下沙镇胡书村示范种植中未发生稻瘟病,防治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表现为易种、易管、抗性较好等优点,适宜在邵武市作一季中稻种植与推广。

2.4 米质

红两优1566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整精米率61.5%,垩白度2.0%,直链淀粉含量15.3%,胶稠度60 mm,碱消值6级,长宽比3.6,达到农业行业 《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2 级[1]。

3 关键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好秧地,培育壮秧

优质的秧田是培育壮秧的基础。秧田应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在播种前1~2 d将秧地翻犁耙细后起畦,确保畦面平整、细软,无杂质,播种后以草木灰盖种。根据邵武市气候和农作习惯,红两优1566宜在5月中旬播种。采用湿润育秧法,每667m2用种量0.75~1.0 kg。播种前1 d晒种后用强氯精浸种消毒;播种要分次播种,确保播种均匀;播后起拱棚盖20目防虫网防止老鼠及叶蝉、飞虱为害;至1叶1心期用多效唑喷施,促进秧苗矮粗壮分蘖多[2],保证移栽时秧苗带蘖2~4个。秧田水管,播种时保持半沟水,保持畦面湿润不发白,1叶1心后浅水上畦育秧。秧苗2叶期要施好断乳肥,3叶期要施好壮苗肥,在移栽前3~5 d看苗施送嫁肥。

3.2 适龄移栽,合理密植

适龄移栽是搭好苗架、提高产量的关键,红两优1566秧苗长至5~6叶、秧龄28~30 d时移栽有利实现高产。红两优1566分蘖力中等,插植规格以18 cm×27 cm或20 cm×23 cm为宜,示范田采用插植规格为18 cm×27 cm,宽窄行种植,增加通透性,提高植株抗性。每667m2插1.37万~1.45万丛,丛插2粒谷,每667m2插足基本苗5万~6万。插秧要做到插浅、直插、匀插,做到带肥、带药移栽,促植株早生快发,返青快,促低节位分蘖,成大穗,提高产量。

3.3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根据示范片种植情况调查,红两优1566需肥量较大,适宜在中等偏上肥力的田块作中稻种植。每667m2要获得产量600~700 kg,需施纯氮量10~12 kg,N、P2O5、K2O质量比例为1.0∶0.7∶(0.6~0.8)。施肥总原则为“攻头、稳中、保尾”,即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施穗粒肥,基肥、追肥、穗粒肥施肥比例为 5∶3∶2[2]。每 667m2基肥用45%(N-P2O5-K2O=20-10-15)复合肥35~40 kg,促进大田秧苗早生快发;分蘖肥于插后5~7 d,结合化学除草,每667m2追施尿素8~10 kg、氯化钾8~10 kg;齐穗后看苗补施穗肥,穗肥一般每667m2施尿素2~3 kg、氯化钾6~8 kg,苗青只施氯化钾。

大田水层管理原则为“薄水插秧,寸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烤田,水层孕穗扬花,干湿交替湿润灌溉”,薄水插秧,有利根系充满活力。寸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或到时搁(烤)田,可预防稻株倒伏,增加田间通透,减轻病虫害,烤田烤到田土面出现白根,脚踩不陷泥即可复水。水层孕穗抽穗扬花,腊熟期干干湿湿交替湿润灌溉,切忌过早断水,防早衰,促进稻苗早生快发、减少无效分蘖,确保田间通透,根系发达,避免稻株倒伏,减轻病虫害发生,提高籽粒饱满度[3]。

3.4 病虫害综合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田间病虫害发生巡查,结合当地植保部门预测预报,及时科学防治病、虫、草、鼠等工作。在病虫害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适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分蘖期枯鞘率达5%,每667m2用20%杀虫双或20%三唑磷乳油150 mL对水喷施防治二化螟;防治稻纵卷叶螟,每667m2用40%丙溴磷乳80~100 mL对水喷施;防治稻飞虱,分蘖盛期至齐穗期,用40%乐斯本(毒死蜱)、吡虫啉或25%赛嗪酮对水喷施。防治稻瘟病,掌握在破口抽穗初期及时喷药预防,在齐穗时再续喷1次,每667m2用40%稻瘟灵乳油85~100 mL或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30 g对水喷施;防治纹枯病,每667m2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 mL对水50 kg趁早晨露水未干时喷雾;防治稻曲病,在水稻破口期,每667m2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 mL或30%“爱苗”对水50 kg喷雾;防治白叶枯病,每667m2用70%叶枯净胶悬剂100~150 g或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40~50 kg喷施防治[4]。

3.5 及时收割,确保丰收

当红两优1566谷粒变硬,稻壳发黄,米粒呈透明状时收割,确保高产丰收。晒谷要做到均匀摊晒勤翻动,防止稻谷暴晒,以免影响整精米率,晒干后应及时入库。

猜你喜欢
下沙叶枯病中稻
杭州下沙
不一样的父亲节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玻璃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
再力花叶枯病病原菌鉴定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