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

2021-12-23 09:09
临床误诊误治 2021年5期
关键词:病患者急性期流行病学

1 疾病概述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患病的羊和牛等疫畜是布鲁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高发地区包括地中海地区、亚洲和中南美洲等。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为500 000例。我国解放前该病流行严重,解放后成立了专门防治机构,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2 发病机制

布鲁菌病发病机制现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布鲁菌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后,主要经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如在该处未被消灭则形成感染灶,经大量生长繁殖后冲破淋巴结屏障而侵入血液循环,在血液循环中布鲁菌继续生长、繁殖、死亡,释放内毒素,产生菌血症、毒血症。此时,如果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可通过T细胞、巨噬细胞和特异性抗体的联合作用将细菌清除而痊愈。如果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能将细菌清除,则细菌可随血液,特别是巨噬细胞随血液进入各器官组织形成感染灶或迁徙性病灶,病灶中的细菌又可多次进入血液循环造成复发和各种变态反应性表现。布鲁菌病慢性期细菌主要局限于各器官组织,形成局部病变。

3 临床表现

布鲁菌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为2周。发热为该病首要表现,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寒战和头痛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急性期患者出汗明显,可湿透衣裤、被褥,伴有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临床上一般以6个月为界限区分急慢性布鲁菌病。布鲁菌病患者多数可出现乏力,急性期常伴肝脾及淋巴结增大,慢性期多表现为关节损伤,部分慢性期患者还可有脊柱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布鲁菌病患者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急性期可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慢性期多正常;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可用于初筛,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布鲁菌病抗人球蛋白试验可作为确诊试验;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和尿液等可培养出布鲁菌,阳性率急性期较高,慢性期则较低。

4 诊断标准

临床上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布鲁菌病进行诊断,一般采用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布鲁菌病诊疗指南(试行)2012”中的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诊断。①疑似病例:a.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菌培养物等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布鲁菌病流行区等;b.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或伴有肝、脾、淋巴结和睾丸增大等表现。②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免疫学检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者。③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布鲁菌病抗人球蛋白试验中的1项及以上阳性和(或)分离到布鲁菌。④隐性感染病例: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标准,但无临床表现。

5 治疗方法

布鲁菌病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和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可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布鲁菌病患者一般采用四环素类和利福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使用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经上述规范治疗多可治愈,但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转为慢性。

猜你喜欢
病患者急性期流行病学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