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机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现状与思考

2021-12-23 16:19李采鸿吉林省四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吉林四平1360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四平市农机化机械化

姜 丹,李采鸿(吉林省四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吉林 四平 1360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新高度。“新四化”落实到农业机械化工作中就是“农机化+信息化”,如何深度融合促发展,吉林四平已交上满意答卷。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到四平梨树县考察时,充分肯定“梨树模式”好经验好做法,并作出重要指示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

1 “农机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如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化新技术层出不穷,跨界新业态不断涌现,农机化新业态已见规模。在新的历史时期,促进农机化推广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发展,必将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农业现代化核心是农机化和信息化,农机化不仅取决于全程机械化的程度,更体现在“两化”融合上。“两化”融合是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衡量农机化水平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标志。

“两化”融合,从生产力层面来讲决定着智慧农机发展水平,从生产关系层面来讲决定着农机化推广服务新体系新模式形成。“两化”融合,其中既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又要优势互补互促共进。“两化”融合,不是简单地指某项信息化新技术与农机化技术单一整合,而是涉及农机制造、管理服务、技术推广等多链条环节的整套系统工程。其基本模式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3S”技术,需要多方协作才能实现。

2 “农机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做法

2.1 基本现状

“十三五”以来,四平市各级农机化部门积极贯彻习总书记“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农机化+信息化”融合,促进农机化事业蓬勃发展。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逐年稳步提高,2019年四平市成为全国五个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地区之一,全市拖拉机保有量6.3万台,农机总动力达280万千瓦,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农机用户超过4.1万户,农机从业人员达4.8万人。

2.2 主要做法

(1)找准结合点,构建“两化”融合体系。各级农机化部门通力协作,积极探索适宜本土“两化”融合运行体系。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等平台形成农机化推广服务体系,成绩斐然。2016年梨树成为四平市首个农机深松补助远程电子监测试点县,2019年成为五个全国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地区之一。全面推进农机信息体系建设,以市、县两级农机化信息网为支撑,以各级政府网、农业门户网等网站群为依托,以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介以及“中国农技推广”“云上智农”“12316”等平台为框架,形成多元化农机信息体系网络。仅农机化信息网每年发布的权威农机信息就有3000余条,成为全市广大农机科研推广者、农机户和农机企业剖析农机化政策走向,获取农机技术最新讯息重要渠道。

(2)找准突破点,创新“两化”融合应用。创新“两化”融合典型应用,以深松作业补贴项目实施远程电子监测为切入点,推动传统农机化作业方式、管理方式向现代农机化作业方式、管理方式跨越。在项目中使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物联网和数据处理等前沿高新技术集成一体的远程电子监测技术,农机部门、农机用户通过远程电子监测平台终端、手机APP客户端查看作业即时信息,农机作业轨迹、面积、深度、效果一目了然,实现面积逐级确认、补贴资金拨付、作业统计,农机作业和管理服务效率大幅度提升。2017年以来,全市农机深松、秸秆捡拾打捆离田机械化等项目远程电子监测实现100%全覆盖。

(3)找准发力点,催生“两化”融合活力。梨树县智能种田保护黑土地“耕地中的大熊猫”,智能免耕播种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轮番上阵,无人农机安装自动驾驶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控制作业宽度、行进路线进行精准生产,中国农大黑土地保护监测指挥中心大数据实时监测,为农业提质增效提供现代化解决方案;双辽市开展抗疫助力农机推广模式新尝试,承办的全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直播,在快手“吉林农业农村”、凤凰网吉林频道“风直播”观看参与人数达155万人次之多,点赞达4.5万;伊通全力打造160万平方米水稻数字园,示范推广无人机等智能农机,创建遥感精准产量预估模型;中国农机院与艾斯克合力创建智能化家禽屠宰加工装备创新基地等创新模式,促进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农机化全产业链有机相融合,为农业提质增效提供现代化解决方案。

3 “两化”融合发展制约因素

“十三五”期间,四平市“两化”融合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国内先进地区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两化”认识仍不到位。有的专业干部认为与自己无关,做好农机化主业就可以了;有的对“两化”如何融合缺少推进办法,创新意识和主动意识不强,存在等上级政策和资金到位再发展也不迟的等靠思想。

(2)信息化技术研发水平不高。信息化技术属于现代高新技术,农机信息化平台、高端信息化技术研发所需资金比较大,各级政府受疫情影响普遍财力吃紧,较难承担相关资金投入。

(3)信息化数据共享有待完善。农机化信息采集方法仍较为传统,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程度不够,一些信息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4)高素质专业人才资源缺乏。信息化专业人员资源不足,特别是“两化”融合需要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匮乏,现有队伍存在年龄结构断层、知识更新滞后和专业设备匹配不够等问题。

4 “两化”融合发展对策与建议

2021年是“十四五”启动实施年,四平市各级农机部门要率先走在“两化”融合发展前列,在新时代新起点打头阵立新功。

(1)提高站位,厘清融合思路。推进“互联网+”管理进程,依托农机化信息管理云3个平台,推进农机鉴定、认证、购置补贴等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扩大远程电子监测范围农机作业补贴项目范围,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深度融合。加大智能农机推广与应用,推进北斗在拖拉机、收获机、植保机等动力农机中广泛应用,通过作业现场会演示和快手等新锐平台展示,推进农机无人作业试验示范推广,实现播种、施肥、起垄等生产环节精准作业。

(2)加大研发,促进融合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相关部门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加大与农机化科研院所合作,尽早争取无人农场落户四平,加快智能化技术项目遴选、培育和研究。发挥康达、顺邦等农机企业集群效应作用,加大智能化农业机械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推进智慧作业APP、农机大数据系统开发,促进智能化信息化农机装备升值。

(3)实现互通,加速资源共享。推进包括农机具作业、合作社、农机操作手等各层级信息在内的农机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农机部门与相关单位数据互联互通互补。健全上下贯通的农机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市县两级农机化信息网络,积极探索有条件乡镇开通农机化信息网,促进农机化信息网与网之间同步更新。丰富信息网农机服务版块内容,加大与农机企业合作,免费为其提供产品宣传推介平台。

(4)提升素质,打造过硬队伍。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为核心,积极引进农机化信息优秀人才,重点培养基层农机信息化带头人、高素质农机信息化专业人才,“请进来”“送出去”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利用中国农技推广、云上智农等平台和APP在线学习交流,组织定期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进一步提升“两化”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5 结语

四平是农业大市,素有“东北粮仓”之称,农业机械化发展位于领先之列,“梨树模式”是四平市玉米全程机械化金字招牌,习总书记充分肯定与殷切嘱托使四平农机化战线深受鼓舞,表示一定以习总书记四平考察为契机,切实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乘着新时代东风推动农机化推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农机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四平市农机化机械化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加快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路探究
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创新思考
Change and constancy: Reflections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2017年春季四平市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四平市全力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