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忘记“另一个鲁迅”

2021-12-23 04:27夏研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孙子鲁迅

夏研

鲁迅长孙周令飞的一段采访意外火了,采访中他一吐作为鲁迅孙子的“苦水”:从小就常被同学说“又要背你爷爷的文章”;想当兵,军代表却认为鲁迅的后代吃不了苦;好不容易当上兵,又被分配到卫生所,“鲁迅原本学医,后来弃医从文,你要完成祖父未竟的事业”;后来又被安排当通讯员写文章,但他不喜欢写作,别人不信,说鲁迅的孙子怎么可能不会写作……

周令飞的前半生都活在鲁迅的“阴影”之下。不过仔细想想,那种“被鲁迅支配的恐惧”,岂止是周令飞,我们每个人不都有吗?鲁迅的那些文章,也曾让我们背得很头疼。周令飞的“苦恼”火遍舆论场,恰恰是因为我们对鲁迅太熟悉了,周令飞说的那些“梗”我们很快就能接住。从这个角度来说,鲁迅确实是伟大的作家,他活在作品里,更活在我们的生活里。

今年恰逢魯迅诞辰140周年,孙子吐槽、全民接梗,无异于一次对鲁迅先生的集体重温。在网络化的“鲁迅热”里,我们需要强调一点——对鲁迅最好的纪念,是研读他的原典,欣赏他的人格。

很多人可以大段背诵选入中小学教材的鲁迅的文章,但这些只占他作品很小的一部分。事实上,他的大多数作品并不好读,往往需要读者对历史背景非常了解才能知晓其中真意。

比如鲁迅写过一篇文论《摩罗诗力说》,这篇文论地位很高,是中国第一部倡导浪漫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但这篇文章通篇都是文言文,且多怪句和古字,非常拗口。再比如,鲁迅还写过一部专著《中国小说史略》,这是中国第一部小说专史,半文半白的语言使中文系的学生读起来都比较吃力。

鲁迅的翻译功力也很了得,他和弟弟周作人著有《域外小说全集》,这是一部包括英国、俄国、法国、日本等各国精粹文学作品的翻译合集。新文化运动时期,这部作品为中国青年了解世界文化开了一扇窗。

在我看来,这些作品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鲁迅的杂文和散文。鲁迅确实是位“天生的斗士”,他批判着旧社会的糟粕。他也是一位渊博的学者,是中国文化的“传灯者”,有着传统士大夫民胞物与的情怀。

抛开文学与学术层面的贡献,鲁迅还有很多才华。他的书法很出色,有种稚拙之感。相比讲究姿态婀娜的传统帖学,他的字带有一种“后现代”的返璞归真。他还懂设计,今天北大沿用校徽就出自鲁迅之手。

抽离公共性的一面,鲁迅还是一位善良的师长,是有着传统趣味的知识分子,当然也有些性格上的小弱点。这些,共同构成了今天“说不完的鲁迅”。

大众热度是走向深度阅读的基础。在碎片化、娱乐化的互联网空间,鲁迅很“火”,但形象也可能变得扁平化。希望人们不要忘记“另一个鲁迅”,那个难懂、深邃、多元乃至平凡的鲁迅。

鲁迅先生是不朽的。拥有鲁迅先生,是我们的幸运。鲁迅被称作“民族魂”,理解鲁迅,也是理解历史,理解我们这个民族。鲁迅那一代知识分子,处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夹缝中,为民族探路是他们共同的时代课题。鲁迅的厚重与多元,既内向又外向,既批判又温情,这些不同的“面”,如三棱镜一般,将历史光谱的层次折射出来。

希望互联网上的热度能引导更多人去深入、全面地认识鲁迅,了解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巨匠,他的意义是远超文本的。鲁迅身上的矛盾与多元,也是近代中国艰难转型的象征。

鲁迅留下的很多课题,至今仍未过时。中国的未来依然需要我们的思索与奋进。全面深入地了解鲁迅,依然能给我们很多启迪。

猜你喜欢
孙子鲁迅
鲁迅防窃
孙子列传
孔乙己
孙子壵
孙子列传
孙子列传
孙子垚
孙子垚
阿迅一族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