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机化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

2021-12-24 07:35正宁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1年2期
关键词:耕作农机化特色产业

正宁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 杨小丽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以甘肃省正宁县为例,县域总面积1319.5平方公里,有耕地你、面积43万亩,其中,粮食17.37万亩,其他特色产业(烤烟、蔬菜、中药材、果园)17.94万亩。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农业特色产业占70%以上,属典型传统旱作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

一、农机化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

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机化大力推广后,农民从四方面受益。一是农机户在自用基础上,通过提供作业服务可增加收入;二是耕作效率和土地出产率提高;三是减少了劳动力投入,转移出去的富余劳动力在城市打工增加收入;四是推动了特色产业(药材、苹果、蔬菜、烤烟)规模化发展,提高了收入。

2.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近年来,随着农机化普及应用,传统人力畜力耕作方式逐渐被淘汰,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产出率。

3.有利于基本农田保护。实践证明,机械化耕作比起人工畜力耕作,土壤土质更疏松、更透气、更平整、更保墒,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提高农田抗旱能力。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步得到农民认可,在永正乡路里村、宫河镇南庄村、山河镇蔡峪村建立了3个千亩示范点,获得全面推广应用。

4.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牲畜粪便基本销声匿迹,过去农村恶、臭、脏局面不再。退耕还林,山林、草地等植被逐渐恢复,水土流失得以遏制,村庄又呈现出生机活力。秸秆粉碎还田和资源化应用,从源头上杜绝了秸秆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5.有利于造就新型农民。农机化发展以后,农民更有意愿接受保护性耕作、农机操作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培训,推进现代耕作模式推广,造就一代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农机利用率较低。在现阶段的正宁县,小型拖拉机保有量为绝大多数,占比83%,大中拖占比18%。目前现状是,小马力旋耕机、果园管理机、玉米脱粒机、扬场机、喷雾器等小型农机具用途较广,其余除“三夏”“三秋”外,如玉米收割机、挖药机、大中拖等大型机械在家闲置,因为长期风吹雨淋,老化速度加快,造成资源浪费。

2.农机化结构不合理。一是现有农机装备科技含量低,产品结构也不合理,如小型机具多、大型复式机具少,结构亟待优化;二是农机重复购置现象严重,造成利用率低;三是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快,而缺乏果园、烤烟、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因为特色产业劳动强度大,制约了其发展壮大。

3.机手年龄结构过于老化。以正宁县为例,机手多以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年人群为主,掌握农机新技术、新设备有一定难度,对农机法律法规不能吃透,往往现购现用,也缺乏系统的操作培训和继续教育,导致机手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4.基层农机管理队伍匮乏。机构改革后,原农机管理人员并入各乡镇站所,缺乏专业管理、服务和技术人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发展。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劳动力转移。正宁县是传统农业县,没有大型工业企业,农村绝大多数青壮年以外出打工为主,客观上制约了农机化水平提高。

2.缺乏发展资金。正宁县属于财政穷县,发展农机化的大量资金,一靠农民自筹,二靠国家、省、市扶持,加起来每年大约有300万元左右的农机补贴配套资金,投资大型机具困难重重。

3.土地分散不成规模。正宁县人均耕地2亩,以山地、川地、塬地为主,土地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加上苹果栽植等影响,大型农业机械难以推广应用,目前的土地流转也远远落后于发展,制约了农机化进一步发展。

4.农机规模化程度不高。单家独户的农机作业模式,一直困扰着农机化快速发展,发展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农户无力购买高效先进的农业机械;高效、优质农业机械,配套机具也难以齐备;农机装备保有量存在“三多三少”,即耕作机械多、收获机械少;农业机械多、牧业林果业机械少;常规机械多、技术含量高的机械少;农机具配套比不高,难以满足“大农业、大农机”发展需要。另外,机耕道等农机化配套基础设施也很落后。

5.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由于青壮劳力多外出打工,留守者多为中老年或家庭妇女,接受先进农机化和农业科技新知识力不从心,农机装备技术推广难度加大;另外,剩余劳动力宁肯自己多干一点,也要省下机械作业费用,客观上也不利于农机化发展;三是正宁县人均土地面积过小,造成农业投入较大,在没有规模化的情况下完全依赖机械化耕作,势必加大投入成本。

三、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切实推进正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

一方面要集中研究解决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不平衡、装备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探寻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和解决办法,合理确定农机推广产品目录、补贴范围、补贴比例和优先次序,保证关键环节机械化发展的需要,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合理配置;另一方面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关于农村用地的各项优惠政策,通过转包、入股和流转等方式,鼓励和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切实推进正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

2.明确目标,坚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攻方向

充分依托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围绕全县农业重点产业规模发展预期,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在玉米联合收获、果园管理、特色产业、节能环保和服务到位的农业机械上下功夫。

3.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在现有长乐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民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投入倾斜、培育市场、典型引路等方式,加快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步伐,构建起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为主体的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机销售、作业、维修、运输为一体的服务体系,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有效实现农机户优势互补,减少农民的开支,降低农机经营成本,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使现有先进实用的农机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4.整合资金,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

农机部门要加大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实现更多品种、更多数量的补贴农机具进入中央、省、市、县四级累加补贴项目库;要积极协调生产企业、经销公司对新机具尽可能降低销售价格,最大限度的让利于农户;要认真落实四级补贴政策,完善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争取引进更多符合正宁县实际情况的农机具进入到补贴目录中来,进一步提高农民购机热情;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使苹果、药材、蔬菜、粮食、烤烟生产尽早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要围绕特色产业做好农机具品种的选定,尽可能满足农民购机的需求,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5.强化培训,切实做好农机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根据农村与农民特点,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一是对农机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政策执行力;二是加大对农机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撑力;三是对农机手进行培训,造就一支带头致富本领强、作业服务能力高的农机化实用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四是加强农机安全教育,依法加强农机的安全检查力度,持续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将消除农机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Θ

猜你喜欢
耕作农机化特色产业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
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数据分析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加快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