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来弘扬英雄模范精神的实践经验与时代价值

2021-12-24 10:01
关键词:雷锋弘扬英雄

潭 亮

(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弘扬英雄模范精神的实践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1]中国共产党英雄模范精神的弘扬,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对意识形态宣传、民族意识凝聚、价值观念整合、群众教育动员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回顾中国共产党弘扬英模精神的百年实践历程,总结经验,有助于在新时代凝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一、 英雄模范精神的内涵

英雄从广义上指“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2]。英雄模范是各个领域的英雄人物和模范人物,是值得学习和作为榜样的人。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模范,有的冠以战斗英雄的称号,有的称为劳动模范,也有道德模范。尽管他们所属的领域不同,冠以的称号不同,但其共同的特征是,他们都是所属领域的先进人物。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盛赞英雄模范,指出,“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3]。习近平总书记崇敬英雄,指出:“在抗战英雄身上,充分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4]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有关英雄模范的相关论述,为新时代诠释英雄模范精神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英雄模范精神内涵丰富,包含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爱国情怀以及“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5]等。

二、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英雄模范精神的实践

英雄模范人物的出现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马克思指出:“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6]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涌现的英雄模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承载者与呈现者,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示范者。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所处环境和形势,树立英雄模范人物,宣传英雄模范精神,不断健全完善英雄模范表彰机制,确立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弘扬英雄模范精神的实践展示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1. 根据不同时代要求树立英雄模范人物,引领时代进步方向

英雄模范从人民中来,是生于平凡又成就不平凡的现实存在。百年来,战斗英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英雄模范体现着时代进步的方向,在人民中发挥引领功能和示范作用。

(1)树立战斗英雄,激发人民奋勇抗争的革命斗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英勇奋斗、作出突出贡献的红军指战员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八人红旗勋章。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杨靖宇、赵一曼、左权、叶成焕等众多英雄。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军队广泛开展立功运动,涌现出董存瑞、王克勤等大批战斗英雄。抗美援朝战争中,党领导志愿军组织开展立功运动,志愿军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大批战斗英雄和立功人员。战斗英雄英勇行为的榜样示范,引导人民在艰苦卓绝斗争中坚强不屈。

(2)树立劳动英雄模范,鼓舞人民为党的不同时期经济领域作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开展群众性的革命竞赛活动并提出对模范进行表彰。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出现严重经济困难,需要通过大生产运动来解决困难。边区政府积极开展学习吴满有、赵占魁等劳模的运动,边区召开各级英雄模范大会。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模范为生产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群众中形成了争当劳动英雄模范的良好氛围。陕甘宁边区的经验也推广到了其他抗日根据地。晋绥边区开展了学习“劳力与武力结合”模范张初元,还先后举办了四届劳动英雄大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要改变新中国生产技术落后的状况,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技术革新运动等,工人模范大量涌现,马永顺、王进喜、王崇伦、时传祥、徐连贵等一大批在普通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受到表彰。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明确模范标准是“要看其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是不是起了显著的作用,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不是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是我们选举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的根本标准。”[7]这一时期知识型劳模的数量和比重显著增加。新时代,党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的类型更加多样。

(3)树立道德模范,激励人民向上向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指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道德要求。《人民日报》先后发表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与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雷锋与焦裕禄的活动。改革开放新时期,道德模范的类型更加丰富,涵盖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新时代,“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道德模范层出不穷,习近平总书记为宣传王继才、黄大年、廖俊波、李保国、张富清、黄文秀等模范作出重要指示或批示。

此外,党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等重大事件时,树立和表彰了大批英雄模范,带领人民战胜艰难险阻。

2. 采用多种方式宣传英雄模范精神,营造崇尚英雄模范氛围

英雄模范精神强化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党弘扬宣传英雄模范精神,将党不同时期的任务要求转化为英雄模范的道德自觉,进而宣传到人民群众中,转变为人民的自觉意识。

(1)与时俱进的宣传报道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等指出:“在抗战中,从我们八路军新四军干部与战士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表扬这些英雄及其英勇行为,对外宣传与对内教育均有重大意义。各政治机关应注意收集这些英雄的事迹,除在各部队报纸上发表外,择其最重要者电告此间及广播。”[9]《红色中华》《新华日报》《晋察冀日报》《大众日报》等党报大量报道英雄模范。《解放日报》于1942年4月30日报道了劳动英雄吴满有,此后集中报道赵占奎、杨朝臣、马杏儿等劳动英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英雄模范人物报道与时代背景相契合,英雄模范人物宣传繁荣发展,《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大量报道英雄模范人物,报道体裁以人物通讯为主。改革开放新时期,英雄模范人物报道配合党的方针政策,更具生活气息,人物刻画个性更加鲜明,结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开始出现“实录性人物报道”。随着电视与互联网迅速发展,报道媒介在传统的纸质报刊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电视、互联网等报道英雄模范。为扩大宣传效果,“民众投票”的形式广泛运用。新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移动客户端等综合运用于英雄模范报道。英雄模范报道更加注重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短视频、图文、手绘长图等元素综合运用,英雄模范报道呈现的多元传播。

(2)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

文艺界响应党的号召,开展艺术创作宣传英雄模范精神,用木刻画、戏剧、诗歌、报告文学、连环画、传记、歌曲等多种艺术方式创作出大量展现英雄模范风貌的文艺作品。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电视剧鲜活再现了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廖俊波等一大批英雄模范的形象。《感动中国》《时代楷模发布厅》等品牌电视节目让人民感到心灵震撼。

(3)铭刻在时间和空间之上的庄重纪念

为英烈召开追悼会是党的传统。1933年1月1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命令,为纪念赵博生同志将宁都县改名为博生县并举行追悼大会。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通过了《关于以“七大”名义召开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的决定》;1945年6月17日,举行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指出,“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8]新时代,我国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党和国家通过纪念活动,让英雄模范得到应有的尊重,使人民永远铭记为党和国家作出贡献的英雄。

纪念建筑是宣传英雄模范精神的重要场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开始建设纪念英烈的纪念建筑。1934年1月竣工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纪念建筑。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5月1日隆重揭幕,毛泽东同志题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全国各地建设了大批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馆,以跨域时空的英雄模范记忆宣传英雄模范精神。

(4)感人肺腑的英雄模范事迹报告会

举办英雄模范事迹报告会,使人民群众近距离接触英雄模范及其身边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吴登云、孟二冬、王选、方永刚、沈浩、杨善洲、张富清、杜富国等众多英雄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各级党委、行业系统广泛举行英雄模范事迹报告会,学习英雄模范、争当英雄模范蔚然成风。

3. 建构英雄模范表彰机制,确立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

建党以来,党建立、健全、完善英雄模范表彰的机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开始探索建立英雄模范表彰的机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过“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与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等7次表彰大会。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定期评选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国家最高科技奖、全国道德模范等,评选表彰英雄模范人物逐步制度化。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10]经中共中央批准,党内、国家、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实施,我国确立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11]

在党的百年历程中,党弘扬英雄模范精神的实践不胜枚举,上述只是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内容。纵观百年来党弘扬英雄模范精神的实践,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弘扬英雄模范精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民族的高度崇尚英雄模范,开创了党弘扬英雄模范精神的新局面。

三、 中国共产党弘扬英雄精神的实践经验

建党百年来,英雄模范精神为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党在弘扬英雄模范精神的百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新时代弘扬英雄模范精神提供了重要启示。

1. 坚持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结合

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具有浓厚时代色彩的英雄模范,展现英雄模范时代风貌;同时,一个时代的英雄模范精神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到新的时代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英雄模范精神的时代内涵。英雄模范精神时至今日依然是当代人奋斗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吴运铎代表作《把一切献给党》问世以来再版了44次,鼓舞振奋数代人。根据《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全文检索系统标题搜索“雷锋”显示,《人民日报》从1963年报道雷锋开始至2020年,共有1840条“雷锋”标题记录。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展开,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党弘扬和培育英雄模范精神,既接续历史,承接各个历史阶段英雄模范精神的基因;又回应时代的要求,推动英雄模范精神的不断革新,为新时代的实践提供精神力量。

2. 坚持真实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建党百年来,英雄模范所体现的英雄模范精神真实可靠,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方志敏、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用生命谱写感天动地的故事,在历史中留下永远的丰碑。在宣传英雄模范精神时,报道形式的英雄模范和文艺形式的英雄模范交织传播。毛泽东同志指出:“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12]雷锋是被创作成文艺作品最多的英雄模范之一。报道《苦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民战士》、雷锋日记摘抄、读者来信《和雷锋相处的日子》、诗歌《雷锋》、连环画《雷锋》、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电影《雷锋》等多种形式立体呈现出雷锋和雷锋精神。党弘扬和培育英雄模范精神,既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地宣传报道;又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运用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提升英雄模范精神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3. 坚持超越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建党百年来,英雄模范所展现出的英雄模范精神是先进价值观念和道德品格的时代体现,英雄模范精神具有道德超越的特征。与此同时,英雄模范精神的超越性是人民群众力所能及,具有实践性的道德超越。邓小平同志在1944年时指出:“我们希望到会的英雄,永远是出色的人物,并且在你们的领导下,创造出更多的新英雄,因为抗战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事业,要有大批英雄带头,才能建设起来。”[1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英雄模范与无数无名英雄一同奋斗在抗疫一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14]英雄模范人物在自觉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成就英雄。

4. 坚持时效性与制度性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15]建党百年来,党宣传英雄模范精神注重时效,让英雄模范风采及时传播,展现英雄模范魅力。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发表了系列文章宣传报道劳动英雄,劳动英雄赵占魁39次出现在1943年的新闻标题上。新时代,川航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险情一个月内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在宣传英雄模范精神的同时,党建构英雄模范表彰机制,确立了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党弘扬英雄模范精神的长效机制。

四、中国共产党弘扬英雄模范精神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16]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不能没有英雄模范,英雄模范精神照亮时代。

1. 弘扬英雄模范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

英雄模范把个人人生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用实践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英雄模范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英雄模范精神不断感染塑造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7]英雄模范客观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是人民群众身边可信可学的榜样。英雄模范精神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易于使人民群众产生情感共鸣、接受认可。老英雄张富清、老阿姨龚全珍、“燃灯校长”张桂梅等英雄模范可敬可亲,所展示出的英雄模范精神引领人民群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弘扬英雄模范精神,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引导人们把人生价值追求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动力。

2. 弘扬英雄模范精神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路径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大力宣传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宣传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涌现出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宣传具有爱国情怀的地方先贤、知名人物,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18]“八女投江”战士宁死不屈、壮烈殉国,“铁人”王进喜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核潜艇先驱黄旭华隐姓埋名“深潜三十载”,王继才守岛卫国、无怨无悔……英雄模范身怀爱国主义情怀,把刻骨铭心的爱国情、矢志不渝的强国志融入到为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最终成就为英雄模范。弘扬英雄模范精神,有利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的实践载体。

3. 弘扬英雄模范精神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手段

通过所谓“真相”抹黑、诋毁英雄、解构英雄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态之一。弘扬英雄模范精神,用历史真相为英雄正名,引导广大群众明辨历史、崇尚英雄。正是因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人格品质和满怀爱国情怀,无数英雄才能够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做到许多常人无法完成的壮举。无论历史如何变迁,英雄模范精神始终是激发人民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英雄模范精神,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流价值的情感认同,增强对英雄人物的正确理解,更好地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弘扬英雄模范精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筑牢精神防线,让英雄模范精神融入民族血脉,形成自觉捍卫英雄、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

4. 弘扬英雄模范精神是新时代前进道路上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英雄模范挺身而出,奋战在抗疫一线,生动诠释着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工作中,英雄模范敬业奉献、苦干实干,在扶贫事业中践行初心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无论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抗洪抢险等关键时刻,还是在各行各业奋斗的平凡岗位上,无数英雄模范充分展示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敢于战胜困难、攻坚克难,彰显出中国英雄模范风采。前进道路上,面对困难曲折,英雄模范精神始终激励人民群众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增强政治认同,激发斗志,鼓舞士气,不畏艰难,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雷锋弘扬英雄
弘扬爱国精神
英雄犬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弘扬先进文化 传承雷锋精神
写给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