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松针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2021-12-24 22:19仵雪娟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6期
关键词:针叶油松松针

仵雪娟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正宁分局秦家梁林场,甘肃 庆阳 745300)

油松是甘肃省子午岭林区一种重要的乡土树种,同时也是当地造林绿化与周边造林绿化推广应用的重要针叶树种类型。近年来,伴随造林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在造林绿化过程当中油松树种应用越来越普遍,造林面积也逐年扩大。但是,大面积的营造油松人工纯林,导致病虫害问题越发严重,特别是松针小卷蛾对油松纯林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引发林区油松森林资源质量不断下降,阻碍林区持续健康发展。松针小卷蛾是油松生长过程当中一种常见的害虫类型,这种害虫主要危害油松的叶片,以幼虫取食油松叶肉造成危害,而且在为害油松针叶过程当中,还吐丝缀结几束针叶,导致针叶变黄、枯萎而脱落。松针小卷蛾隐蔽性较强,极大地增加了防治难度。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甘肃子午岭林区,在2018年~2019年持续出现松针小卷蛾,为害油松面积达到12.7万亩,有1.89万亩为轻度危害,5.66万亩属中度危害,另有5.16万亩危害程度为重度,虫害危害面积林区油松人工林面积的16.8%。为了控制和减少松针小卷蛾带来的危害,林区利用各种措施进行防治,松针小卷蛾危害大幅减轻,然而在林区松针小卷蛾还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些松林属轻度危害的,感虫株率在80%以下,近1/3的感虫油松出现不同程度的针叶危害; 一些松林属于重度危害的,达到80%~90%感虫株率,油松针叶被害为1/3~2/3。遭受胸针小卷蛾危害的植株和没有遭受危害的植株相比,其高度和胸径出现很大下降。而一些油松林属重度危害的,达到90%~100%的感虫株率,油松针叶被害达到2/3以上,相较于没有遭受虫害的植株,其胸径和高度也出现很大程度下降,同时还出现单株死亡情况,林分如同火烧状的外观。造成林区松针小卷蛾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林区林分组成和外部环境的改变。林区近些年来出现气温持续偏高天气较多,而且降水越来越少,并频繁有暖冬天气出现。一来导致树木生长不良,抵抗病虫能力出现很大降低,加重松针小卷蛾的危害几率,同时,温暖的条件利于松针小卷蛾顺利越冬。而且不同的林分组成引发的危害也存在很大不同,相较于混交林,纯林危害更加严重。子午岭林区自20世纪60年代都是以油松纯林营造为主,而且集中连片,这更利于松针小卷蛾繁衍生长,导致其大面积的扩散蔓延,引发油松松针小卷蛾呈现逐年加重态势,威胁到林区森林资源与生态安全。为了控制和减少松针小卷蛾给林区油松带来的危害,下文首先阐述分析油松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并就防治松针小卷蛾的技术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与发生规律

松针小卷蛾为卷蛾科叶小卷蛾属。有扁平椭圆状的卵,微透明而具有光泽,约为1~2mm长,0.4~0.6mm宽,一开始为白色,之后颜色不断加深成为灰褐色。第二年春季3月下旬化蛹,为20~40d的蛹期,蛹阶段小卷蛾有着较小的体长,全身呈现灰褐色,体上有横带、褐色斑点,黑色短纹分布于臀角部位,前缘有钩状纹呈白色,4~6mm长。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下旬完成。展开双翅有13mm,腹节部位分布小刺,还有细毛分布于腹部。成茧阶段为椭圆形,约7~8mm长,颜色不断变深。幼虫老熟阶段约为9mm长,浑身为暗紫色。成虫通常有10d左右的生存期,主要于傍晚夜间活动,成群地分布在树冠上,夜间对食松蚜排出的蜜露取食。羽化之后4~5d 开始产卵,主要产在针叶上叶鞘基部内侧,有10~15d的卵期,每次排卵达到40个左右,具有很快的繁殖速度。甘肃午岭区林区松针小卷蛾1a发生1 代,主要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第二年3月化蛹,羽化时间为3月中旬阶段,羽化期约为60日。成虫在叶鞘基部内侧产卵,孵化之后的幼虫,向针叶内侧钻入并取食,9月份之前主要对单叶造成危害,9~10月份吐丝缀叶成束,并对针叶造成危害,导致针叶变成丛状枯黄。幼虫在11月份老熟,并吐丝下垂,进入到杂草土地当中结茧越冬。

1.2 分布与危害

油松松针卷叶蛾主要对10~20a生的油松树造成危害,10~20a以下的油松危害相对较轻,另外油松长势不良,抗逆性较差的区域,和其他区域相比危害更为严重。松针小卷蛾带来的危害,是伴随害虫生长危害程度不断加深的,幼虫阶段主要对松针叶肉造成危害,自针叶的近顶端向针叶内部钻入进行取食,首先自上而下进行,之后在自下而上造成危害,完成蛀食之后还会清理其中的粪便和碎屑,并吐丝将口部封好。幼虫阶段当针叶内部出现食物量不足时,开始为害其他的针叶,而且取食过程当中,只取食叶肉,不对叶皮造成破坏,所以小卷蛾发生的初期,油松针叶变化不是非常明显,但是内部却成为空筒。针叶表面有小卷蛾出现时,此时造成的危害已经相当严重,伴随危害程度的日渐加深,引发松针出现脱落。幼虫生长过程当中吐出的丝粘结住多个针叶,最少的为3~4束,还有的为7~8束。针叶被粘结住之后,逐渐的变黄、枯萎、脱落。成熟之后的幼虫,吐丝下垂到地面杂草当中结茧越冬,特别是树冠周围存在碎叶或者浮土的区域,都是越冬的首选,不同部位分部的油松存在不同的危害程度,阳坡危害程度相对较重,阴坡相对较轻,树冠于其他部位相比较为严重,上部林分较为严重。通过对油松松针小卷蛾进行研究发现,在光照条件和阳光充足的区域小卷蛾活动频繁,而且郁闭度较小的林分,危害较为严重。所以光照条件以及光照强度,还有蒸发量、郁闭度、高温条件是引发油松松针小卷蛾高发的主要因素。

2.防治技术

2.1 对植株合理安排进行混交种植,改善种植环境

油松松针小卷蛾在危害植株方面针对性较强,所以油松大面积种植,必须要科学搭配植株营建混交林。结合油松生长特点以及生物学特性,对种植密度合理安排,控制林分,对林区郁闭程度有效控制和降低,尤其是针对幼林,应当对土壤定期开展翻整工作,对树干基部培土压实,以免小卷蛾成虫出土。

2.2 对优质树种进行选择,种植具有较强抗病虫能力的树种

树种选择过程当中,将具有较强抗病虫能力的优质树种作为首选,针对易出现小卷蛾侵害的树种和病虫害发生率高的树种需要及时退育。除对具有较强抗病虫树种选择种植之外,还应当充分考虑树种自身品质,首选健壮、长势旺盛、无病虫害、根系粗大、具有鲜亮光泽的种苗进行栽植,减少松针小卷蛾的发生几率。

2.3 加强防护措施,优化防治技术

松针小卷蛾具有很快的繁殖速度,而且隐蔽性较强,只发现很难及时发现,所以做好预防工作非常重要。通过研究发现,子午岭林区防治松针小卷蛾的主要方式如下:

2.3.1 生物防治方式

2.3.1.1 利用B.t和阿维菌素喷施防治初孵幼虫,B.t根据200亿国际单位/亩控制用药量,阿维菌素按照6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

2.3.1.2 1 %的阿维菌素联合柴油(20倍)共同制成油烟剂开展喷烟防治工作。

2.3.1.3 运用1000倍液1%的苦参碱或者20%灭幼脲喷施防治单叶危害前的害虫,或者运用1000倍液2.5%溴氰菊脂进行喷施防治。

2.3.1.4 在防治松针小卷蛾过程当中1.2%的苦参烟碱生物烟剂效果也较好。

2.3.2 化学药剂防治

2.3.2.1 运用800倍液40%的氧化乐果,也可运用1000倍液50%久效磷乳油进行喷施防治。

2.3.2.2 林分密度大、水源不足、交通不便区域,运用熏杀毙烟雾剂、敌马进行防治,在有逆温层天气傍晚或者清晨进行燃放放置。

2.3.2.3 为了研究分析松针小卷蛾防治的有效方法与措施,子午岭林区结合实际采用各种防治措施进行松针小卷蛾防治工作,通过对比分析,对最佳的防治方法进行选择,通过调查发现,苦参烟碱达到90%以上的防治效果,其他生物防治手段在80%左右的防治成效,化学药剂防治效果在85%以下,证实临曲松针小卷蛾防治,利用苦参烟碱烟剂效果较好,而且比较安全,没有副作用。与其他防治方法相比,安全、经济、而且成本投入低,对于一些水源缺乏,地形比较复杂,劳动力不足的林区,可选择这种方法进行防治。其他生物防治方法和化学药剂防治虽然也是重要的防治手段,但是相较于苦参烟碱烟剂成本投入高,而且操作费工费时,不能及时分解,存在残留,由于林区地形非常复杂,不便大面积开展作业,防治实施受到很大限制,进而防治整体效果不佳。

烟剂和其他方法相比,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3.2.3.1 能够和油松针叶充分接触,大幅提高幼虫中毒概率;

2.3.2.3.2 烟碱烟剂有着较多的作用途径,不但触杀效果非常明显,同时还具有熏蒸、内吸、胃毒效果;

2.3.2.3.3 药剂有着很长的持效期,害虫在施药之后,12h~72h达到高峰死亡期,见光之后容易分解,无残留。

另外,为了使油松松针小卷蛾危害得到有效控制,防治过程当中应当针对幼虫低定期加强防治。这时害虫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密度不高,造成的危害程度也较轻,抗药性弱。在对药物选定之后,可持续1~2次喷施防治,防治过程当中间隔时间为7d左右。喷药时必须要充分结合害虫高频繁活动区域和日期,针对单独树株加强树冠部位防治,而对整个油松林区,应当加强阳坡面、密度大以及较高郁闭度区域开展防治工作,并且避免化学药剂的长期应用,控制和减少小卷蛾抗药性,保证防治效果。

2.4 定期检查,将林区清理工作充分做好

松针小卷蛾在发生及其出现危害,再到大面积危害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林区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松针小卷蛾活动及其生物规律进行充分地调查了解,找到最有利的防治时间,才能提高防治效果。应当对林区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及时掌握虫害发生情况。同时,对林区当中遭受小卷蛾危害的松针及害虫的卵和蛀洞、地面上的杂草以及各类杂物全面清除,并集中销毁,以免不彻底清理,导致松针小卷蛾引发二次危害。一些矮林林分虫口密度不大,可通过人工手段将虫苞摘除,或者将死苞当中的幼虫与蛹全部摘除,控制和减少害虫带来的危害。

2.5 强化抚育管理,运用多种防治措施

加强水肥管理工作,提高抚育水平,确保植株健康生长,尤其是针对幼龄阶段的油松,能够促进植株抗旱能力,确保树冠快速初闭,控制与减少松针小卷蛾带来的危害。同时对枝叶定期的进行梳理,对过密枝进行疏除,过长枝回缩,并去除病虫枝和冗枝,借助修理树枝,将松针小卷蛾寄生环境给打破,降低害虫密度。小卷蛾除通过化学手段进行防治,还可借助黑光灯诱杀,发挥天敌作用进行防治,如卵期释放赤眼蜂,对害虫进行捕杀。

3.结束语

结合甘肃子午岭林区松针小卷蛾发生规律,要将此类害虫的预防和防治工作充分做好,最大程度地控制害虫带来的危害与扩散范围,避免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今后应当将下面几项工作充分做好:首先,造林工作当中应当重视混交林营造,同时通过混交林营造能够使害虫食料带有效阻隔, 避免其扩散蔓延。而且要提高抚育管理水平, 增强植株虫害抵抗能力。另外还要对林区当中的病虫害加强监测,第一时间发现林区虫害,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控制与减少小卷蛾带来的危害,保护林区森林资源。

猜你喜欢
针叶油松松针
试析油松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油松栽培和管理技术
不同林龄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松针扫把
溥心畲山水画谱(九)
雪景
辽西地区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风雨海棠
瑞典林主协会提高工业木材和针叶锯材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