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种植业)制修订有关问题的思考

2021-12-25 07:14周永锋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1年1期
关键词:规程绿色食品生产

周永锋 满 润

(1.武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武威 733000; 2.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兰州 730000)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经过30 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包装贮运全程控制的标准体系。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是全程质量控制的关键[1],2017 年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制定并发布了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两批共162 项[2],为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促进绿色食品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确保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以下简称 “规程”)编制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 “规程” 编写格式、要点进行规范,增强了 “规程” 的前瞻性、先进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对制定种植业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着眼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条款编制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我国各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一、“规程” 制定的着眼点

(一)面向新型经营主体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与传统种植技术或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实施主体不同。传统种植技术或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程面向一般农户制定,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面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农户经营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农事操作随意性大、接受新技术能力弱,传统种植技术或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着眼于农户经营的这些特点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是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标准化,在农业装备、组织程度、生产规模、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均优于分散农户,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制定要着眼于这些特点,在技术的先进性、前瞻性、适应性、可操作性方面要体现这些特点,在技术选择上倾向于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操作简约化等。

(二)满足多元目标常规的种植技术规程目标单一,多为优质安全,但对优质的要求不高,关键控制点不多,技术协调性难度不大。坚持 “安全、优质、环保、营养、健康” 的本质特性,进一步打造精品品牌[3],是绿色食品生产的基本原则。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要同时满足 “安全、优质、环保、营养、健康” 的多元目标。目标不同,种植过程中考虑的要素不同,标准编制的重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亦不相同[4]。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关键控制点多,技术协调难度大。

二、“规程” 制定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先行试验验证包括 3 个层面:(1)单项技术验证。“规程” 要体现先进性和前瞻性,应尽可能选择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农业技术的显著特点是地域性强,在某地或某种条件下效果显著的技术在其他地方或其他条件下效果并不显著,或者在特定条件下才会有效果。为提高 “规程” 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应对尚未大面积应用的技术措施先行验证,确认在不同区域的效果和适用条件,熟化水肥药协同共效技术,以及生态、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与化学防治措施协调控害技术[5]。如蔬菜灰霉病是设施栽培中危害重、损失大,且影响蔬菜产量、品质、安全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针对该病害,在选育抗病品种,化学农药防治、农药措施控制技术,生物农药、生物源诱抗剂和内生菌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已创制出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哈茨木霉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制剂、生物源诱抗剂和香芹酚等安全高效控制技术[6]。这些技术各有特点,防治效果也有差异。在制定 “规程” 时不应将所有有效的技术都列出,应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推荐2~3 个效果好的微生物制剂或植物源农药。(2)在小作物上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验证。绿色食品是在国家登记农药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130 种允许使用农药,而在小作物上可用的农药品种相对较少,甚至导致部分小作物产品无药可用[7]。因此,小作物 “规程” 的制定要对常见病虫害防治农药安全间隔期开展试验,推荐适宜的农药及安全间隔期。(3)“规程” 适应性的验证。“规程” 制定后,在适用地域内的适应性要通过验证确认,可先在不同生产区域、不同企业试用1~2 年,试用后进行修改完善,再发布比较稳妥。

(二)引入风险评估方法在 “从农田到餐桌”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保障方面,良好农业规范(GAP)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并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8]。在良好农业规范实施的过程中,从场地选择、环境监控、品种选择、土肥水管理、农业投入品使用、药物残留监控及采收运输等方面,广泛使用了风险评估原理,这是农产品在初级市场阶段控制潜在安全危害的基础[9]。借鉴良好农业规范实施经验,将产前、产中、产后所有环节可能对农产品品质、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和确定风险点。根据风险大小,确定关键控制措施和一般控制措施。关键措施作为 “规程” 的强制措施,在制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时必须严格执行,并被作为绿色食品企业年检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审查。一般措施作为“规程” 的推荐措施,在制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时作为参考。一般来讲,产地环境、肥料使用、病虫防治中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废弃物处理等应为关键措施,其他措施为推荐措施。

(三)坚持分级制定农业生产最显著的特点是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地域性强。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不同于产品标准和产地标准的特点之一是必须突出地域性。只有突出地域性,才能增强针对性,提高操作性。因此,农业技术标准最好对不同类型区域细化[10]。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包括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绿色食品生产认证管理通则和具体产品的技术操作规程3 个部分[11],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是能将通用标准落实到最终产品中的最重要的标准[12]。由各地制定地方性生产操作规程和企业生产操作规程可解决操作性和适应性问题,但对通用标准的理解和把握难免不到位,不利于保证绿色食品精品品牌的打造。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制定应坚持分级制定原则,行业标准突出规范性、指导性、前瞻性、先进性,为地方标准制定提供约束性要求; 地方标准突出操作性和适应性,按照不同生产区域制定更为细致的规程,以指导企业生产; 企业应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突出企业特色的具体标准,以生产出安全、优质、环保、营养、健康的产品,打造企业产品品牌。

(一)适用范围提高 “规程” 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是尽量减少地域差异,缩小适用范围。行业 “规程” 作为地方 “规程” 和企业 “规程” 的规范,既要满足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需要,又不能将区域分的过小; 既要考虑同一作物 “规程” 适用范围不能重叠,又不能出现盲区,要做好 “规程”的顶层设计。“规程” 适用范围要与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年)》《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13-2020 年)》 和产业规划一致。如西瓜栽培区域可参考 《全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规划 (2015-2020 年)》 划分为华南区、黄淮海区、西北区、东北区4 个大区,每个区域可根据生产条件再细分为几个栽培区,如西北区可分3 个栽培区: 西部灌溉栽培区 (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东部干旱栽培区(包括甘肃中部地区与兰州市附近、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宁夏银川平原以及内蒙古西部的河套地区),西北砂田瓜区(包括甘肃皋兰、靖远,宁夏中卫等)。按照栽培区制定生产操作规程会解决区域过大或过小、重叠或盲区的问题。

(二)品种选择当前,我国农业正加快进入满足营养健康需求的新阶段,农业生产从生存型食物供给保障,向健康型满足营养需求转型。食物供给从一般大众型食物需求为主向满足个性化定制型消费需求转型; 产品加工从适应人民吃饱、吃得安全,向吃出健康、吃出愉悦转型[9]。农产品品质是由品种决定的,好的品种在好的栽培和植保下必然产出高品质产品,其中栽培和植保的作用就是帮助品种将最好的特性表现出来[13]。绿色食品要做强产品品牌,就要顺应消费升级的变化,满足消费者营养、健康和多样化的需求,避免产品同质化,实行差异化竞争。品种是经营主体实施差异化竞争的基础,应由经营主体自己选择,“规程” 不宜推荐得很具体。

(三)肥料使用肥料与农产品品质、安全、环保均有密切的关系,是落实绿色食品生产理念和保障绿色食品优质、营养的关键,是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关键措施。NY/T 394-2013《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明确规定,在保障植物营养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减少化肥用量,兼顾元素之间的比例平衡,无机氮素用量不得高于当季作物需求量的一半; 肥料的使用应对作物 (营养、味道、品质和植物抗性)不产生不良后果。这些原则如何落实到规程中,是 “规程” 编制的重点。肥料使用量与作物产量、土壤肥力密切相关,行业 “规程” 适用范围广,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差异大,“规程” 编制中很难做到精准。从已发布的 “规程” 看,肥料使用基本沿用常规种植技术规程,没有将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原则落实到 “规程” 中,过量施肥普遍。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应按3 个条款来写,第1 个条款说明每形成一定经济产量 (如100 kg 籽粒产量或1 000 kg果实)对养分的需求量; 第2 个条款说明有机氮素最低使用量,并提出具体措施,如作物秸秆还田可返还有机养分量、废弃物利用可返还有机养分量、果树行间种草技术可返还有机养分量,尚需施用畜禽粪便、商品有机肥等措施补充有机养分量等 (此条款为关键措施); 第3 个条款说明化肥使用量、施用时期及方法,绿色食品强调打造精品品牌,突出差异化、多样化,以质取胜,不以高产为追求目标,化肥使用量较常规生产少,应按不同目标产量推荐化肥最高使用量、使用时期及方法 (此条款为关键措施)。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防治技术与农产品安全、环保和品质关系密切,是绿色食品生产中安全风险的直接来源,是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环节。“规程” 不同于常规种植技术规程或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不仅要满足安全目标,更要满足绿色生产目标。从已颁布的 “规程” 看,此部分内容还是过于简略。NY/T 393-2020《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已对有害生物防治原则进行阐述,“规程” 可不必再重复叙述。常见病虫害应将 “规程” 适用范围区域内对作物造成危害的病虫害全部列出,以便在制定防治策略时尽量兼顾。“规程” 应增加防治策略条款,依据常见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登记农药及残留风险,确定防治时期、措施和兼顾对象[14]。农业防治措施不应原则化,应将经实践检验有效的措施详细描述,将合理轮作、深耕除草、覆盖除草、土壤消毒、清除农作物病残体等健康栽培管理措施贯穿于生产全过程。物理防治要有针对性,措施要具体,不要笼统。生物防治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应经过验证,筛选出对病虫害预防有效、操作简单、经济可行、效果明显的措施,并详述技术要点。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条款为关键措施。化学防治作为绿色食品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补充措施,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时应用,尽量做到兼顾多种病虫害、尽量避免在果实生长期使用。

(五)生产废弃物处理“规程” 增加了生产废弃物处理条款,适应了绿色食品保护环境的理念,开辟了培肥地力的途径,切断了病虫传播的来源,很有必要。现有 “规程” 中此类条款基本雷同,过于简单,如 “农药、投入品包装袋应集中处理”,但没有具体处理办法,难于落实。又如 “建议使用可降解地膜”,可降解地膜技术目前还不成熟,成本过高,企业不易接受。秸秆处理措施大多为堆沤,不具体; 秸秆处理方式多样,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栽培环境下秸秆处理措施也不同,应具体化。设施瓜菜生产中残枝败叶等是病虫害在不同设施之间传播的重要渠道,在设施瓜菜 “规程”中应重点阐述。

(六)其他措施灌溉应重点推荐滴灌、喷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出灌溉指标,不应规定明确的时间、次数、数量。整地播种、果树整形修剪、瓜菜整枝打杈等与常规生产一致,可不必详细描述。

四、结语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针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要同时满足 “安全、优质、环保、营养、健康” 的多元目标,增加了规程制定的难度。为了使规程制定的先进合理、切实可行,需要遵循先行试验验证、引入风险评估方法和坚持分级制定3 项原则,并重点关注适用范围、品种选择、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和生产废弃物处理等环节。

猜你喜欢
规程绿色食品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基于规程法的雷击跳闸率计算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什么是绿色食品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