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国家公园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策略分析

2021-12-25 10:15田佳妮
南方农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步道代际生态旅游

金 娇,田佳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010)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为“代际传承”,在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开发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项目(下文简称生态旅游项目),需从满足代际传承的角度进行思考,使生态旅游项目无论在空间场域还是域内资源,都能根据代际之间的具体需要进行优化和再造。生态旅游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开发中不仅需将人文与自然形成完美融合,还需在二者的融合中为后代留有继续开发的余地。因此,生态旅游项目面临一项严峻挑战,即建立当前开发与未来开发间的合理边界,使当前开发成果在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又能为未来的开发构造出包容开放的场域和资源。事实上,开发者并未对上述挑战引起重视。在“政府+社会资本”的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模式下,参建企业基于现成的项目规划图纸展开施工,因此项目规划图纸中的设计方案直接决定着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与否,需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 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概述

1.1 相关研究概述

近年来,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题的研究大量涌现。1)有研究基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合理化与可持续发展这一议题开展研究,对新时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策略等展开了探讨[1]。2)有研究聚焦西藏自治区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提出了西藏生态旅游产业存在3 个方面的问题:中层困境、社会剩余、双态错位,从中观层级下的8 个维度和微观层级下的4 个维度回应上述3 个问题,为西藏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良性发展提供了思路[2]。3)有研究指出,游客数量的增加可增加自然保护区经济收入,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但也面临游客破坏的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4)有研究认为,生态旅游理念在促进自然保护地生态资源科学保护与利用、协调自然保护地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研究以中国知网自1996 年以来国内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数据基础,借助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和系统综述方法,对筛选出的546 篇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归纳出阶段特征、研究热点和主要内容,从内涵及原则、规划设计、功能分区、经营管理及社区参与5 个视角对国内生态旅游理念下的自然保护地利用模式研究进行了梳理。

1.2 相关研究评析

上述研究所形成的观点为本研究的立论提供了启示,但仍需指出,目前诸多研究者并未将可持续发展纳入研究范畴,即使存有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思想,其中心内容也主要是关于围绕环境保护内容。因此,从中可以看出,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已是大势所趋,应将“代际传承”要求纳入到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策略制定中。

2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项目开发的着力点

2.1 保护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的现有分布

生态旅游项目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健身养心和休闲娱乐,而国家公园现有的自然资源禀赋为游客在这些方面的需求提供了物质载体。在不改变生态旅游项目核心使用价值的前提下,健身养心和休闲娱乐将能适应代际传承的需要。因此,为降低代际传承中对生态旅游项目优化和改造的力度和难题,需着力于保护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的现有分布。自然资源的现有分布并不等同于已有分布,例如,在气候灾害、地质运动的影响下,国家公园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将可能发生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仍可以自然景观吸引游客,并满足游客的旅游需要。

2.2 降低国家公园人造景观的建设数量

在国家公园内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本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向自然界的延伸,与人类解决生存的需要不同,因此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应降低人造景观的建设数量,理由有以下3 点:1)人造景观建设将耗费大量的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相违背;2)人造景观会受到自然界多因素的侵蚀,使其未来的某个年度将面临维护、维修,乃至拆除的需要,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背离;3)人造景观在建设中或多或少会对所处的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仅不利于环保,还会破坏自然景观固有的观赏特性。因此,在降低国家公园人造景观建设数量的同时,需以优化人造景观的结构为出发点,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与获得感。

2.3 深化国家公园旅游规划的人文元素

随着人们社会实践活动向国家公园自然界的延伸,必然会在现有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下打下人类的印记。为拓宽生态旅游项目的正外部性,需深化国家公园旅游规划的人文元素。深化其中的人文元素,除满足游客的2 大主要需求外,还应从助力下一代的成长为出发点,为少年儿童提供寓教于乐的人文条件。在国家“双减政策”的引导下,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项目应成为少年儿童的第二课堂,使他们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在学习观察中培育出热爱自然、自觉环保的思想情感。

3 国家公园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的策略

3.1 深化项目开发团队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

生态旅游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为防止在项目开发中出现系统性风险,需深化项目开发团队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帮助他们在项目设计规划中正确融入可持续发展的元素[5]。需将可持续发展定位于“代际传承”范畴,为下一代持续开发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项目创造条件。为此,项目开发团队需厘清3 个问题。1)明确当前项目的使用价值定位。需从2 个方面界定项目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对大健康旅游活动的向往,同时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给予加固和保护,可在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中将生态保护要求纳入其中。2)确定项目使用年限。考虑到“代际传承”的要求,以20 年为两代人的时间间隔,可将项目的使用年限界定为不低于20 年。3)降低后人再造项目的交易成本。需从提高项目开发对未来继续开发空间的包容性中去寻找,在共同研讨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为项目方案设计提供思路。

3.2 加强整体勘察力度,努力挖掘自然资源禀赋优势

为了在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在现有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下展开“边际建设”,最大限度地保留公园内的自然景观元素。所谓“边际建设”是指在最大化保持自然景观原样的基础上,着眼于便利游客出行、观赏、健身等需求,并在物理设施的设计规划中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在项目设计前还需加强整体勘察力度,努力挖掘域内自然资源禀赋优势。1)利用无人机对规划区域进行航拍,从整体上把握规划区域的地理地貌状况和各类植被的分布情况。借助航拍图,项目设计人员应对步道进行规划,找出生态旅游中的地理地貌风险点,为完善安全保障设施的建设提供参考。2)采取边际设计思路。为避免人造物进入到自然景观的纵深地带,以便利游客健身和观赏为目的,重点规划步道和骑行道。在步道和骑行道的设施规划中应采取分区的方式,不仅能防止下坡阶段步道与骑行道人员之间的误伤,还能增加项目使用价值的多样性。伴随着大健康理念的提出,自助生态游成为了当前的热点,因此需突出骑行道的合理规划,帮助游客全景欣赏园区的自然景观。

3.3 减少庭院设计数量,优化步道和观景平台的构造

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需建设可供游客休息的亭子,但需防止人为增加观赏性庭院的设计数量。为满足游客的两大需要,应优化步道和休息亭的构造。可按步行道的规划图以适当的公里数作为构造休息亭的依据,步道建设主要满足中老年游客的健身需求,这也是适应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考量。步道在设计和规划中需考虑“代际传承”的要求,因此在规划之初可在互联网向域内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以提高步道设计规划的大众满意度。针对观赏平台构造,意在便利游客近距离亲近大自然,由于观赏平台主要依托空间资源构建,不会对自然资源造成显著影响。同时,优化步道和观景平台构造仍需在整体观下进行。

3.4 规划人工植物园区,对少年儿童开展科普教育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为他们提供科普教育基地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可规划人工植物园区,对他们开展科普教育。规划人工植物园区的意义还在于,为修复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项目中的植被提供保障。园区可与中学、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由后者为园区提供讲解员,以增强科普教育的效果。此外,中小学还可在园区开辟“第二课堂”,以建立环保意识、践行环保理念为主线,使中小学生近距离感受自然和亲近自然。同时,在生态旅游项目中也可开发出“亲子游”家庭旅游栏目,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增进父母与子女间的思想互动,培育子女从小热爱自然、重视环保的意识。国家公园生态公园也可作为各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如旅游类专业、生物类专业,不仅能使项目与本土人才培养相结合,增强生态旅游项目的正外部性效应,还能以此获取各专业的人力资源优势,为项目的运行提供自愿服务者。

4 结语

生态旅游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为防止在项目开发中出现系统性风险,需首先使项目开发团队深化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帮助他们在项目设计规划中正确融入可持续发展的元素。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为“代际传承”,作为生态旅游项目的重要构成,国家公园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建设要始终围绕“代际传承”推进各项工作。要在现有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下展开边际建设,最大限度地保留公园内的自然景观元素,在加大诸如休憩区建设的同时,科学控制数量,杜绝人为增加观赏性庭院的现象。此外,要加大功能建设,凸显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功能。

猜你喜欢
步道代际生态旅游
海南省健身步道现状调查研究①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春节,代际弥合好时机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鹅卵石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