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理念下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探究*

2021-12-25 15:44吴海江刘志勇邹利华李梦奇刘长青
南方农机 2021年10期
关键词:邵阳专业学位机械工程

吴海江 , 刘志勇 , 邹利华 , 李梦奇 , 刘长青

(1.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2.邵阳学院高效动力系统智能制造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邵阳 422000)

0 引言

机械工程领域中提供的各式各样机械装备和各类生产制造创新技术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这需要大量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给予智力支持,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育造就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规模庞大的工程教育形成了扎实的创新驱动力之源[1,2]。面对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的严峻挑战,国家及时提出“新工科”行动,全盘启动工程教育深化改革,引起了各方共鸣和认同[3]。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更看重培养其分析和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侧重于工程应用性与实践创新能力。然而,残酷的现实迫使地方高校培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具备很强的创新实践能力,以从容面对新工科浪潮,这也给高等教育从业教师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传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显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短板,因此引入兼具弹性和灵活性的柔性培养模式[4],探索如何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一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课题。

1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位于湖南西南的邵阳学院是一所省属多科性“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2011年成功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培养院校名单,201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经过几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笔者深深体会到每个学生的智慧和行动能力、闪光点和专长及潜能迥然相异,不同类型的学生有着五花八门的发展需求及其才智和技能。如何竭尽全力开拓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维度,以培养出适合新工科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已迫在眉睫。当前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产生的主要困扰有:实验与工程实践环节时常浮于表面而不能精准落到实处,实验实践训练项目零碎分散、内容上难度不高和方式方法比较简单,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存在不同程度上地滞后而未能发挥预期功效,学生的部分实践环节迫于无奈而流于形式[5];论文的选题与实际需求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评价往往重论文、轻实践,导致学位论文解决工程实际性问题不突出[6];对有别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足,大多数研究生的企业实践环节并没有生根落地,时常以指导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来替代,虽然亦能很好地对研究生进行实践训练,但与合作企业、研究院所等实践基地联系不紧密,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科研院所的实际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将实习实训环节层层压实,制订一系列符合实际的考核评价办法[7,8]。是以,实际情况是现有的模式无法照顾到每一个研究生个体,柔性教育理念针对研究生的不同特点和情况,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赋予较自由的选择性、组合性及可持续发展性[9],着力探寻适合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每一个体的灵活培养方式,使其能够无缝对接新工科更高的要求和科技发展动态适应性,提升职业发展后劲,虽然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但是一个有价值的做法。

2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柔性化实践教学的探究

2.1 实施打破专业方向界限的柔性化实验课程教学

邵阳学院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以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为主,融合了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学科专业资源。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实施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联动,密切围绕配合机械工程凝练设置的四个模块化专业研究方向,打破专业方向界限。一方面,通过整合“机械与动力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与能源动力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各个相关学院的实验室资源,实行定时开放、提前预约、自由自主实验等管理方式,以研究生为中心,高质量地完成“湖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专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等科研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响应服务国家特殊科研需求,例如鼓励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组成科研项目组,承担应用研究类、技能实践类“北斗微小课题”实验项目,充分利用测控与导航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高质量资源,来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自主实验设计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2.2 做实基于校企合作的柔性化实习实训教学

在新工科背景下,邵阳学院以地方机械工程领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校企深度融合,陆续新建和更新升级了邵阳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湖南天雁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邵阳学院—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联合创办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在实习实训基地内,有针对性的解决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做实产学研合作实践课题,充分放大学校和企业双方各自的长板而避免了短板,形成合作教育共同体,有助于协同培养社会和市场急需的具有良好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10]。在执行培养计划时,实施集中与分散交替进行的柔性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允许研究生自身情况,与学校和企业协商后,在规定时间内灵活完成实习实训任务,达成高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精准无缝对接。

2.3 建立真题真做的毕业论文柔性化管理办法

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非常重要环节,邵阳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努力践行基于校企合作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学习始末与指导教师的项目承载能力相挂钩[11]。毕业论文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双导师制,导师鼓励研究生带着科学问题去企业实践,在实践的同时不断发现或修正问题,然后再阅读查找大量文献,最后结合企业实践工作内容与导师共同商讨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做到“真题真做”,避免一开始直接由导师给定题目,而这可能并不是研究生真正感兴趣的。一方面,允许研究生在合理的时间时限内修改毕业论文选题;另一方面,改变简单以最终文字文本的论文考核办法,强化过程动态记载,细化考核内容的指标。最终,培养了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

2.4 制订实践教学环节的柔性化考核评价办法

为了更加贴近实际真实评价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学习成效,以柔性理念为立足点,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的强化过程与结果的分级分类分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4,12]。比如,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都是整个教学班级定时定点统一考核,而柔性化考核允许研究生实验兴趣小组根据自身的进度在完成相应的任务点后申请考核,同时加强实验过程记录。在实习实训环节,实行阶段操作(岗位)实习考核与实习总结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相结合,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实习自主性、创新性与积极性,锻炼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思考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高质量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地方本科高校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实践能力是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柔性化实践教学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成为有价值的选择。为了锻炼提高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考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高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精准无缝对接,本文从实施打破专业方向界限的柔性化实验课程教学,做实基于校企合作的柔性化实习实训教学,建立真题真做的毕业论文柔性化管理办法,制订实践教学环节的柔性化考核评价办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现实意义的探究。

猜你喜欢
邵阳专业学位机械工程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乡村振兴下的湖南邵阳茶园村农产品包装设计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