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船舶网络安全性探究分析

2021-12-25 23:06张浩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14期
关键词:船舶网络安全智能

张浩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连云港通信中心 江苏 连云港 222042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船舶已经成为航运业发展的趋势,中国船级社(CSS)在《智能船舶规范》2020中定义了智能船舶:智能船舶系指利用传感器、通信、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自动感知和获得船舶自身、海洋环境、物流、港口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并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在船舶航行、管理、维护保养、货物运输等方面实现智能化运行的船舶,以使船舶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经济和更加高效。国际海事组织公布了船舶自主化发展的四个层级。第一级:船舶拥有自动化处理以及决策支持功能,但海员在船并可以随时接管,第二级:实现远程遥控,可从其他地点控制和运营船舶,海员在船可以操作和控制船舶。第三级:实现远程遥控,海员不在船。第四级:完全自主船舶[1]。无疑智能船舶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整个航运业的改变,智能船舶的出现对造船业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智能船舶利用新的技术,实现无人化管理,智能船舶的系统安全性保障成为重中之重。

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作为网络安全的基本性法律,完善了网络安全监管体制,强化了网络运行安全,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了网络安全义务和责任,加大了违法惩处力度,将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措施制度化、法制化。其中在第三十一条中规定: 国家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智能船舶作为水上重要的交通工具,其中的船舶系统更是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智能船舶的网络安全防护提供了基础性法律依据。

1 智能船舶网络安全分析

网络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各种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在提供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即便是原先相对安全稳定的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也有可能变得漏洞百出。目前针对病毒攻击,只能进行积极防御,虽然略显被动,但是对保障智能船舶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造成网络安全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有以下几点需要重点关注。

人为因素。智能船舶并不意味着所有船舶都要无人化,智能航运是否要无人化,关键取决于客观实际是否需要。未来的水上交通社会是有人船和无人船并存的社会;就现在技术手段而言,人为因素造成安全事故比重较大,如人为误操作,安全意识不强,设置的口令密码太弱,共享个人账户,不明来源的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等都可能造成安全问题。智能船舶必然会进一步导致船载人员精简,相应的配置人员也将更加专业化,体系化,规范化。

通信安全性。信息传输分为多个阶段,船与船之间信息通信、船舶与卫星之间通信、船与岸之间的信息通信安全,基站的网络安全、基站与数据中心之间数据传输安全,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可能都会导致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在目前使用甚高频传输过程中,遇到的甚高频信号干扰情况。

船载系统安全性。目前社会上出现勒索病毒事件,勒索病毒主要以邮件、程序木马、网页挂马的形式进行传播。该病毒性质恶劣、危害极大,一旦感染将给用户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这种病毒利用各种加密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被感染者一般无法解密,必须拿到解密的私钥才有可能破解。因此对于船舶系统而言要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从系统设计、开发、使用等全生命周期内开展持续性保护。

2 应对策略分析

黑客攻击方式多种多样,防御策略应该与时俱进,灵活多变,易受网络风险攻击的系统包括船桥系统,货物操作和管理系统、推进和机械设备管理以及动力控制系统、访问控制系统、乘客服务和管理系统、乘客公共网络管理及船员保障系统、通信系统等。

建立健全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体系[2],加强人员管理,规范相关操作流程。对船载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并告知相关的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对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定期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船舶网络安全管理和/或操作技能考核。根据工作人员职责范围,按照最小授权原则分配并控制各类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及时调整并回收调岗、离岗人员的访问权限。加强信息化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专业信息技术准入门槛。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系统分析师,要有相应的资质,熟悉一般的网络攻防手段。根据船舶智能化程度以及智能船舶相关文件,配备相应的安全技术人员,跟踪船只系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按照应急管理规定及时进行应急处理。如采用网络杀毒及人工渗透相结合的方式对系统漏洞进行,采用应急手段如关闭端口或者是临时的脚本封堵漏洞,然后对系统进行整体升级。

智能船舶在系统开发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网络安全风险问题,遵循CCS智能船舶规范和CCS船舶网络系统及安全评估指南的技术要求,合理进行设计。系统集成商开发商应该具有相应的安全服务资质。做好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防御病毒攻击。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的安全维护团队,对系统进行统一的安全管理排查,及时升级系统补丁,针对最新出现的漏洞及时进行修复。除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以外,进行人工渗透测试,排查安全隐患。船舶的网络系统架构都要有备案存档,系统版本升级,所开发的系统用到的中间件等都要有详细记录,离岸船只在靠岸后及时进行系统升级打补丁,对接网络上爆出的漏洞,批量升级修复漏洞。

加强通信安全,注重数据保护。重要数据采用多种备份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应急备案,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遇到船舶信号干扰情况,除积极探索新的抗干扰技术以外,加强船舶无线电干扰监控系统,精确定位干扰源,并进行查处[3]。船岸之间通过通信卫星进行信息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信息容易被截取,涉及船舶控制系统的相关参数或数据,船舶设备状态,对通信方式及通信数据的控制可达到控制船的目的,因此通信过程中要探索多种加密方式进行传输。

结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对智能船舶进行安全防护探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系列标准的推出和应用, 能够有效提升智能船舶的安全保障能力,借鉴等级保护2.0,结合船舶行业规范,借助有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测评工具,开展面向船舶的网络安全测评[4],有针对性的适用于船舶的网络安全设备以及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如蜜罐技术等积极探索应用于智能船舶,更好地维护智能船舶系统安全。

3 结束语

智能航运发展既是一个水平由低到高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在各个阶段都会存在差异化的发展过程。智能船舶要建立适用于航运业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经历科学技术的更迭,不断进行安全性稳定性测试,分不同层级水域(内河、沿海、远洋)试点。按照船舶航运环境以及技术的水平决定智能船舶的智能化程度。无论智能航运发展到何种阶段,智能船舶的网络安全都至关重要,不同的智能船舶等级有不同的安全要求规范,网络安全规范将随着智能船舶的发展不断完善,船舶智能化水平也将更加安全稳定的向前发展。未来的船舶工业不仅要满足有人船和无人船两种造船需求,还要满足船舶网络安全需求。对造船单位来说兼顾网络安全无疑增加了成本,但是长远来看,网络安全防护投入是值得的,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不管是材料、设备还是人员技术的成本也会有所下降,这更加有利于船舶网络安全性的发展,使船舶更加安全的航行。未来的航运监管部门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将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如大数据、5G、区块链等,更加的智能化,规范化进行监管。

猜你喜欢
船舶网络安全智能
大数据分析的船舶航迹拟合研究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对船舶救助的影响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