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实验操作类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

2021-12-25 23:06宋秋银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14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学习者记忆

宋秋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工匠学院) 北京 100048

引言

任何一个职业人要想在工业4.0时代(智能时代)干好本职工作和寻求自我的长远成长,都需要学习和了解许多相关的技能性知识,不但国家设置的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而且各行业自己也有相关的要求,如“安全工程师”、“土木工程师”,所以大中院校和培训机构都设置了许多操作类的课程,如: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培训机构《摄影学习》《网页制作》、《商务英语》等。随着实验操作类课程越来越多,怎么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提升该类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使得尤其重要。

要想提升实验操作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光要了解知识本身的性质和特点,还有根据不同的学习人设定学习计划,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事半功倍。

1 知识分类的不同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是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简单地说,学习是获取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过程,而记忆则人类思维中信息内容的储备与使用过程。所以知识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在大脑中存储信息,并把新知识同已有的信息进行建立联系的过程。当大脑对该信息不陌生时,人的思路才会被打开,从心理上才会有亲近感,才能更快的去掌握该知识[1]。

其实学习和记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人类在学习的时候的常规用法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知识按照知识属性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过程类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对于文字,大脑首先要学习它的写法、它的用法,然后记住它的写法、它的用法,才能实际的书面表达中合理运用,文字属于嗜酸性粒细胞知识;而对于打球,人在学习时,是要协调身体的各部分机能,并进行反复练习,让大脑的海马体对于打球的动作产生条件反射式的记忆,打球是过程类的知识。

所以,对于实验操作类课程中的知识,除了含有的基本概念类知识外,主要是过程类的知识。所以在面对实验操作类课程的学习时,学习者和讲授者一定把两种属性的知识分开,根据两种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 学习者自身的特点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每个人的成长的环境不尽相同,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知识存储。基于这样的特殊性,加上学习的自觉性、自律性、动手能力的不同。会对课堂的出勤率、知识的掌握度以及课程的过关率的有影响,最终也就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对于实验操作类课程中的理论部分,考试考察时所用的学习者几乎都能高分过关,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通过考核,他们会利用“短期记忆”把复习范围熟读甚至背诵。但对于实验操作类课程中的实验操作类知识部分,由于这部分知识属于过程类知识,光依靠背诵,尤其依靠“短期记忆”的背诵,肯定通不过最终的考核[2]。

因此,如何提升实验操作类课程中的过程类知识的学习效果,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3 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实验操作类的知识作为过程类知识,必须要有学习者的动手参与,唯有多动手,才能深有体会、了解和理解该类知识对应的知识点。提高该类课程学习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3.1 一题多解法

对于一个问题通常都有许多解决方法。比如学习打篮球,你是想开始练习拍球或先练习投球,没有严格的规定,最终多次练习都能学打篮球。同样地,你想在WORD中调整图片的大小,你可以用鼠标右键中的命令,也可以用“图片工具”选项卡中的命令。对于过程类的知识我们可以多途径进行实验和操作,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总结规律,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习者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3]。

一题多解法不但提升实验操作类课程的效果,还能当学习者从课堂中走出来去后,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临危不惧”处理实际问题,并能更全面考虑问题。

3.2 举一反三法

举一反三法也可以称为演绎推理法,能帮助学生快速抓住同类问题的相似点,对问题进行联想,提高对相似问题的理解度。所以对相关或相似原理的知识,可以让学习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认识、熟悉和理解它。比如:《生物》课程中对植物细胞的实验观察和对动物细胞的实验观察,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办公软件WORD、EXCEL、PPT中插入图片的操作,放置一起,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处。再比如:图像处理中的对人物的磨皮和去除图像中的污点,都是去除图像中的杂色。这样通过举一反三和对比,让学习者把多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快速提升操作水平。

3.3 问题分解法

实验操作类的一道题目,一般都还有多个知识点。找出其中的各个知识点,分解成小题,进行单项实验或操作,理解每个操作步骤和要领。这样通过分解,把综合问题或复杂问题的难度降低,减少学习者的心理负担,能相对轻松地面对各种问题,即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水平,也提高了教学效果[4]。

3.4 归纳总结法

学习新知识,就要多总结,勤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让知识从个别现象转变为一般的概念或结论的过程。所以归纳总结法就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并逐步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利用现在流行的思维导图,在脑中形成相关的知识图谱,揭示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各知识点,以达到提升学习者的最终的课程学习效果。

3.5 视频演示法

随各近几年网络课程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慕课(MOOC)、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许多教师利用翻转课堂来完成授课,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对一个问题的讲解以及拓展都是有限的,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没有网络时,尤其对于实验操作类课程,学生让老师解答问题必须面授,看老师的操作过程,自己再去体会;如今,教师可以利用录播的方式,把知识点制作成一个一个的微课或者直播的方式,让学习者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尤其是录播方式,学习者对不太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摩,自己再动手操作,加深认识,提高学习效果[5]。

4 结束语

在对学习者讲授新知识之前,一定要根据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习者自身的原有知识体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实验操作类课程必须在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习者一定多动手去实践和体会,以期提高课程的最终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学习者记忆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莲心宝宝有话说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