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及培养策略探析*

2021-12-25 23:06卡斯木江卡迪尔李金海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14期
关键词:高职生素质信息化

卡斯木江·卡迪尔 李金海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前言

在高职阶段学前教育是重要的专业,对人才的素质培养提出全新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渗透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当中,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逐渐的构建一种良好的知识体系。要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质,并以此为目标导向就具体的教育活动进行合理规划,让高职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内化基础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综合水平。

1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意义

信息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关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信息素质构成高职生在信息技术新环境中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成为高职生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在高职阶段学前教育所占据的专业地位比较突出。是实现幼儿启蒙教育领域人才培育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的育人环境下,针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侧重于现代化方向改革,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也越发显著。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幼师队伍提出全新的素质培育要求。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并以此为支撑就具体的育人思想、方法进行有效革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化意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促使其更好地适应今后的信息化教育发展环境,利用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储备和信息化素养,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从而保证所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符合规范,在提高高职生信息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实现深入的发展。

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现状

2.1 缺乏思想重视

就目前来讲,在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关于高职生的信息素质培养,院校和教师所呈现的思想态度并不端正,整体来讲缺乏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高校的领导和教务部门信息意识淡薄,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未能认识到信息素质对促进学生职业深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未能认识到信息化的发展与改革趋势,在组织教学期间单纯地针对专业课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灌输和讲授,对于信息化的实践操作技能则缺乏有效渗透,教师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在信息化意识上也有所疏忽,不仅导致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同时也严重影响高职生信息化素养建设,不利于其今后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教育职业发展环境。高职院校在对信息技术进行渗透和应用的过程当中,仅仅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并没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进行深刻的融合,同时并没有将信息技术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2.2 教育方法单一、落后

就目前来讲,在学前教育专业领域,高职生的信息素质存在明显的局限[1]。教师在教育模式的选择和使用上比较单一,具有较强的落后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枯燥和刻板,因为缺乏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撑,导致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与当下高职生的信息获取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同时,在教育方法上缺乏信息化载体的融入和使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未能正确引导高职生科学使用信息技术,也是导致目前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建设中存在明显局限的关键原因。此外,在教学的载体上也缺乏创新,单纯针对课堂进行教学组织和规划,缺乏课外实践活动和智能学习空间的拓展与探索,而严重阻碍了高职生的信息素质提升。

2.3 信息素质评价不规范

通过对当前高职生的信息素质培养现状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在评价环节所呈现的效果并不规范[2]。在评价环节,单纯地针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而缺乏学生在信息化职业素养方面的评价与考核,导致学生所形成的信息化意识比较薄弱,在该方面所具有的专业素养与学前教育领域的职业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导致学生的职业市场环境适应性比较低下,而严重阻碍今后学前教育的创新发展。在确定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关于学生信息素质培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之后,作为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探索比较有效的授课模式,加强培养思想和方法的创新,为高职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其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3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策略分析

3.1 提高信息素质培养意识

为了让高职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质,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前教育职业环境变化,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在具体的思想观念上进行合理优化,首先要认识到学前教育的今后发展趋势,认识到信息化改革的必要性。之后,在思想上提高对信息人才有效培育的重视,将信息教育有效地渗透到专业领域各个环节的教育活动当中,从而为高职生提供全新的学习环境,让其在信息化氛围的影响下,能够在专业思想意识上进行有效改观,形成良好的信息化意识,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在自身的学习品行上进行有效规范,积极探索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并以此为支撑对学前教育专业课内容进行深入探索,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3.2 创新多元化教育方法

为了有效培育高职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并在学前教育专业课领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则可以对具体的教育方法进行合理规划,从而让学生拥有良好地学习空间。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当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性,复合型的优秀人才,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丰富教学方法,将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对信息技术渗透教学的模式进行推广的过程当中,能够促使教师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创新,这些对于学生完成自身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任务有非常大的帮助。

3.2.1 构建微课资源中心。在进行专业人才培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加强信息化载体的开学运用[3]。针对学前教育市场环境进行全面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搜集丰富的学习素材,加强课程资源的有效搜集和整理,从而保证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储备面更加全面、具体,也能够让学生养成利用信息化载体获取拥有信息的良好习惯。首先,教师需要针对专业课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与提炼,并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当下的教学韩静,就相关联的专业知识进行搜集,然后通过有效整合,借助计算机构建微课视频,打造资源储备中心。方便高职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学习诉求,自主搜集相关的微课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发性的学习,帮助学生巩固与内化基础的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的文化储备。

3.2.2 开发多媒体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多媒体这一载体的合理开发,利用其所具有的多元化功能对专业课教学进行优化设计,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氛围。也能够让学生在课程参与期间能够有效感受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教育辅助功能,并在今后参与职业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就学前教育活动进行合理规划,从而让高职生的信息素养能够在多媒体的助力下获得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置趣味的游戏情境,引发学生进行联想,同时也可以促使其在今后的职业岗位中,针对多媒体功能进行有效发掘,并在此基础上规范组织教育活动,借助多媒体完成情境构建、游戏开发和活动拓展。

3.2.3 构建智能教学平台。在培育高职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趋势,以及在人才信息化专业素养建设中所提出的新要求,就教育平台进行优化设计。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智能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育人环境进行创新和优化,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并促使其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比如说,教师可以积极利用钉钉、腾讯课堂、慕课等载体构建智能教学平台,实现教学空间的有效拓展,让高职生拥有更加广泛的自主学习机会。并在先进教学平台的操作下,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对专业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下逐渐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并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以便其在今后的职业领域,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就专业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探索。

3.2.4 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在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训活动的组织,让高职生不仅在思想上对信息化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认识,同时也能够丰富其在此方面的知识储备,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技能基础,以此为助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开展知识讲座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育主题,例如就信息化背景下的幼儿德育活动教育进行主题设置,在此基础上构建培训讲座,向高职生渗透正确的思想理念,让其能够对该活动主题加强思想重视 ,并积极落实项目驱动的授课模式,设置趣味性的实践任务,引导高职生借助信息技术就幼儿德育实施方案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全面提高高职生的专业素养,也能够促使其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质。

3.2.5 落实以赛促学活动。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质,教师需要在具体的育人思想上做出改观,将以赛促学的思想有效地贯彻下去,在此基础上组织趣味的竞赛活动。引导高职生根据自身的信息化思想意识,并结合所学的专业进行自主创新。在组织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的主题,明确实践范围,引导学生依托信息化载体自主就幼儿启蒙教育活动方案进行规划,创新教育资源和授课体系,在比赛中进行成果展示和互动交流,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的优秀成果推广到学前教育事业领域,助力教育工作实现创新性发展。

3.3 改善综合能力评价模式

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评价环节进行合理优化,在针对高职生的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还需要重点加强其在信息素质方面的考核与评价。分析其所具有的信息化意识,对其所具有的信息化专业技能和实践素养进行综合评估[4]。以此为支撑分析高职生的信息素质建设情况,然后明确当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所存在的问题,合理地提出创新教法,对具体的教学和管理方案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创新。合理设置理论和实践模块的分层考核体系,从不同层面就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考核。

4 结束语

依前所述,在高职教育领域,学前教育是重点专业,是实现幼儿教育领域人才储备和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开展专业人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在育人思想上进行有效革新,加强高职生信息素质有效培育,并对具体的教育方法和实施举措进行有效革新,在思想、方法以及具体的评价举措上进行合理优化,从而保证所构建的教育体系更加规范,让高职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信息化意识,全面提高高职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不仅仅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充分的满足学生对于碎片化学习的实际需求,在未来的教育发展当中一定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

猜你喜欢
高职生素质信息化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