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部分地区宠物犬真菌性皮肤病感染情况调查

2021-12-26 08:27彭明媛杨雅茹李帅东邓梦玲
四川畜牧兽医 2021年11期
关键词:真菌性皮肤病真菌

彭明媛,杨雅茹*,郭 峰,李帅东,邓梦玲

(1.宜宾学院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四川 宜宾 644000;2.内江谐和动物医院,四川 内江 641000;3.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在宠物临床诊疗工作中,将能造成犬皮肤有瘙痒感、毛发脱落、起皮屑、结痂块和皮肤异常变化的疾病统称为皮肤病[1]。犬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约占临床病例的10%~20%[2]。皮肤病不具季节性,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春夏季节相比其他季节更易发病[3]。其中真菌性皮肤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给人类,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1 调查对象

1.1 犬来源 选取2020 年6~10 月期间内江市一家动物医院接诊的患皮肤病的宠物犬为调查对象,记录患犬的品种、年龄、性别以及接诊时间,了解饲养环境、生活习性、是否有患病史等情况。

1.2 临床症状 犬真菌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瘙痒难耐,皮肤表面出现圆形脱毛斑、小结节,余下毛发多出现发茬或断发,随后脱毛区不断扩大,皮肤出现潮红并伴有渗出、结痂或脓包[2]。常因挠抓等造成继发性混合感染。

2 方法

2.1 检测器材 光学显微镜,瑞氏-姬姆萨染液,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手术刀片,真菌检测伍德氏灯。

2.2 临床诊断 通过问诊和临床观察的方式登记宠物基本信息,包括宠物主人的联系方式和居住地址;观察患病犬的整体情况,如精神状态、瘙痒程度和营养状况(不良、中等、良好、过剩);记录体表皮肤状况,如是否出现脱毛、鳞屑、丘疹、红斑、脓肿、结痂等情况。

2.3 实验室诊断

2.3.1 伍德氏灯检查 对真菌的检查经常使用伍德氏灯,这是临床上检测真菌性皮肤病的一种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4]。其发出的紫外光线波长为253.7 nm,只有温度达到一定值才能维持波长稳定,因此检查前需预热5~10 min[5]。用伍德氏灯在黑暗中照射患病部位,观察荧光反应。

2.3.2 显微镜检查 对伍德氏灯检查呈阴性的病例进行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镜检。清除病灶污垢和曾用药物,用无菌手术刀片(刀片刃部为圆弧形)在病健交界皮肤处呈45°角顺毛刮取至轻微出血,将刮取的病料涂抹于载玻片上。干燥后,先滴加几滴染色液,淹没病料,轻轻晃动染色20~30 s;然后滴加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轻轻摇晃使两者充分混合,1~3 min 后用清水从载玻片一端缓慢冲洗,直至无色。干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真菌孢子和菌丝。

2.4 数据分析 搜集整理调查数据,借助Excel软件统计真菌性皮肤病占比,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等对皮肤病的影响,从中分析得出结论。

3 结果

3.1 临床检查结果 犬真菌性皮肤病造成的病理性损伤常表现为局部脱毛,病灶呈现圆形断毛的秃斑,有时伴有湿润感,并有不同程度的鳞屑或红斑状隆起。局部或全身出现红色丘疹,严重者发生继发感染而化脓,患病犬通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

3.2 实验室检测结果 通过采集病料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发现有马拉色菌感染。马拉色菌为嗜脂性酵母菌,在口、外耳道、肛门口等体表部位较常见。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其聚集成球形或椭圆形单级出芽孢子[6](图1),呈美国花生形状(如箭头所指)。临床上,常将出现两个以上菌体诊断为马拉色菌过度增殖。诊断过程中也发现有的菌种孢子呈椭圆形或短杆状,外面包裹一层透明荚膜(图2)。

图1 马拉色菌(瑞氏染色)

图2 带荚膜菌体(瑞氏染色)

4 分析与结论

4.1 真菌性皮肤病占比 在2020 年6~10 月期间共接诊51 例犬皮肤病病例,其中确诊为真菌性皮肤病的患犬有27 例,其他类皮肤病有24 例(图3)。可见真菌性皮肤病在犬皮肤病中占有很大比例。

图3 犬真菌性皮肤病与其他类皮肤病的百分比

4.2 年龄因素 在确诊的犬真菌性皮肤病病例中,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7岁8个月。其中,1 岁龄及以下患病犬的数量最多,占51.9%;1 岁至5岁(包含5岁)间的数量次之,占33.3%;5岁以上的占14.8%(图4)。

图4 不同年龄患病犬的数量分布

分析可知,从断奶后到成年之前,犬不能从母体中获得抗体,自身抗体也未达到有效水平,所以免疫力低下,易受病原菌的侵染而发生皮肤病变。本调查结果与李健男等[7]调查的结果相同,其研究发现成年犬体内含有较高的转铁蛋白,该蛋白有助于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因而成年犬患病相对较少。目前,宠物犬售卖以幼龄犬为主,其饲养环境和卫生水平较差,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病,也常通过群体接触或饲养者携带病菌而发生接触性传染[8]。随着犬年龄的增加,其自身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抵抗力不断增加,发病率也逐渐降低。老龄犬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常因营养丰富、运动少而出现肥胖现象,导致其毛囊腺、皮脂腺较发达,体表油脂分泌过多,增加了体表病原真菌的感染几率[9]。但由于老龄犬机体各脏腑器官逐渐衰竭、机能下降,故发病较少并能保持稳定。

4.3 品种因素 本次确诊的27只真菌性皮肤病患犬,品种包含泰迪犬、博美犬、柴犬、柯基、金毛、比熊等12种,其中患病率最高的为泰迪,博美和混血犬次之,法斗、德牧、雪纳瑞等发病率较低(图5)。

图5 不同品种患病犬的百分比

该结果与孙彦婷等[9]调查得出的郑州市部分地区犬皮肤病发生情况相似,与朱重伟等[10]在洛阳地区的调查结果有出入。不同品种犬的皮肤具有遗传特异性,其皮脂腺的分泌能力各有差异,故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在不同品种间也有差异[11]。不同地区居民对犬品种的选择也有一定影响。总体上看,长毛犬比短毛犬更容易发病。长毛犬因其毛发浓密,体表分泌物不容易挥发,造成皮肤表面湿润,加之环境温度较高,更易形成适合真菌生长的环境,从而更容易导致发病。4.4 性别因素 由调查数据可知,27 例患真菌性皮肤病的犬只中,雌性犬有15例,雄性犬有12例。雌性犬患病率高于雄性(表1)。

表1 不同性别犬患真菌性皮肤病的百分比

性别对犬患上真菌性皮肤病是否有影响,不同的文献资料有不同的结果。本调查结果显示内江市该动物医院就诊患犬的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这与李健南等[7]的调查结果一致,与吴海港等[12]的调查结果相反。体表具有抑制真菌的脂肪酸由于皮脂腺的退化而分泌减少,而皮脂腺的退化与雌激素增加有关,所以雌性犬相对于雄性犬更容易发病。但也可能与当地居民爱好有关,有些人喜好饲养雌犬胜于雄犬,也有些人利用母犬创造商业价值,以产下的幼犬进行商品交易。目前该因素没有统一结论。

4.5 季节因素 调查发现夏季和秋初季节,真菌性皮肤病均可发病,但7、8月为发病的高峰期,往后呈下降趋势。气温相对较低的6 月和10 月发病率较低(图6)。

图6 不同季节患病犬的数量分布

有文献表明,犬真菌性皮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13]。真菌在0~42 ℃的环境下都可以生长繁殖,但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 ℃。内江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0 ℃左右,全年气候温和湿润。7、8月为高温、多雨时节,气温最高可达40 ℃以上,高温高湿环境为病原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增加致病机会。夏季遛狗时,狗通常喜欢钻草丛,草丛和土壤中具有较多活性致病菌,借机就粘附于皮毛上;同时外出后因疏于清洁或清洁后没能彻底干燥毛发,以及使用沐浴香波不当破坏了犬皮肤角质层和油脂层,使犬的天然皮肤屏障受损。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机会致病菌的感染[14]。

猜你喜欢
真菌性皮肤病真菌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全方位护理干预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耳道冲洗与硼酸滴耳液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观察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中国高等大型真菌的主要代表物种
鼻子里也会有真菌吗?
派瑞松联用外耳道双氧水冲洗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