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

2021-12-26 08:27万德金陈有才
四川畜牧兽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布病布鲁氏菌牲畜

胡 凌,张 洁,汪 雪,张 鹏,陈 岗,万德金,陈有才

(1.四川省自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自贡 643000;2.四川省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自贡 64300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主要通过皮肤黏膜和消化道,也可经由呼吸道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患病人员临床以反复发热、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及出现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为主,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患者心肝肾等多器官损伤,进入慢性期则难以治愈。此次的人间布病调查诊断情况如下:

1 实验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定义及诊断 布病病例定义按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执行,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19)》进行诊断。

1.2 方法

1.2.1 高危人群问卷调查 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高危人群基础信息、布病知识知晓情况及自身防护情况等。对病例家庭成员、养殖场工人进行问卷调查。

1.2.2 血清学检测及细菌分离鉴定 血清学检测采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按照WS 269-2019 进行操作,RBPT进行筛查,若呈阳性,进一步做SAT,若SAT滴度在1:100及以上即为血清学阳性。

无菌抽取患者及抗体阳性者全血接种于血培养皿,置37 ℃培养24 h后,观察有无菌落生长,利用全自动生化仪对菌落进行鉴定。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 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Epi info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基本情况 2019年12月底某地发现一例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病例,患者A,女,52岁,出现反复发烧(39 ℃)、夜间盗汗及关节疼痛,同时伴随腰椎间盘突出。经治疗,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但血象提示存在感染。随后对患者血液进行培养,其生长的单菌落生化鉴定为布鲁氏菌。

2020年1月初采集病例家人及相关养殖场员工血样进行检测,共采集7人份样本,经虎红平板凝集实验初步筛查,发现3人阳性,试管凝集试验显示滴度为1∶100、1∶800、1∶1 600,其中2人出现疑似“感冒”症状,另外1人无临床症状。

患者B(为前期被检测人员,前期血样检测为阴性),男,31 岁,2020 年4 月该人员出现反复发热、夜间盗汗症状,该患者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职业暴露史,其就医血液培养报告显示为马耳他布鲁氏菌感染(流行病学曲线见图1)。

图1 布鲁氏菌病发病时间流行病学曲线

2.2 流行病学调查及畜间疫情情况 经对患者周边养殖户及牲畜进行排查,发现患者周边仅有一户养殖山羊。该养羊场从外地购入黑山羊、波尔山羊等进行混养,检疫情况不明,期间羊未发生流产等现象,羊白天放养,夜间入圈。患者主要从事山羊养殖、圈舍打扫工作,期间没有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采集存栏羊72份血标本,经虎红平板试验检测,阳性10份,阳性率为13.89%。全群羊随后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置。

3 小结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判断此次人间布病为养殖户私下购买山羊引起。

此次布病疫情中,首例患者从就医到确诊时间较以往缩短,表明当地医疗机构对此类人畜共患病的诊断能力有了提高。后一病例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为9 d,表明提高养殖从业人员对布病的认识不仅有利于预防感染,也有助于让患者及时主动提供相关信息,从而尽早得到治疗。

对布病感染率低地区的高危人群进行布病检查不但可以让被检查者和暴露人群获得及时诊断,还可及早发现患病牲畜,并通过扑杀牲畜遏制布病传播。各地应将布病检测纳入从业人员定期体检项目中。

私下交易牲畜为布病在畜间传播提供了条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牲畜私自交易行为的管控,做好人间和畜间布病疫情的监测,定期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培训,减少接触风险,降低畜间布病向人间传播的可能。

猜你喜欢
布病布鲁氏菌牲畜
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交换牲畜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