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

2021-12-26 06:42
西部散文选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月饼

到仲秋

今年中原的仲秋节小长假终于在秋雨绵绵中羞答答地来临了。

今年中原的人们是怎样在艰难困苦中迎来了仲秋节?中原自七月中旬开始遭受暴雨的侵袭,无数人忧心忡忡在煎熬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日日夜夜,中原人也终于在九月份先后战胜了洪魔和新冠病毒,迎来了久违的正常出门,人们把走出小区和正常上班以及亲朋间的聚会看成是战胜疫情的战利品了,在九月份各个商铺陆续开门了,市场又一次繁荣起来,人们见面后的兴奋劲就别提了,就连陌生人见了面也多了笑容,啊!人们憋了太长时间了,他们走出小区透透气,有人发动多日未动的汽车到大马路上溜溜弯兜兜风,生怕自己的爱车放坏了。仲秋节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来临了,人们珍惜着这一个幸福时光,但愿时光再慢些,好让人们仔细品味幸福和欢乐。

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小时候过中秋节的时光。那时百姓们的生活还不富裕,月饼也是只有五仁月饼,里面有冰糖瓜子核桃仁青红丝和花生,对于平时只吃红薯和窝窝头的人们来讲,这些月饼就是山珍海味了,常见的包装的是一张黄灰色的包装纸裹着四个味道相同大小一样的月饼,再用细细的线绳沿着垂直的两个方向捆起来,长方形,上面是一个红色的蜡纸,蜡纸上是用金色油墨印制出一个月饼的图案,再加上“中秋月饼”等几个字。包装十分简单,不像现在的月饼品种繁多并且包装华丽。但月饼的香味和甜味却永远保留在记忆深处,一辈子也忘不了。

儿时关于八月十五的故事还真不少,记得人们从农历八月初一就开始亲戚之间送月饼了,那时只送月饼,四个月饼一斤,多数人家送出的月饼是两斤合一起的。等到接近八月十五时,月饼的包装纸已渗出油渍,变得黑乎乎的,到了八月十五,参与了接力赛的月饼才终于水落石出,知道被送到谁家了,当然了,一般是落到了辈分高和亲戚多的人家。一家人能落下四斤以上月饼的算是少见了,因为辈分高的人并不急着先买月饼,而是等到有人送来月饼后,再拿着别人送来的再送别人,况且那时只单单送月饼,不像现在还要送上石榴苹果等物品。

更有一件往事让我记忆犹新,我小时候一个村的小伙伴小海,他妈妈让他去给姥姥送月饼,因有十里多地的遥远路程而犯怵,他就邀请了我和他一起去送月饼,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瓜果飘香,我俩兴冲冲地踏上了送月饼的征程,因为出发时已有十点多钟,走了十几里地,大约接近目的地,奇葩的事发生了,小海只记得村口有两棵大杨树,他姥姥家门有棵大柿树,他是冲着那诱人的柿子去的。但现在他记不住姥姥家的村名了,我们也没办法问别人,只好东奔西突地找着,到了日偏西也没找到,我俩也饿了,就坐在一个桥头的石头上,小海说:反正也找不到了,干脆咱俩把这两斤月饼吃了算了。我早已饥肠辘辘,本是冲着小海他姥姥家中午的一顿蒜面条来的,早上我都没吃早饭,现在听到这个大快人心的建议,简直是喜出望外。我从没有奢侈地一次性干掉四个月饼,一般一次只能分到半块月饼,这次加快了速度,风卷残云般地吃掉整整一斤月饼,我俩各自吃完后,打着饱嗝,下到河底,喝起了清澈的河水。这也成了我个人的最好成绩,至今仍没被打破,只是后来小海的事被捅破,被他妈妈痛揍一顿,一时被村人传为笑柄。

几十年前,月饼是十分金贵的,即便月饼生了虫子也舍不得扔掉,往往是把虫子拣出来就可以下肚了,当然也有看都不看一眼,连饼带虫一起干掉的例子。

直到现在,我也只爱吃老月饼,爱吃有青红丝果仁的五仁月饼,因为在内心深处有一个月饼的定义,那就是老月饼的味道。老月饼也成了回味童年幸福时光和思念故乡老屋的代名词了。

今天又是八月十五,天晴了,人们也高兴起来了!人们也走亲访友动起来了!愿普天下的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愿家家团圆,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携手百年!

清明杂谈

不知不觉中,又一年的清明节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时节到了季春,即暮春时节了。中原大地,在我的印象中,除了枣树和痒痒树(紫薇),其他树早已发芽开花,青杏已如蚕豆大小啦。油菜和蚕豆花期已至,甚至开始起荚坐果了。北方的一望无垠的庄稼地除了碧浪翻滚的麦地,再就是粉黄一片的油菜如火如荼地开放,偶尔有一小片紫红的蚕豆花点缀下绿黄两个主旋律,感覺美极了养眼极了。

一年二十四个节日,只有清明是按阳历确定时间的,即在每年的四月四日或五日。今年的清明就是在四月四日,再过半月就是谷雨,再过一个月就交夏天,即到了立夏了。

说到清明,自然会想到清明的来历,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而说到寒食节,又得搬出重耳和介子推,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想要封赏在危难之际帮助自己的介子推,但介子推已经隐居山林,晋文公便在山里放火,却造成介子推死亡,晋文公将事发之日定为寒食节。

清明时节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北方天清地明,春暖花开。在清明时人们踏青赏春,祭祀祖先,回老家访亲串友等,民间更有“早清明晚十来一”的说法,即清明祭祖宜早不宜晚。清明节已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节日,成为中国传承民族基因和传统的重大节日。从古至今,文人们更是写下无数诗文来表达人们对祖先的追思和崇拜。最出名的流传最广的莫过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时,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试想一下,在春雨沙沙的清明,江南一片草长莺飞万木葱郁景象,路上赶路的人,可能是刚刚上完坟祭过祖的人,当然更可能是走远路的文人墨客,在唐代没有太多的交通工具,老百姓出远门只能靠两条腿,但明显的,杜牧笔下的行人绝对知道当日是祭祖的清明节,即便他当日并没有走在祭祖的去路或回路上,但也一定是思念祖先心情郁闷了。所以加上春雨纷纷衣裳湿漉漉的,才会欲断魂,想找来酒家借酒浇愁,况且能想到借酒消愁的也一定是文人而非一般的农夫走卒了。

今日之中国,能举国公休三天,全国高速公路免费,也显现出中华民族继往开来不忘祖先感恩祖先的优秀品质。中国之所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五千年,依靠的就是传承祖先的智慧和积累及创新。愿我辈不忘伟大复兴之大任,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愿中华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并永葆青春长盛不衰!

冬至

老百姓常說:冬至要记着吃饺子啊,不吃会冻掉耳朵呀!今天又是庚子年的冬至了,上面的那句话在南阳人听来就显得特别中听了,因为饺子就是我们的南阳老乡张仲景发明的,曾官至长沙太守,相传饺子是张仲景为了百姓不受冻伤之苦,用面皮包裹药材下锅煮熟后分发给百姓,因为形状像耳朵,所以叫角耳。据说吃了角耳喝了汤之后,身体就会不惧寒冷,能够安稳过冬了。

张仲景在长沙任职已满告老还乡,正值大雪纷飞的时候,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了很多难民冻得手脚生疮,心存不忍。在回到家乡之后,虽然他也一直在挂诊,但是心里还是挂念着那些冻烂耳朵的人。

经过潜心研究之后,他发明了角耳,可以去除湿气,增强自身抵抗力,其实角耳最主要的就是里面的材料,是一些御寒的药物,他把这些东西在锅里面一直煮、捣烂,然后用面皮包裹成耳朵的形状,再用原汤将面皮煮熟。凡是吃了角耳的人都会觉得体内有一团火焰在燃烧,再也不会将耳朵冻伤了。

就这样,我的南阳老乡张仲景就成了饺子(角耳)的发明人,老百姓为纪念这位有着菩萨心肠心里挂念苍生疾苦的医生,每到冬至就包饺子吃,以此来怀念张仲景这位神医。

朋友,今天你吃饺子了没有?

立春漫谈

不经意间,今天已经立春了,虽然现在有些北方地区也还处于严寒时段,某些人还在抱怨今冬太长太冷,但殊不知,中原大地已经进入到下一个春天了。

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春天从哪一天开始,还以为从春节开始呢,更有甚者,有很多人搞错了自己的属相,今年是2月3日(腊月二十二)立春,也就是从腊月二十二晚上10:59开始进入新的一年,从此刻起出生的人自然就是属牛的人了,而不是从大年初一开始,所以从腊月二十二到大年初一出生的人的属相是牛而不是鼠了。

今天立春了,早上出门时,迎面轻拂脸颊的风真的显得暖和了很多,虽说谈不上“吹面不寒杨柳风”,但却不似三九时的刀子风那样刺骨,是凉中带暖了,仔细嗅嗅空气,有一股土腥味和草芽的青味,味道既遥远又迫近,像是随风飘来的远方田野的味道,又像是路边部分返青的小草的芳香。一阵阵一缕缕时断时续似有还无,当然你可以说我是唯心主义太主观了,但经过漫长严冬考验的人们向往美好向往春天的心情谁又能挡得住呢?天气暖起来,天地亮起来了,小河小溪又开冻哗啦啦流起来了,土地也从深处升腾出热量来,活过来了,开始把能量源源不断供给草根和树根,地表又逐渐被覆新绿。可以想像立春过后,小草就像人的头发一样慢慢长出来了,看似没有生长,但却从不停歇,往往是让人说不清是从哪天开始遍地绿茵的。

立春这一节日又称立春节或正月节,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首,大概是从春秋战国就有了,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禳灾、除旧布新、迎新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不多唠叨了,春天已经来临了,你准备好了吗?

小年腊月二十三

童年时代的小年(腊月二十三)是大年开启的序幕。

童年时代的小年到来之前,正是学校刚放寒假之际,那时小学生的寒假作业很少,更没有什么课外辅导班,小学生们在寒假的主要任务就是穿新衣服吃平日吃不到的美食放鞭炮捡鞭炮,总之吃喝玩得很过瘾。

腊月二十三后的乡村已经开始热闹了,乡村中已开始听到零零星星隐隐约约的放炮声,空气中也弥漫着淡淡的火药味,正是这个火药味让人们闻得兴奋起来,让人们意识到年关真的到来了!平日冷清的集市沸腾起来了,买卖过年物资的人多了起来,人们常常从小年到除夕天天去赶集,今天一捆葱明天一块肉,就这样开始迎接新年。好像人们并不希望一次性把年货置办齐,而是去享受采集过年物资的快乐,也许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20世纪70年代过一个年只是花费几元钱十几元钱,但人们却巴不得把一分钱钢镚都砍开当两分钱花,要知道当时尚在生产队的农民们一天的工分才价值一毛钱左右(当时一个鸡蛋才几分钱),过一次年就得花掉十几天甚至几十天上百天的工钱,因此那时只有不谙世事的小孩子们喜欢过年,而当家的大人们则不喜欢或讨厌过年,因为过年的“庞大”开支着实让大人们吃不消,所以他们不愿过年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几乎每年到腊月二十三,村里便会突然冒出来一个带着黑魆魆的爆米花机的老先生,也不知他是哪个村的,我们小孩们从不顾及这些,而是对他那神奇的“粮食膨胀器”更感兴趣,需要爆米花的人家自己带柴火和苞谷籽,需一毛钱一锅。待压力达到时,那熏得一脸黑灰的老头便起身把铅锅口对着事先准备好的布袋子,用撬杆别开机头,随着“嘭”地一声巨响,便爆出一粒粒个头变大好几倍的玉米花,个个如鲜花绽放,外黄内白。此时青白色的烟雾瞬间升腾开来,把小孩子连同爆米花的师傅包围起来,烟雾缭绕如人间仙境一般美丽。孩子们在巨响后的烟尘中抢捡喷到外面的米花,虽捡不了几粒,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我至今都在怀疑那老先生总是故意不把机头对准布袋,好让一部分米花露在外面,让孩子们抢吃,我真心地觉得他是世界上心地最善良的人。

另外在小年,孩子们还能吃到烙火烧,味道香极了!那种大约只在南阳才有的火烧,用小麦发面和葱花小磨油食盐隔成一层层而被烤得黄亮亮香喷喷的火烧看着入眼,吃着焦香。火烧馍一直是我童年最惦记的东西。

爆米花和烙火烧是我对小年挥之不去的东西,它们让我的童年回忆充满甜蜜!

再话腊八

不知道从哪一年起,每到腊八节这一天,我心里总是慌慌的,也许是对过年的期待和对寒假的向往吧!

农村从腊八这一天开始热闹起来了,人也逐渐多起来了,几乎天天都有扛大包小包或开着汽车回村的人,村口也变成了临时接待站,三三两两的老人妇女和小孩站在村口眼巴巴地等着自家的人回来,等着他们带回一年的收成和希望。腊八就像农村过大年需要拉开的序幕,它似乎在告诉人们:从今天起,过春节的系统工程就要开始了。

回到故乡,大家都从平日紧张的氛围中消停下来,大家交流一些挣钱的方法及来年的去向,还有未婚的年轻人则是到了集中相亲的时段,甚至有些人家下了死命令,亲事定不下就不出去打工。正月十五前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农村本来就男多女少,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差且挣不到钱又不善言谈的小伙是最没市场了,往往是一见即散,难以博得姑娘们的青睐。

说到腊八粥,腊八粥的制作是很有讲究的,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家家会拿出准备已久的各种各色豆子洗净放锅里熬制,熬制时间越久越好,豆子会更烂味道更香甜。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居然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到了宋代,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后来喝腊八粥又逐渐有了人们期待来年五谷丰登,日子红红火火的意思了。

今年的腊八节,记住不要忘了喝腊八粥呀!

过年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普遍在温饱线上徘徊,小孩子们盼着过年,是为了穿平时没穿过的新衣服,吃平时吃不到的美食,对于我,则是盼着吃到白馍以代替红薯面窝窝头和平时连看都看不到的肉食,当然还有捡鞭炮和压岁钱,到了二十三小年,家家烙火烧,村子里开始有人来爆玉米花,有余钱的人家开始放鞭炮,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就是我理解的年味,随着火药味越来越重,大年也越来越近了。“二十三,烙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七,杀燥鸡。二十八,面发,二十九,蒸馍娄。三十,捏鼻儿(包包子)”。说到那时的包子,有两种是最令我流口水了,一是豆腐渣拌大油渣馅的,另一个是地钱加芫荽馅的。就是在现在也是特别好的包子,只是现在很难再吃到这两种馅的包子啦。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国人的几千年的传统,趁着农闲,人们休整一阵子,总结下一年的得失,计划下一年的营生,若谁因为忙而没有过年,就会感到一年无始无终,生活也自然變得无滋无味了。

小时候的农村,虽很贫穷,但过大年却是充满乐趣和希冀的,村里有踩高跷的,更有荡起一二丈高的大秋千,虽比不上现在的摩天轮刺激,但能在很简陋的条件下让人体验下飞天一样高高抛起的快感也是难能可贵的。还有小孩比赛劈甘蔗,搞一种叫“过五关斩六将”的游戏,看谁能用刀背按住甘蔗,再反过来用刀刃劈甘蔗,谁劈甘蔗越长就算谁赢,为增加比赛难度,用每个手指依次按住甘蔗顶部并且不能让甘蔗倒下,最后才翻转刀刃劈下去。总之惊险刺激让人欲罢不能,引人入胜。

到了年三十,家家贴春联,整个村子都被对联映得泛红色,到了晚上更是在灯光照耀下,一个村子变得通红通红的,远远望去,犹如人间仙境美轮美奂,当然若能赶上一场大雪就更加浪漫和壮美了。真正像张也在《万事如意》中唱的那样“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最甜最美的是除夕。风里飘着香,雪里裹着蜜,春联写满吉祥,酒杯盛满富裕”一样美了。三十晚上,南阳还有这样一个习惯,一家的男主人把初一早上要做的凉粉汤用的料,包括凉粉、丸子、豆腐、肉及青菜切好,第二天早上不用动刀,男主人一大早起来做一家人的早饭,也许是心疼女主人一年来操持家务和做饭,让女主人能一年歇一次,也让男人体味一下女人们的辛苦。

初一早上,老家农村有相互拜年的习俗。晚辈拜长辈,往往一家人或平辈的姐妹兄弟一起去拜年,往往到一家,除真正给长辈磕头外,主要是说些吉利话,讨个好彩头。每到一家,若来访者有小孩的,往往会给抓一把爆玉米花,大人则会被主人劝着抽烟喝酒。有人往往一早晨下来,喝得东倒西歪了。上午则是走干亲的时候了,有人到干爹干妈家串亲戚,也有认石磨盘为干爹的,往往在石磨盘上摆上好吃好喝的,干儿子干闺女给石磨盘磕三个大头,以期来年平安幸福。上午人们有上山赶庙会的,更多的是凑一起打打纸牌,小小地赌博一下,也顺便试试新年的运气。村里几个有名的泼妇也从腊月开始不再拍屁股扯嗓骂大街了,甚至教育起小孩子“腊月过新年,骂人烂嘴角”,小孩子也便不再敢骂人,生怕烂了嘴。

到了初二,一般是小孩到外婆家,往往整家出动,开上“突突突”的拖拉机,浩浩荡荡地开往外婆家去。初四一般是新姑爷看望岳父母的日子,新姑爷一般都打扮得光鲜漂亮,岳父母一般还要请一个能喝会说的邻居来陪新姑爷,一般喝到新姑爷不胜酒力微微醉为止。过了初五,又叫破五送年,算是出了年了,中午家家吃饺子,以后便又恢复到了除夕前的常态。

小时候的年太有味道,一辈子也忘不了!

谷雨

谷雨是雨生百谷之意,“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说明谷雨前后下雨对农业庄稼的重要性。谷雨后再过半月就要立夏,时节已进入暮春,地温气温渐高,中原草木绝大多数发芽并加速生长,降雨也慢慢增多,初夏行将来临。

春来春困,人易乏力瞌睡,老人们坐在背风的太阳光下晒暖,一副副恬静恬安祥的样子,懒洋洋地昏昏欲睡。天地再无结霜,也再不会有倒春寒了,虽说春捂秋冻,毕竟地温升起来了,没有太多的寒气袭击人们了,姑娘们穿起了收了半年的花裙子花枝招展四处结伴赏春,小伙子们穿起了单衬衣英姿飒爽风度翩翩。但是谁也挽留不住春天,但更挡不住夏天来临的步伐。夏天已从南方走来,带着满满的热情和欢乐向我们走来。河水也不太激人了,小顽童已经可以在中午的大太阳下下河摸鱼了,鱼儿欢快地游着,似乎在戏弄小孩:来呀!追我呀!我在这啊!当小孩跳过去时,鱼儿又躲得无影无踪了!于是河面上,夹杂着鹅鸭的叫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好像都在呼唤夏天的到来!

今年北方的谷雨,接连下了两天,谷雨当天,人们一觉醒来,便听到窗外沙沙沙的春雨声,大有“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味道,也有“好雨知时节,暮春仍纷纷”的意思,但是谁也没料到,今年的雨竟先是洋洋洒洒下了一天,虽中间有停歇,但雨点的密度和个头都至少算得上中雨,很多胆大的年轻人不打伞,想和谷雨有个亲密接触,在雨中尽情奔跑,不足五分钟,便被春雨淋成落汤鸡,这也许是老天在提醒人们夏天要在半个月后来临。到了第二天,雨势减小,似乎雨也有情绪啊,变得温顺起来,可爱起来了。又下起了毛毛雨,令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使人坠入对春的无边遐想,就这样又是整整半天,下午才雨驻太阳出,宣告谷雨正式潜入人间,一个告别寒冷,万物加速生长的世界已经闪亮登场。我甚至在麦田边,听到一个农夫对着老天自言自语:雨水够用了,麦田早已透墒了。停了吧!老天爷,你不是忘了关水龙头吧?是呀!老天爷也许是打盹了,忘了关水闸门,去梦周公了吧!

今年的谷雨真的不一般,我仿佛闻到了香喷喷的麦香,仿佛看到一望无垠的层层麦浪。

拾秋

“拾秋”,不仅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独有名词,更是小孩子的“专利”。放学后,扔下书包,呼朋唤友,背起小筐,拎起小布袋,成群结队,奔向收获后的田野。找寻遗落的玉米,捡拾散落的黄豆粒,翻刨落下的花生、红薯,甚至大葱。嘴急的孩子,拔几棵野蒿点燃,烧烤几穗玉米棒或黄豆荚,很快,周围便弥漫着新秋粮的香味,随着噼里啪啦的爆炸声,黄亮亮的原粮烧烤便烤熟了,吃在嘴里香喷喷,心里美滋滋了,虽然孩子们吃得满脸黑灰,但喜悦自是发自内心无以复加。因为这也是孩子们心中丰收的喜悦和分享,他们也参与了秋收,并给秋收做了总结,查缺补漏,做到颗粒归仓。

我上小学时,正是20世纪70年代,农村的小学都要放一周的秋收假,以使小学生们回家帮着大人们秋收,又被称为“红薯假”,因为我小时候,秋天收得最多的是保命的红薯,红薯以产量高易成活而深受农村人喜爱。那时我们在秋收假中,干得最多的事当数“络红薯”,就是在生产队收过的红薯地里再翻一遍,把遗留在土里的红薯再收回家,因为当时粮食太紧张了,能不饿肚子已经是很不错了。

我们常常喜欢挖“窜地龙”,就是顺着一根长长的红薯根一直追下去,追下去的结果有两种,如看“AB剧”一样,一是根越来越细,这就没戏了。另一个结果是根并未变细甚至还稍微变粗,当然这是在较为松软的土壤里才会有的,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会大声叫喊,喊来同伴“共同作战”,挖到一个大红薯则会由发现人拎着“战利品”满地炫耀,以期大伙分享胜利的享悦,犹如现行的拍照发朋友圈一样。

若要在挖“窜地龙”时,挖到老鼠洞,则会不再追红薯而改挖老鼠洞,如戏曲剧情突然翻转一般,往往几个小伙伴齐心协力一起干,老鼠洞都有入口和出口,所以为防止老鼠逃窜,得先找到入口和出口并堵死,然后再顺着洞追挖,有时能挖到一大捧大豆玉米或绿豆等,除战果颇丰外,顺便还能除四害,一天碰到一次就是撞大运了,往往能兴奋好几天。

那时,我们村还没种过花生,我们小伙伴们就到十里以外的村子“络花生”(络就是捡漏的意思,也做溜),因为我们基本没吃过花生,所以基本上捡到一個吃一个,而只把生芽的花生带回,有时正赶上当地人缺少人手,我们便给人家帮忙薅花生,中午一顿好吃好喝,临走还给每个小伙伴半筐花生,我们自然是心花怒放乐哉乐哉了。

小时候虽然生活条件差,但是生活丰富多彩大伙无忧无虑,单是拾秋已给童年增添了无限的乐趣!现在已变成终生难忘而又美好的回忆!

春天来了

2020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年晚了一些,直到正月十一才打春。人们也似乎等得失去耐心了,隔着窗子凝视着外面的冬与春的角力,倒春寒时妙曼飞舞的雪花打着旋儿久久不肯落下,仿佛在说:我来得不合时宜呀,怎能落在春天的土地上?是呀!春天已经来了,春暖花开和阳光明媚还会很远吗?

无情的瘟疫阻挡着人们拥抱春天的脚步,连上幼儿园的幼童都会给姥姥姥爷打电话说:外面有病菌,我可乖,我不出去玩了!听着这些震彻心肺的童音,我的泪水却要飞出来了,连最爱到大自然里玩耍的小孩也不敢出门了,但是毕竟瘟疫正在消退,真正的春天正在来临。

天渐渐朗润起来,冰雪也开始消融了,不知名的和知名的小草从地皮中钻出来了还四下张望,恍如现在一个个呆在家中隔玻璃向外张望焦急的人们。

是呀!树木花草似乎不知人们正在遭遇灾难,照样依着自然规律发芽拔节开花,以不屈的精神和“春风吹又生”的平常心激励着人们,似乎在说:这没什么,一切都会过去的!

我仿佛看到疫情结束的那一天,人们手拉手走出家门,走出村庄和小区,走进田地和郊野,去享受久违的春天,在如天鹅绒般的嫩绿上翻着跟头打着滚,姑娘们的长发飘散着和着春草,如同浑然一体的勃勃生机的光团在跳跃在旋转。小孩们飞跑着,迎着太阳趁着和煦的东风放起风筝,人们无论男女老少都尽情地放飞心情,忘了年龄忘了时间忘了一切不如意。

是呀!春天已经来了,谁又能挡得住呢?

初冬

今天是星期天,一大早就下起了小雨,十点出门去雕塑公园时,路面已被洒得湿漉漉的,但因为今年严寒比往年来得晚了一些,今天倒是不太冷,风也很小啊,吹在脸上也不太凉,我很快到了雕塑公园门口。

我一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大门口银杏树叶子全黄了,黄得让人心惊,地上也是黄灿灿地铺满了,像金色的地毯一直蔓延到远方。门口更有各色各式造型的菊花簇拥,编成花瓶或编成鱼状,还有屏风样的造型,简直是美轮美奂,令人眼花瞭乱。

进了大门,更是别有洞天,一幅幅美得让人窒息的画面让人驻足。先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接着更有“烟波浩渺,树叶红黄。水波轻披,野鸭竞翔。小雨濛濛,恍若天上。流连忘返,胜似春光”。

有小孩冒小雨在湖边大声呼喊,远处的鸭子引吭高歌,作为回应。此时的我,忘却了世间一切烦恼,逐渐融入到了美丽和谐的湖光景色之中了。突然觉得人世间的美了,原来只要你愿意发现大自然的美,那么你一定会有所体悟有所收斩获,因为自然之中从不缺乏美,而只会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之窗,只要有美好的心灵,那一定会发现大自然原来藏着惊人的美妙和奥秘,当你静下心来,美丽自来,也就是“相由心生”啊!

入冬

也许,今年郑州的冬天来得晚了一些,老天爷给了郑州最后一个响晴的双休日之后,终于在夜间变了脸,她似乎体恤民情,让还没来得及购买厚衣裳的人们趁着双休日抓紧置办,明天就用降温开启冬季模式了。

果不其然,半夜就起风了,已经长熟了的还未采摘的山楂,特别是道边的银杏果撒落一地,还有黄中透红的树叶更是密密地遮严路面,还没来得及掉在地上的飞叶,更是打着旋,和阵阵秋风嬉戏着,似乎不舍树枝的养育,也好像趁机自我表现一下,飘飞着欢呼着,不愿意一下子就坠落地下,尽量延长滞空时间。

一早醒来,看到有些树已秃了头,任凭树枝摇曳,似乎对秋风说:能给的都给你了,你还想怎么样?大多的树梢黄中带绿,甚至是泛红了。特别是片片红叶,以及栾树(灯笼树)上瑟瑟的铃铛,惹人不忍离开,让人有些伤感有些留恋。

地面上又荡起很多尘土,似乎在诋毁人们在前一段保卫蓝天的成果。人定胜天还是顺其自然,又要哲人们苦思冥想一阵子了。

走在路上,北风撕扯着人们的衣服,让逆风的人儿呼吸困难,顺风的人儿则感谢上苍,让他们不用费力就可以走得很快。晨练的人儿也少了,偶尔有几个不怕寒风的锻炼者一路小跑地飘过,这时,小雨星也开始飘洒,是呀,好长时间没有下雨了,空气干燥极了,庄稼地也没墒了,小雨来得真是时候呀!

猜你喜欢
月饼
奇葩月饼大赛!请原谅我的无知
星星月饼
我有一个特别的月饼
花朵形月饼
太阳形月饼
中秋节
一起来做月饼吧!
廉价月饼
欢乐的中秋节
奇葩月饼抢占中秋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