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计时方法小辑

2021-12-27 07:34山东省莱阳市文峰学校
课外语文 2021年32期
关键词:表针铜壶日晷

⊙孙 劼(山东省莱阳市文峰学校)

古代计时的方法不同于今天,一般来说,采用以下方法:

★特定称谓计时法

古人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时;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昔食在日昳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时。日入以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是鸡鸣,天亮的时候,称为平旦或平明。这样,一昼夜的十二段,便有了相对应的说法。

★十二地支计时法

从汉代开始,分一天为十二段,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标示,今天的半夜十一时至次日一时为子时,所以今天有“子夜”一词,如茅盾的小说《子夜》,即以此取名。一至三时为丑时,其余类推。

★五更计时法

古人把一夜分成五更,每更两小时,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五更。如李煜的“罗衾不耐五更寒”中的“五更”便为例证。因为打更时击鼓报更,所以几更又称为几鼓。

★刻漏计时法

除了采用上述的计时方法外,古人还采用刻漏的计时方法。古人把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刻的名称来自测定刻的仪器——刻漏。历代刻漏的种类很多,比如有一种是用四个铜壶由上而下叠置构成的,上边的三只铜壶底部都有小孔,这样,当最上边一只铜壶装满水后,水就通过底部的小孔逐渐地流入下边的各个铜壶。在最下一个铜壶中,装有一个直立的浮标,上边有刻度,浮标随水位的升高而逐渐上升,每一刻上升一个刻度,所以一个刻度所表示的时间就叫一刻。也有的刻漏不是用水,而是用沙子,因此称“沙漏”。

★日晷计时法

古代另一种测定时刻的仪器是日晷,日晷是由一只斜放的有刻度的巨大“表盘”和位于“表盘”中心的一根垂直竖立的“表针”构成的,在有太阳的时候,随着太阳的移动,“表针”在“表盘”不同的刻度上留下阴影,这样就可以知道时刻了。

猜你喜欢
表针铜壶日晷
可收线型多功能万用表的研制
题天台山铜壶滴漏
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针自动码垛系统
简易日晷
一刻钟为什么是15分
日晷的原理及制作
与“日晷”有关的地理问题
12点得一起吃饭
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