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

2021-12-28 01:04王咏铃
南方农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驳岸河道水体

刘 昱,乔 梁,崔 鸣,王咏铃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湖北武汉 430064)

城市河道景观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及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不同的社会背景及不同的应用目的存在差别,城市河道的规划是沿河城市规划的主要课题之一。城市河道既能提供给人们休闲娱乐,又能够保障当地的部分水源供给,兼顾自然环境的优化,也关乎防汛工程、环保体系等各项内容,因此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在宏观角度分析各项利弊之后进行统一规划。

1 城市河道概述

1.1 城市河道的概念

城市河道主要指发源于城市或者是流经城市区域内的河流或者河流段,其中一部分是天然地势原因形成的,另一部分则是人工挖掘的,多年来自然的河流与运河、沟渠连通,逐步发展为现今的城市河道。

当前城市发展中,河道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兼具生态、环境、景观、文化等各个方面,同时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硬性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水争地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城市河道生态空间受到挤压,生态功能逐渐降低,是城市河道规划设计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

1.2 城市河道的功能及用途

当前城市河道建设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具体有如下5 种类型。1)公共参与型河道,多集中于城市的核心区域、中心区域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理区域,周边的业态功能集约、复合、丰富。河道周边地块多为商业服务、高端住宅、行政办公用地,汇集艺术、文化、商务、城市形象展示等多重功能,小空间、大密度,人群种类丰富,公共参与度相比一般区域高,受用地限制,空间布局大小不一,但开放性较强。2)生活服务型河道,多集中于住宅用地之间,周边以城市居住功能为主。单位面积内的人群参与度高,使用时间长,服务对象为河道服务半径内的居住者为主,空间布局较为狭窄,兼具交通及零星的日常活动功能。3)生态环保型河道,多分布在城市的边缘区域和城市的郊野区域,周边服务功能单一,以生态功能为主导,兼具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单位面积内的参与度低,河道周边空间开阔,多以自然的河道形态为主。4)历史保护型河道,多位于城市已建成区域,且大部分位于中心区域,两侧保留历史性建筑、跨河古桥等文化历史风貌构筑物等,兼顾文化、商业、旅游等活动。5)生产服务型河道,多位于城市工业区、产业园区、工业企业、码头集中区域,以提供生产服务功能为主。

1.3 现代城市河道发展的特点

当前的城市河道主要介于天然河道与人工河道之间,主要有以下2 个方面的特点。

1)河道对于人类长期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人们利用河道改造经验将河道改造得更加便利与顺畅。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与河道本身的建筑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不少河道修筑也是以水泥或者石块对河岸进行堆砌,以强化河岸功能且便于后续的清淤及通航。但是这种做法较为传统,会破坏河道原本的生态环境,且水下没有了泥土垫层会削减水体本身的清洁功能,其中微生物、植物及鱼类都难以得到自然繁殖和生长的空间,生态体系会遭受破坏。同时,由于硬化岸边不能生长植物,没有树木或者草丛以供生物进行栖息,河道两岸的生态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同时也会降低了河岸本身自洁功能,河岸抵御洪水的能力也会逐步丧失,造成周边环境系统的脆弱化[2]。

2)由于当前城市发展迅速,城市热岛效应及雨岛效应会导致城市温差提升且降雨量增加,城市大部分以硬实地面为主进行铺设,本身的渗水能力及排水能力就会降低,城市人工进行排水的压力就会不断提升,大部分的雨水排水都会流入河道之中,会提升河道流速及水体流量,当水量超越城市排水功能后就可能造成城市内涝,使得城市防洪抗洪的压力骤然增加[3]。

2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3 个层面:1)在特定区域内以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有形或者是无形的特征形成的区域性景观;2)区域中经常见到的由于远近之间的特殊地貌形成的景观配置;3)一个地区内呈现的所有事物形成的整体,其中包含了人为、自然景观、气候变化、地理走势、历史文化传说等[4]。

城市河道景观的范围是以城市范围而确立的,包含了城市中地理位置、气候变化、城市规划布局及未来发展目标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城市河道景观主要包括小尺度的景观和大尺度的景观两种类型。1)小尺度的景观主要是城市河道景观本身的风景,其中蕴含了河道本身、周边滨水区及河畔的植被区域,小范围的河道景观被划分在小尺度景观之中。2)大尺度的景观涵盖范围则是遍布全城区域之中,其中河流各段的分布及产生的生态效应都涵盖在其中,河道的规划中包含了城市中的市区部分及郊区部分,要将大尺度放在当前城市河道景观整体规划上,将城市内的河道作为整体进行景观建设,要运用生态学、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的资料进行城市河道景观规划工作,有效调整河道景观格局,在保障城市规划的基础上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及人为干扰对水体 的影响[5]。

3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及原则

一个完整、健全的生态系统里,水体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利工程是基于人类对水的功能性需求而设立的,但却往往忽视了水体本身,把水体从生态系统中抽离开,放到一个人工的环境中,忽略了水与岸、坡、绿地及周边建筑的有机联系、河流形态的多样化及河流自身的美学价值。

3.1 城市河道景观的整体布局及定位规划

3.1.1 做好城市河道的前期调研工作

1)对城市河道的水域进行实际调研,其中包括河道自身的宽度、洪水期及枯水期不同的水位、河道断面所处位置、河流基本流速变化情况等。

2)掌握城市河道周边已经存在的建筑布局、结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河道上的堤坝及桥梁,同时还有当地与河道相关的历史文物、文化景观及有观赏价值的建筑物等,要重点标注其中的建筑物完成实际性的测绘工作。

3)对城市河道当前的生态状况进行全面的勘察,其中包括河道中原本的深潭浅滩、生态湿地、周边植物、河道中的道域、河滨处冲击而成的坡地及河道地质环境的调查,要标注地形变化、植物分布及种类,对河道内存续的生态圈数据等有完整而详细的了解[6]。

3.1.2 确定城市河道景观的主题定位

城市河道景观的建筑要符合城市发展的目标,就需要设计相应的主题定位,这也是当前做好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要在分析现场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考虑河道的基础性功能,在保障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确定河道设计的主题。由于当前城市河道都具有较为广泛的流域,可能会穿插在城市的不同区域内,因此在完成系统化的图纸设计时,要以不同城市自身的历史、人文等特色及城市具体的环境进行主题确定[7]。

3.1.3 城市河道景观的平面布局设计

当完成初步的城市河道景观测绘之后,要从实际的地形地貌出发,围绕已经确立的主题及河道的功能进行初步的平面设计。当前不同城市河道的样式、周边环境及人文发展都存在不同,因此需要按照当前城市规划的需求、城市形象目标及现实水利发展情况进行平面布局的设计工作。落实平面布局设计主要做到以下3 个方面的工作。

1)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形、水文地理、自然环境进行平面布局设计。河道本身是由于水流及河道而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自然形态,因此,要结合当前地形,并在保持地形原貌的基础上保持地势原有的形态,而不要单纯地进行河道的渠化。结合当前地势起伏的坡度及景点通路,保障坡度变化符合当前起伏平衡的基本原则,虽然城市在进行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过程中不包含对于周边城市环境的规划,但由于河道贯穿了城市内外的景观,因此要注意互动景致之间的关系,保障景观整体规划,将城市内部及外部的景观都纳入其中,有效增加城市河道景观中自然元素的占比。同时要注意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对于服务区域及周边环境的融合设计,比如健身广场、休闲公园、儿童娱乐及老年活动区等休闲娱乐场所,既要接近市民居住地,又要与城市河道景观建设规划相映成趣。要注意当前城市河道景观建设中城市历史变迁发展在河道周边留下的痕迹,其中包括文化古迹、河滨景观及大范围内历史文化产物的延伸等[8]。

2)城市河道景观要突出平面布局的重点。廊道是河道景观的主要特征,同时对于河道呈现出的连贯性及节点有着重要影响,要关注河道自身历史、文化特征,在保持当地文化的基础上突出主题,作为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亮点。同时要注意城市河道景观整体的通透性,保持汇聚人流的基础上并逐步完善,促使城市河道景观周边的活动区域能够承担当前城市发展脚步。如像具有半开放特征的垂钓平台,应以植物来营造本身的遮蔽效果,同时也要缩减建筑的体量保障整体建筑更加通透[9]。

3)注意城市河道景观中各项功能区域与景观建筑之间的界定,保持人流通畅,避免整体工程出现断裂或者死角,形成连续性极佳的游览路线,充分考虑到城市河道景观沿线之间的关联性,景色要互相映衬,合理把控景点的功能性,同时能够以相互关联的节点为基础控制人流量及游览节奏。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特点,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城市河道景观平面规划的发展,有效避免城市环境、景点安排的雷同,避免建筑物弱化城市自身的发展特色。根据城市地域特征及河道发展需求确定景观设置的位置及名称,保障景点都能够融入到城市河道景观规划之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规划[10]。

3.1.4 城市河道景观中的断面规划设计

河道的断面处理一般都会与驳岸处理及河道功能有强烈的联系,要设计出一个常见的河道保持水位、水量且能够对河滨进行观赏的断面处理方案。以北方城市中的城市河道景观为例,北方平原地区较多,日常水流量较小,但是降雨或者洪涝时水流量会增加,为了做到有效的防洪就需要设置比较宽的河道断面。同时为了解决部分城市内河道断面产生的景观不佳问题,就需要实现多层次的台阶式结构的设计,在低水位处保持整体河道的连贯性,从而满足当前防洪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够为河道中的各类生物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11]。

3.2 城市河道景观规划中水域本身的设计

3.2.1 加强河道景观中对水面及河底的设计

当前保障河流水体的质量最主要的就是保持河道生态环境,其中水面、水底及波光都是河道的自然景观,要充分利用光照映照出水面的自然景观,营造自然景观的亮点。要保障周边的植物不会对水体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在此前提下巩固河岸附近的土壤、保障水体自洁功能的提升、有效抑制暴雨形成的水土流失和保障地下水与河道水流之间的沟通,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的同时降低对水体清洁费用的投入。

此外,水声也能够给予人们美好的美感体验,要在河道附近适当地建立相应的水体建筑物,如水幕、喷泉及水车等,给予人们更多感官上的变化和体验[12]。

3.2.2 建立城市河道景观中的护岸

护岸的主要形态是平面的,能够保障水体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效果,对于岸线改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景观设计规划空间,同时,能够有效增加临水边界的长度,且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功能。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生态驳岸,生态驳岸设计主要是以亲水为基础概念设计出来的,是护岸建设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规划方案,主要采用活木桩及植物纤维垫的方式完成护岸,以保持人与生态环境中的自然协调为主,同时保持水体安全。因此,生态驳岸也在逐步替代传统的土墙或者混凝土河岸[13]。

生态驳岸需要具备一定的抗洪功能,和保持河岸及河流水体之间能够有较强的水分调整及交换,同时要对流水及生物起到保护作用。其主要功能表现在3 个方面。1)能够调节河道的枯水期及水位,生态驳岸采用的材料都是天然形成的,具有更强的渗透性,因此在丰水期来临之际能够形成良好的渗透及水资源存储效应,从而有效降低可能发生的洪水侵害;在枯水期内能够将河岸周边的地下水反渗入河道中,起到调节当地河道水位,补偿枯水期的作用,由于本身不具有固体模式功能,因此具有良好的蓄水能力。2)生态驳岸能够加强水体的自洁功能,当前构成生态驳岸的主要生态元素能够有效减缓河流流速,有效提升泥沙沉积率,从而保障河道水源更加清洁,同时由于其中含有植物成分,也会被生态驳岸吸收或者降解。3)生态驳岸会逐步形成新的水陆生物复合型生态体系。生态驳岸处于滨水区域,与河堤内的植物、生物会逐渐形成完善的生态体系,为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及避难的场所,同时其中的树枝或者草丛能够驻扎鸟类及昆虫,为这些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形成水陆复合模式的生态环境体系[14]。

3.2.3 城市河道景观亲水性建筑的建设

为了加强河道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互,可以建立亲水性设备,保障居民能够与城市河道景观形成有效互动。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亲水栈桥、亲水平台、船舶区、亲水草坪等各项设备,能够给予城市居民足够的亲水空间,增加河道中休闲娱乐的应用效率。

4 结语

当前城市的发展规律是以城市发展目标及城市一体化为基础体系进行的,针对整体区域中的城市河道进行设计,在保障河道本身的生态环境及工程基础上,系统布局地表灰色、绿色基础设施,构筑“蓝、绿交融”的城市生态基底,使土地能够持续提供生态服务,全面提升河道及滨水陆域环境对城市的服务能力,实现由“水域本体”向“水陆统筹”转变。

猜你喜欢
驳岸河道水体
茂名市小东江滨水区驳岸景观更新设计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
——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
环保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河道里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