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马铃薯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2021-12-28 04:03但雨柔崔馨燕尹福强
南方农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染病青枯病晚疫病

但雨柔,刘 铭,崔馨燕,尹福强

(重庆三峡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重庆万州 404000)

马铃薯产业是三峡库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地区确保粮食安全、发展地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解决区域主粮、增收脱贫的优势产业[1]。重庆市地处我国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等都适宜种植马铃薯,马铃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渝东北、渝东南经济欠发达山区,以重庆市巫溪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云阳县、城口县、丰都县等为主,年种植面积3.34 万公顷,约占旱粮的18.2%,总产量60.8 万吨左右,居全国第六,每667 m2平均产量1.086 t[2]。

马铃薯为茄科作物,病害严重会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就重庆市而言,为害较重的病害主要有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和病毒病,其中又以晚疫病最为严重。仅以丰都县2020 年春马铃薯为例,晚疫病累计发生0.373 万公顷,占春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7.61%,为害极为严重。因此,做好马铃薯产区主要病害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1 马铃薯晚疫病

1.1 症状

晚疫病病菌可以侵染马铃薯的叶片、茎、叶柄和块茎。叶片染病一般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先在叶尖或边缘出现小水渍状的绿褐色斑点,周围有较宽的灰绿色晕状环;湿度较大时,病斑迅速扩大为深绿色至深棕色的大斑,边缘呈灰绿色,边界不清,常在病健交界处产生一圈稀疏的白色霉斑;空气干燥时,叶片干燥、破裂或收缩,病斑变成褐色。茎和叶柄感染后多形成长短不等的不规则棕色条纹,严重的则茎部变黄坏死,叶萎缩卷曲,最后整株枯萎;空气潮湿时,病斑处产生白色霉状物。薯块染病初期出现浅褐色斑点,后期变成不规则的棕色至紫色斑点,凹陷,边缘不清,病变部位皮下马铃薯肉变为浅褐色至深褐色,严重时薯块腐烂[3-4]。

1.2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是防治晚疫病的重要措施,可因地制宜地选择渝薯1 号、鄂薯5 号、渝薯3 号、费乌瑞它、青薯9 号和希森6 号等晚疫病抗性强的品种。

2)选用无病种薯,带药移栽。晚疫病的发病来源是种薯带有晚疫病菌,成为第二年的传染源,选用无病种薯可大幅降低晚疫病发病率。同时,可在播种前使用2 g 的25%甲霜灵·锰锌兑水1 000 mL,然后均匀喷洒种薯上,晒干后再播种,或把种薯放入薯与水比例1 ∶4 的40~50 ℃的水预浸1 min,再放入60 ℃水中浸泡15 min。

3)加强栽培管理。马铃薯种植应选择地势高、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施足基肥,适时早播;可采用垄作双行栽培,在提高密度的同时,有效增加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

4)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做好大田病害监控,中心病株出现后,应及时拔除,并在中心植株周围重点喷施药剂,可选用25%甲霜灵或50%代森锰锌800 倍液,或64%杀毒矾500 倍液喷雾,也可用1 ∶1 ∶150 的波尔多液喷雾,10 d 左右喷1 次,连喷2~3 次,喷叶面的同时,对叶背及地面也要进行药剂喷施。不同药剂交替使用,防治效果更好。

2 马铃薯早疫病

2.1 症状

马铃薯早疫病俗称夏疫病、轮纹病或干斑病,马铃薯早疫病与晚疫病有相同之处,但他们发病症状又有很大区别。早疫病为害叶片时,叶片先出现褐色圆形斑点,后期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明显,有清晰的同心轮纹,病斑褐色至暗褐色,有时外缘有较窄的黄色晕圈;发病多时病斑可连接成不规则大形枯斑,使叶片局部枯死,严重时叶片全部枯死,病斑上可产生少许黑色霉状物。茎或叶柄染病后出现线条状褐色病斑,稍凹陷,病情发展后形成灰褐色长椭圆形斑,严重致茎、叶枯死。薯块染病后出现稍凹陷的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使病斑皮下薯肉呈干腐状[5]。

2.2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目前,抗马铃薯早疫病抗性强的品种较少,重庆各马铃薯产区可选择渝薯1 号、渝薯3 号、渝薯6 号和鄂薯5 号等品种种植。

2)精选种薯。选择薯块完整、无冻伤、薯皮光滑、无病虫害、色泽鲜嫩的薯块作为种薯,剔除有裂痕、薯皮老化、芽眼突出、皮色暗淡的薯块。

3)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寄主抗病能力是防治早疫病的主要栽培措施,选择土壤肥沃田块,增施有机肥,及时灌溉促进植物生长健壮,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侵染来源。

4)药剂防治。单剂可选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 000 倍液;也可使用复配制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000 倍液,或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500 倍液对植株进行喷雾,每隔7 d 喷施1 次,连喷2~3 次。此外,要交替轮换或混合施用不同药剂,以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3 马铃薯青枯病

3.1 症状

青枯病是土传性细菌病害,一旦发生难以控制。病害感染植株由下向上逐渐发展,发病初期,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植株下部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恢复,发病2 d 后,萎蔫不再恢复,4~5 d 后虽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变为褐色,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浑浊污汁。块茎染病后,程度轻时不明显,染病较重时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黏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严重时外皮龟裂,髓部溃烂如泥质地[6]。

3.2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青枯病的最佳方法,可选择青枯病抗性较强的渝薯1 号、渝薯3 号和渝薯5 号等品种种植。

2)实行轮作耕种制度。连作会使土壤青枯病菌得到生存与延续条件,使马铃薯易从耕作层面染病,实行轮作可进一步清除隔生苗以及确认染病的马铃薯植株残体,降低青枯病染病风险。

3)加强栽培管理。提倡垄作,减少平作,降低土壤湿度;青枯病病原菌从马铃薯植株根部伤口侵入,需重视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病,以减少根系虫伤,降低发病率;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多施农家肥、有机肥、复合肥,减少尿素用量。

4)药剂防治。当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并对周围土壤进行消毒,可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消毒。发病初期可用77%可杀得400 倍液或农用链霉素或农用抗菌素120 按3 000~4 000 倍、25%络氨铜500 倍进行灌根,每株300~500 g;对田间发病株达80%以上,没有生产管理价值的病株进行毁种。

4 马铃薯病毒病

4.1 症状

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一般可使马铃薯减产20%~50%,严重的达80%以上,主要包括花叶病毒病、卷叶病毒病和纺锤块茎类病毒病(束顶病)。花叶型病毒病轻时植株生长正常,但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匀,会出现叶卷曲或不平的现象;感病重时叶、茎、叶柄出现褐色坏死病斑,叶片变小皱缩,花叶现象出现严重,薯块小。卷叶型病毒病使植株叶缘向上弯曲,病重时呈圆筒状。束顶病会使受害植株分枝少且植株直立,叶片上举小且脆,常卷曲形态,叶片与茎呈现锐角[7-8]。

4.2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抗病毒育种十分繁杂,很难获得具有多重抗病毒能力的马铃薯品种,应因地制宜选择与当地主要病毒种相对应的马铃薯品种。在重庆市,马铃薯病毒病症以花叶型为主,部分病株表现为多种症状的混合型,可选用的品种有渝薯1 号、渝薯3 号、渝薯6 号、渝薯8 号和鄂薯5 号。

2)推广脱毒良种。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种植过程中,病毒可通过种薯无性多代的繁殖过程逐年累积,从而导致种薯退化,产量和品质下降。脱毒种薯的应用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使用马铃薯脱毒种薯与普通种薯相比,一般能增产30%~50%。

3)加强栽培管理。良好的栽培管理有利于促进马铃薯提高产量,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防止种植密度过大;合理配施肥料,定期清除杂草,以提高马铃薯植株的抗性。

4)及早防治蚜虫。马铃薯病毒病主要是种薯带毒和蚜虫传播,对蚜虫传播的非持久性病毒需防早防好,防治蚜虫药剂可选用46%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

5)药剂辅助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洒防病毒制剂,可选用1.5%植病灵K 号乳剂1 000 倍液或20%病毒A600 或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 倍液等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10 d 施药1 次,连喷3 次。

猜你喜欢
染病青枯病晚疫病
偶感
新型生防菌组合防治烟草青枯病田间药效评价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烟草青枯病防治研究进展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我国番茄晚疫病危害及流行病学特点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活着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