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滇藏木兰保护对策探讨

2021-12-28 04:03罗一然张玉信杨忠文李雄军杨锐铣
南方农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境木兰大理

罗一然,张玉信,杨忠文,李雄军,杨锐铣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滇藏木兰为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其自古就在大理分布,且芬芳馥郁、花型秀丽,有大理四美景之—“上关花”的美誉[1]。滇藏木兰属于极小种群植物,其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植物。由于云南省独特的生境,加之人为干扰和地理环境破坏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野生植物分布呈现出种类多、数量少、分布狭窄的特点,滇藏木兰的生境被不断压缩,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再现“上关花”是提升大理旅游形象、促进大理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果一种植物消失,往往会导致另外多种生物的生存危机[2],因此开展滇藏木兰的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1 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设立保护小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对于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有重要意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充分维持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避免了濒危动植物基因的流失,有效保护动植物的同时,还保障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及稳定。

从20 世纪开始至今,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增加了一倍,数量已经突破2 000 个。目前,云南省有超过160 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建成21 个,包含多个以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例如,以冷杉、龙女花为代表植物的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喜马拉雅红豆杉、滇桐等为代表植物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干热河谷为代表的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华盖木为代表的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滇藏木兰在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宝台山森林公园有分布,可以依托森林公园为其设立一个保护小区加之科学的管理,进而很大程度上对滇藏木兰资源保存作出贡献。滇藏木兰为极小种群物种,应明确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及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机制问题。保护小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测可以按照《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小区技术规程》和《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技术规范》实施[3]。

2 近地保护

近地保护是一种介于就地和迁地保护之间的一种形式,简而言之就是在与濒危植物生境相似的“近地”建立一个保护区。其强调在建立人工种群、增加种群数量的同时,尽量将保护地区的生态因子、立地条件还原为与原生地区相一致,以保持自然生境对新建种群的支撑能力。云南省大多数地形为复杂的山地,尽管不远的距离内,也可能因高度差较大造成不同的气候环境,因此在云南开展近地保护具体要多近多远,还需根据环境相似的原则综合考虑。

滇藏木兰近地保护基地内应充分保留原生植物,尽量不改变原先环境,以穴状、块状翻垦造林地,直接定植人工繁殖的滇藏木兰建立新的种群。近地保护的关键是建立滇藏木兰的人工种群,可采用多种年龄结构、遗传多样性高的滇藏木兰构建。保护基地内植株布局要合理,栽培养护管理要精细,防止近亲间交配、环境饰变等因素降低遗传多样性,干扰育种进程[4]。

3 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实质就是将濒危野生物种以引种的方式迁出原生地,栽植到植物园、保护区、繁殖圃等人工环境,进行精细的管理以达到扩大群落的目的,对于大多已经失去繁育生境的植物,迁地保护是对其拯救的主要途径。云南省有多个单位从事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工作,经过多年的引种、繁育研究,成功进行迁地保护的案例已不在少数,迁地保护已经成为云南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法。

通过移栽野生滇藏木兰苗木到保护点,或进行实生繁殖、无性繁殖获得种苗,可以建立和扩大滇藏木兰种群。迁地保护基地内的管理措施要针对滇藏木兰进行配套,确保滇藏木兰的生长得到足够的人工管护,加强对种质资源的保存,做好引种谱系档案记录工作。目前,将滇藏木兰引种移栽至植物园中,是拯救滇藏木兰的一种有效措施。

4 种苗繁育

目前,野生的滇藏木兰已经非常少见,现人工种群规模非常小,基因交流少,造成结实母树稀少,幼苗严重不足。在自然条件下,木兰属植物多为雌雄异株的植物,常因花期不遇的问题促使实生繁殖比较困难,而采用常规无性繁殖方法进行繁育时,常遇到成活率不高、砧穗亲和力低、扦插生根率低等问题[5]。因此,采用繁殖速度快、系数高的组织培养技术将是拯救和扩繁濒危滇藏木兰的有效手段,且组织培养技术还是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技术基础,可作为滇藏木兰贮藏种质资源的方法。木兰属植物为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理化性质复杂,组织培养的难度更大且需要更多的时间摸索,即便培养成功,在推广应用时也要考虑生产成本,产业化应用难度大。木兰属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往往伴随灭菌难、褐化、愈上组织分化困难、生根难等较难克服的问题[6],当前木兰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工作重心主要还是要建立起和草本植物一样比较高效的再生体系,这样更有利于全面研究木本植物植株离体再生机制,深入了解植物的遗传变异,同时摸索更多木本植物再生的其他方式,多角度地分析阻碍木兰属植物组织培养的问题。目前,关于滇藏木兰组织培育研究还未见报道,滇藏木兰种子昂贵且采种困难,加强对滇藏木兰组织培养的研究,建立滇藏木兰高效快繁体系,将是克服当前种苗稀缺问题的有效思路。

5 加强宣传和研究,提高保护水平和意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不断加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了许多动植物生境的破碎。近年来,各种法规陆续出台,公众的环保意识得到显著提高,濒危植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保护工作难以做到全面覆盖,许多植物的处境仍然不容乐观。为了切实保护滇藏木兰,各地应进一步落实国家对濒危植物保护的法规,严厉打击盗伐盗挖等现象,加强对滇藏木兰的宣传,提高社会的保护意识。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滇藏木兰生理研究,开发和革新育种技术,培养专业人才;上级主管部门应尽快批准有关项目的立项,项目团队开展计划的同时,应加强与科研中心和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依托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拓宽滇藏木兰的保护途径,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要加强与其他省份乃至国外濒危动植物保护平台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进滇藏木兰保护体系的建设,提高滇藏木兰的保护水平。

6 结语

对滇藏木兰进行保护和研究是避免生物群落平衡遭到破坏,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工作。根据滇藏木兰的特性制定一套防护措施,防止滇藏木兰的灭绝,将增加国家物质资源的储备存量和选择空间,如能在城市条件下引种驯化成功,将进一步丰富园林绿化植物资源库,促进城乡美化,推进云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生境木兰大理
木兰剧片段展示
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做梦都要去大理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大理好风吹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Mulan Mulan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