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森林调查与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

2021-12-28 04:03严光付
南方农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源管理森林

严光付,周 伟

(筠连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川宜宾 645250)

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有了较大发展,但现代工业对于生态环境有较强的破坏性。在传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经济总量的提升,却忽略了经济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随着当前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态型社会的发展。森林调查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前期工作,是为了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通过森林调查,能掌握森林资源实际情况,并作出科学评估,有助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进行森林资源的有效监测、保护及开发。

1 森林资源调查的内容和方式

1.1 森林资源调查的概念

森林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是需要在一定条件和时间内才能保证自身的稳定发展,人类的过度索取很容易造成森林资源减少,降低森林修复能力。因此,必须对森林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数据调查,了解区域范围内动植物相关信息,并有效推断出森林资源的生长情况及消耗情况,杜绝过度消耗和过度开采。同时,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结果也可以制定相应的开发政策及手段,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增长与社会需求相匹配,这样不仅有助于地方的经济增长,也能提高林木的社会效益。目前的森林资源调查可分为目测调查、抽样调查及地理信息系统调查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其他的应用技术也在不断融入,其技术界限越来越模糊,而综合技术逐渐显现其行业优势[1]。

1.2 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的内容

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从宏观到微观分为3 类。一类调查是国家对森林资源的宏观调查,以便于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未来发展政策,是维护国家战略储备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数据基础。同时,一类调查也能有效维护国家的生态稳定,是我国进行长期生态布局的重要环节。二类调查是区域性的地方部门调查工作,相较于一类调查更加细化,同时也会根据调查结果对区域性的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但是随着当前生态经济理念的推广,二类调查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增长,坚决杜绝乱砍滥伐现象,保持生物多样性。三类调查是森林资源的作业设计调查,与森林经营和管理有密切关系,主要是对森林的经济创收进行记录和数据更新,包括对林木积蓄量和出材量的调查核算。三类调查的工作任务量较大,更多的是对地区木材进出量的精准度核算,需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完成。

1.3 森林资源调查的方式

我国目前的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将森林划分为林业资源用地和自然资源保护区两类,不同种类划分,其森林资源的调查手段也不尽相同。在林业资源用地调查过程中,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技术以及目测调查技术,两种技术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观测点或区域进行有效观察再通过局部数据进行推算,同时也要求所调查地区的森林资源分布较为均匀,否则可能出现较大误差。自然资源保护区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调查,并配合无人机勘测、卫星监控、高清远程摄像头等手段。一般而言,自然资源保护区内的树木禁止砍伐,通过这样的调查技术主要是运用科学的专业运算,推断未来的保护区内生态走向,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预防,为自然资源保护区“保驾护航”[2]。

2 推进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措施

2.1 提升森林调查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森林资源保护不仅关系到生态社会的建设以及人们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与区域性的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因此要科学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掌握森林的基本情况。建议相关部门提升工作小组的森林调查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由组长带领组员完成工作,落实各自分工,保证责任制度可以追查到人。对于表现较好的工作小组,要在物质和精神上进行嘉奖,以此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同时也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森林调查工作的思想教育培训,促使其服从上级指挥,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经验优势,为我国的林业发展献计献策。

2.2 提高调查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

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本身较为烦琐,而且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为了保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要不断进行工作经验积累,因此在人才选拔上要注重其适应能力。另外,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工作模式并不能满足当前森林调查工作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队伍综合素质,还要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尤其注重互联网及相关产业知识的培训,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只有考核通过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才可从事森林资源调查工作。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培训来提高人员素质,为我国的森林调查工作做好相应的人才储备[3]。

2.3 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

森林调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森林调查工作必须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作业培训。建议定期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不断探索和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理念,为员工的工作保驾护航。同时,安全教育要与其他技能教育相区别,设定专门的考核体系作为重要的教育指标,同时也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具或药品,要以预防为主,并针对可能遇见的突发情况做好安全预案,并定期进行考核查验,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4 保障工作经费及时到位

森林资源调查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而且资金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1)地方政府要明确自身的职能,为森林调查工作进行专款调拨,同时建立资金专款监管账户,实行透明化监管,并接受大众监督。2)地方性的资源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引入社会资金参与,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为森林多元化发展探索新路径。3)森林调查工作要根据往年经验和预期进行资金使用计划安排,并提前进行报备,以免工作过程中出现资金不足或资金超额问题,避免因资金问题出现工作进度滞后或工作质量不达标情况[4]。

3 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加强对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视

我国传统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没有强调生态保护,很多人员缺乏监管意识,对于乱砍滥伐现象没有明令禁止,导致森林资源急剧减少,同时也存在资源浪费问题,给森林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而且短时间内无法恢复。一些地区由于过度砍伐,甚至出现了沙化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效能,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意识,注重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教育,同时也要加强监督政策,解决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注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杜绝乱砍滥伐现象,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资源有效监管。

3.2 落实林权登记发证政策

我国在传统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往往是派出专人对某一片林区进行调查以及管理,这种方式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对现代森林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必须采用科学的方式,如落实林权登记发证政策。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落实林权登记发证政策,能够明确责任人,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能更好地确定相关责任人和负责人信息,并对其进行追责处罚,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5]。

4 结语

生态系统是一个闭合的内循环系统,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的家园。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依靠树木等相关资源,但是要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索取,不能打破生态平衡,否则会对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造成双重打击。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推进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利用调查数据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找到社会发展与生态健康之间的平衡点,推动我国林业工作更加完善,为发展生态型社会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资源管理森林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