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

2021-12-28 04:03
南方农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畜产品检测质量

孙 榕

(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陕西榆林 719000)

畜产品安全检测,是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食品安全法规,对各种食用畜产品及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用的药品、饲料和添加剂进行规范、准确检测的一个过程[1]。畜产品主要是乳制品、肉制品及其他动物制品等,因此畜产品安全检测范围较广,不仅要检测养殖阶段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要对农贸市场、超市等销售的畜产品进行检测。同时,安全质量检测的重点不只是违规药品、药物残留使用问题,还要检测畜产品营养是否合格。通过安全检测,检测养殖投入品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养殖标准,才能够合理控制其产品质量。安全质量检测直接关系到养殖业发展,更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加强基层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提高检测准确度,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1 基层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统一的安全检测标准

在生产、屠宰、销售畜产品等整个过程中,需重点检测产品质量[2]。因检测内容较为繁杂,需多个部门积极协作。然而,由于缺少统一的安全检测标准,再加上部门之间交流不畅,无法共享检测信息,漏检、交叉检测的现象较为常见。

1.2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完善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完善,各种质量不符合标准、未通过检测的畜产品便流入市场,直接影响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因化验检测设备较为匮乏,难以对药物残留进行有效检测,进而增加了生产环节检测的难度[3]。

1.3 基层畜产品安全检测队伍不稳定

基层畜产品安全检测人员不稳定,素质较低,理论知识不扎实,未熟练掌握各种检测技术与方法,畜产品安全检测能力及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同时,实践操作机会较少,技术不够熟练。据了解,一个月一般只开展两三次实验,难以确保安全检测的准确度[4]。

1.4 测试样品采样不规范

1)采样记录不完整,信息不够准确,填写不规范,未要求采样单位进行签名[5]。2)部分采样单位只是重视完成的样本数,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3)仪器使用记录不全,缺少填充与补充的情况,不注重设定仪器使用记录的意义,一旦发现异常状况,如仪器损坏,便难以追溯。

2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优化措施

2.1 统一标准

1)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部门应积极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制度实施,针对互相矛盾的技术标准,应迅速上报上级单位,确保检测质量。2)各部门应构建畅通联动机制,积极配合执法,不仅可提高检测效率,而且还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获取社会大众的信任。执法部门应增加打击力度,及时查处与收缴漏检的“三无”产品,确保畜产品的安全。监督部门应全面掌控畜产品质量的每一个环节。3)制定政府、企业及监督部门三方统一标准,该标准具有一定的可信性[6]。4)企业基于自身产品特征,对可能存在有害物质的产品进行直觉检查,并主动为相关部门提供质量标准。政府部门基于有关政策,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补贴,这不仅能够提高检测水平,而且能够对成本售价进行有效控制。企业内部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计划,并对重点工序制定严格的规定,且真正落到实处,出具规范、准确的质量检测报告。

2.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对于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而言,需政府大力扶持[7]。为确保这项工作有序开展,各级政府应积极扶持,立足于实际情况,适量增加资金投入,制定专项检测资金,并积极引入最新的检测仪器设备,进一步强化检测能力。针对偏远贫困地区,可从政策、资金、检测设备等多方面扶持,切实加强贫困地区畜产品质量检测。如大型生猪养殖基地,每一阶段为市场提供3 000 kg 生猪,对此政府应增加财政支持,全面检测其质量,保证生猪产品符合标准,避免问题猪的出现。

2.3 强化法律和制度保障

1)基于畜产品特征,科学立法,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执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8]。在维持执法体系稳定的前提下,应把握最新技术动态,对于可能出现的有害物质,可增加更加明确、严谨的法条,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2)制定法律时,应对执法效率及成效进行充分考虑,合理规定检验物质、检验期限和送检时间等,尽力地提升检验能力。3)在法律法规引导下,地方与企业基于自身情况,制定地方法规及内部制度,但不得同法律精神相违背。4)制定制度前,应加强调研,保证其更好地促进检测能力的提升。5)通过改革机构强化制度保障。设置机构前,应进行可行性论证,预防出现冗余现象。设置后,应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并采取直线型职能模式进行领导,避免出现令出多门、规范庞杂的情况,确保机构规章制度及指令来源的额唯一性,进而提高检测结构的准确性及可信度。6)设置与改革机构工作不只是局限于检测部门,畜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与缓解都必须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金。特别是确保原材料的安全,因此兽医体系部门应重点改革。

2.4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制定基层畜产品安全检测队伍能力提升计划,循序渐进增加人员数量,强化检测技能,构建核心指导团队,并注意业务带头人的培养,采取分层培训方法,逐步强化检测队伍整体能力。同时,采取形式多样、分层次、分类别地加强检测人员综合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做到学以致用,不断强化其履职本领,促使其成为检测新能手,有效阻隔有害畜产品进入流通、屠宰及销售环节中。

2.5 制定漏检规避方案

畜产品漏检是诱发质量问题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制定针对性有效的规避方案,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对于大型养殖场,应安排专人检测,预防出现漏检行为。针对分散的养殖户,应做到全面检测,及时跟踪与检测,可采取定点检查的方法,避免出现安全问题,一旦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同时,加大惩处力度,对于逃避检测或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商户,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警醒广大商户,促使其高度重视安全质量问题。方案制定时,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细致分析特殊情况,科学合理进行处理。

2.6 加强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安全教育

在整个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畜产品生产经营人员安全意识尤为关键。对此,1)相关单位应加强畜产品生产经营人员安全教育,积极沟通与交流,引导其摈弃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强化其安全意识。2)加强源头管理工作,指导农户尽量从正规渠道购买畜禽,不得购买自身带病的畜禽。3)加强追溯管理,指导畜产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养殖档案,建立购销货台账,为追溯工作提供可靠信息。4)指导畜产品经营者对农畜产品进行规范管理,不得乱用药物及添加剂,保证产品无公害、绿色、安全,进而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3 结语

新形势下,基层畜牧业迅速发展,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及消费者生命健康。对此,政府及社会高度重视,设立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并予以政策、资金的支持,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且设立统一的检测标准及完善的制度,逐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

猜你喜欢
畜产品检测质量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控制措施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蒙古国消费者购买畜产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质量投诉超六成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