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2021-12-28 04:03郭逢军
南方农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耳病致病性猪群

郭逢军

(隆回县滩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邵阳 4222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属于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和高致死性的特点,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诱发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在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体上均有可能发生,其中多发生在妊娠母猪与仔猪群。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病毒性感染病,母猪发病时会出现繁殖障碍,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等特征,仔猪发病时具有呼吸困难特征,且死亡率较高,常常还会伴随其他病原感染,严重时会对猪业造成较大危害。因此,需要了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并结合流行特点做好综合防治工作,有效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

1.1 流行特点

猪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品种、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猪体均可能会发生,其中最为容易感染的是妊娠母猪和30 日龄内仔猪。该病发病后具有“三高”特点,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妊娠母猪感染后流产率高[1]。该疾病大多发生在高湿、高温季节,同时在其他季节也会零星发病。该疾病的主要传染源有感染猪、康复猪、母猪流产死猪胎,其中感染猪会引起长期病毒血症,持续感染而排毒,即便临床症状消失56 d,还可能向外排毒,以至猪群中病毒反复传播,很难实现根除。该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生殖道垂直传播、精液水平传播。隐性感染猪引入到猪群中时,在应急情况下会排出病毒,且通过口鼻眼、粪便等途径感染其他易感猪体。公猪在同群间通过精液传播疾病,怀孕母猪在感染病毒以后,经过胎盘感染胎儿,致使繁殖障碍。此外,部分禽类携带病毒也会成为传播媒介。

1.2 临床症状

该疾病会损伤猪体的生殖系统与呼吸系统。1)患病母猪临床症状表现为繁殖障碍,经产与初产母猪表现有高热(体温在40~41 ℃)、厌食、精神萎靡和呼吸困难,部分母猪乳头、耳朵、腹部、外阴和胃部发绀,最为常见的部位是耳尖,怀孕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病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死产率高达80%~100%。2)患病仔猪临床症状表现为眼睑水肿,特别是乳猪发生率可达到100%,病死率超出50%。3)新生仔猪表现有高热,体温可超出41 ℃,嗜睡,精神萎靡,呼吸困难;部分仔猪肌肉震颤,后躯无力,无法站立或者是共济失调。4)育成猪具有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体温高达41 ℃,食欲减少或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常常由于激发猪巴氏杆菌病、猪瘟、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导致死亡。5)患病公猪发病率较低,在感染后通常体温不会上升,很少会出现双耳皮肤变蓝的症状,具有呼吸困难、厌食、消瘦等表现,性欲降低,精液品质降低,射精量减少。

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药物治疗

针对病情较轻的猪群,可以利用以下药物治疗措施:注射治疗,选择复方三氮咪、链霉素、苄星青霉素、复方柴胡、抗病毒Ⅱ号混合物,其中复方三氮咪剂量控制在0.1 mL·kg-1,链霉素剂量控制在1 i.u.·kg-1,苄星青霉素控制在10 i.u.·kg-1,抗病毒Ⅱ号混合物中含有20 mg·mL-1黄芪多糖,3 d 为一疗程[2]。

针对以喘气为主要病症的猪群,可以利用以下药物治疗措施:选择卡那霉素、苄星青霉素、抗病毒Ⅱ号混合物,其中卡那霉素剂量控制在10 i.u.·kg-1,苄星青霉素剂量控制在10 i.u.·kg-1,抗病毒Ⅱ号混合物中含有20 mL黄茗多糖,浓度控制在20 mL·mL-1,3 d 为一疗程。

针对以拉稀与喘气为主要病症的猪群,可以利用以下药物治疗措施:选择复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抗病毒Ⅱ号混合物,其中复方恩诺沙星剂量控制在5 mL,浓度保持在10 mg·mL-1,卡那霉素剂量控制在10 i.u.·kg-1,抗病毒Ⅱ号混合物中含有20 mL 黄茗多糖,浓度控制在20 mL·mL-1,3 d 为一疗程。

针对治疗后反复发作的猪群,可以利用以下药物治疗措施:在猪群经过上述治疗后,仍然反复发作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猪个体,可以静脉注射2 g 辅酶A,20 mL 黄茗多糖,10 mL 肌苷,8 mL 维生素B12,20 mL板蓝根,200 mL 50%高渗葡萄糖,每天一次,7 d为一疗程。

2.2 消毒工作

根据相关实践表明,消毒方法利用得当,可以有效杀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1)猪舍消毒。可以利用甲醛熏蒸消毒的方法,先把猪舍密闭,混合7~21 g·m-3高锰酸钾和14~42 mL·m-3福尔马林,放入容器中,进行熏蒸消毒。在消毒过程中,猪舍温度应控制在15 ℃以上,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消毒后,猪舍门窗应密闭7 h 以上,最后把门窗敞开,通风换气,对不良气味进行消除。还可以利用5%漂白粉溶液,对猪舍进行喷洒或利用94%氢氧化钠的粗制碱液,对其加热,配成1%~2%的水溶液,对猪舍进行喷洒,喷洒以后6~12 h 用清水对猪舍进行冲洗[3]。2)车辆、笼架消毒。可以利用5%漂白粉溶液,或者是含有94%氢氧化钠的粗制碱液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和猪舍消毒相同。3)场地消毒。屠宰场、运动场、食品厂,可以利用含有94%氢氧化钠的粗制碱液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和猪舍消毒相同。

2.3 防疫工作

在防疫工作中,需要严格根据农业部门颁布的疫病免疫方案要求和严格根据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程度开展[4]。免疫疫苗应使用经过农业部批准的生产厂家生产的,且带有批号的疫苗;免疫接种时应由兽医技术人员操作或者是在兽医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根据说明书规定的用法和用量进行。针对商品猪,在仔猪断乳后,需要立即初免,剂量控制在2 mL/头;如果是疾病发病地区,需要在初免后1 个月,再次进行1 次免疫。针对种母猪,在70 日龄以前,免疫程度和商品猪相同;在70日龄后,每次配种前需要进行1 次加强免疫,剂量控制在4 mL/头。针对种公猪,在70 日龄以前,免疫程度和商品猪相同;在70 日龄后,每隔4~6 个月,进行1 次加强免疫,剂量控制在4 mL/头。

2.4 饲养管理

1)坚持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疫病控制,如果发现患猪需要及时划定疫区,进行隔离和消毒工作。需要注重交易市场与贩卖运输管理工作,注重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工作,避免患猪上市,必要时可以对交易市场进行关闭,不允许流通。2)养殖场可以利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形式,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进行封闭式管理。如果需要从外引进,需要在非疫区购买,需要保证猪体具有检疫证明,且对引进猪进行14 d 以上的隔离饲养,在保证猪体健康后才可以同群饲养[5]。3)注重猪舍通风工作、高温季节进行防暑降温、冬季进行防寒保暖。及时彻底清除猪舍粪便,堆积密封发酵。4)在饲养过程中,不允许将猪和鸡、鸭等动物混养。有条件的养猪户可以利用封闭式的管理,对猪舍进行通风降温,保证猪舍干燥,提供给猪体充足营养和水分,喂养全价优质料,对各类猪群饲养管理进行细化,尤其需要注重繁殖母猪与仔猪的养护,避免受到各种应激因素影响。

2.5 及时报告疫情,灭源净化

如果发生疫情,需要立即上报给相关部门,及早确诊、处置、扑灭,无害化处理死猪,特别是农村养殖户,如果发现猪患传染病,需要及时隔离病猪,不允许屠宰病猪与食用病猪肉和死猪肉。针对病死猪,需要严格按照“四不准”处理,即不准宰杀、不准出售、不准食用、不准转运,无害化处理死猪。

3 结语

注重研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提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控制有效性,还可以有效促进猪养殖业健康发展。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工作属于一项系统性工作,任重而道远,若仅仅凭借常规药物实施对症治疗,无法保障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并基于此,利用综合防治措施,做好消毒、免疫、检疫、饲养管理等工作,从根本上保证防治效果,促使猪体健康发育。

猜你喜欢
耳病致病性猪群
高致病性FAdV-4分离株fiber2结构蛋白表达和细胞内定位的分析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猪蓝耳病临床诊断与综合防治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猪蓝耳病发病的特点及防治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