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和实施建议

2021-12-28 04:03罗小容
南方农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机械化现代化农民

罗小容

(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30)

近年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不断被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支撑,可有效改善我国乡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作为农业发展大国,农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基础,这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而机械化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机械化可为农业发展带来重要的契机,在智慧农业利用方面,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也不断增加。当前农业发展中,需要依靠机械化实现乡村农业向现代化、智慧化方向靠拢,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

1 农业机械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和意义

1.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但发展模式仍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由此不断暴露出当前农业生产的劣势,成为农业向现代化跨越发展的障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机械化生产成为必然要求,也是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福音,标志着农业发展必须借助机械化,以此来实现智慧农业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现阶段,机械化在我国不断发展,不断成为自动化、现代化和科技化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应用于现代农业发展中,可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强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加强乡村振兴[1]。实施机械化农业发展,主要方向有2 个。1)加强农业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机械化能促进土地整合,以此种植大面积的经济作物,并加快播种和收割速度等。2)农业机械化加快了农业合作。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合作社成立的重要工具,其可聚集具有经济基础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成立现代化农业合作社,促进农业不断向现代化转型,以此来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1.2 农业机械化是农民富裕的重要手段

当前社会环境中,农业发展仍处于传统发展模式状态,尤其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更是如此,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无法适应农业发展要求,流入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务工,导致乡村农业处于一种滞后的发展局面。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时代的到来,这一局面有所改变,利用农业机械化,能够转变原有的农业经营模式,让农民从原有的手工作业模式中脱离出来,进而在提升自身农业机械化使用水平的基础上,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共同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有较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象,机械化在农业方面发展迎合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要求,在养殖业、种植业和农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成果,有效促进了农民经济增收,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

1.3 农业机械化可推动力乡风文明建设的开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民思想转变,缩短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同时还能促进乡村文明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利用机械化发展农业,能够转变农民的思想认知。将机械化工具应用于农业生产后,无论农民是否拥有机械化工具使用能力,都会转变对机械化生产的认识,进而根据现实所需学习各类机械化技术,并将其逐渐融入现代化农业管理和作业中。2)能够转变农民的工作角色。采用机械化发展后,实现了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将一部分农民从传统耕作中解放出来,到城里务工。剩余的部分留守农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其会借助机械化工具,组成小农经营生产群体,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尤其对于拥有机械化设备的农民来讲,会从之前的作业人员转换成管理人员。3)赋予农业智慧,推动乡村发展走向繁荣。机械化技术在乡村的应用,彻底改变了手工作业模式,形成了新的乡村新兴产业,加快了农村农业专业合作设的成立,促使乡村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3]。

2 乡村振兴战略中实施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2.1 着力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

针对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应综合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近几年,我国各地都在围绕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导航等高技术进行研究,并努力把这些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化作业中,以此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效益。例如,新疆兵团利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来控制车辆进行播种,实现了夜间的高质量作业。这类机械化操作模式突破了甘蔗收获和机器类型的“瓶颈”,提高了甘蔗生产效率。因此,应着力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2.2 着力抓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建设县、乡和农机用户或专业合作社的层级性服务网络,加强联动性建设。2)提升机械化应用程度。作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工具,机械的普及度相对较高,与此同时,机械的种类也较齐全,因此应针对性地将机械使用与农业发展进行结合,努力提升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3)扩大服务范围的整体覆盖面。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农业耕作、管理和收割等服务时,也应不断向农民传授相关的生产与应用技术,这能够促进农民对机械化的认识。4)提高机械化使用效率。对于机械化的应用发展来讲,与传统农机或工具相比效率是其主要优势之一,因此可充分利用机械,在提升机械使用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4-5]。

2.3 着力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

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来讲,政府能够运用“无形的手”对各方利益进行宏观调控,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样也不例外。在机械化推广应用过程中,必须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三农”政策,正是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的助推力,政府部门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实际需要,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加大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扩大生产管理和生产规模,提高农机使用率。除此之外,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部投资,加大外部资金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效用,使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有政策保障,而且还能有投资的拉动,由此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上优化农机的作业条件,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3 结语

现阶段,利用好机械化发展生产,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战略;充分借助机械化发展在农业发展发面的优势,彰显机械化发展的价值和作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不断利用机械化发展,使之服务于农业生产,建设乡村文明,带动乡村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解决传统农耕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可满足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现农业不断向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机械化现代化农民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