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育人导师 呵护心灵成长

2021-12-28 21:59辛集市新城民族学校薛志峰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网课导师个体

辛集市新城民族学校 薛志峰

辛集市第二实验学校 郝 芳

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2020 年,辛集市及周边县市发生中小学生离家出走事件11 起。

为保障学生健康成长,辛集市新城民族学校引入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由全体教师参加、以全体学生为导育对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目标的一项育人制度。导师通过发挥其个性化导育优势,对维护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导师摸排找问题

通过摸排梳理,育人导师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及行为问题主要有:①厌学。较典型的有高同学原本成绩较好,网课期间表现不佳,复课开学时不肯进校门,家长及老师多次劝说无效。②自我评价低,感到自己无用、无能、无价值,严重的会自伤自残。典型的有张同学用铅笔刀划自己的手臂,自述这样做可以减轻痛苦。③感觉生活无趣,缺少愉悦心情,逃避现实,有出走倾向。典型的有贾同学父母离异,随父生活,受家庭关爱较少,网课期间与异地女孩网恋,复课后分手导致情绪低落,多次试图私自离开学校。

二、专家引领定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邀请了辛集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专家给予专业支持。专家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和少年心理发展迅速,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弱,心理防御机制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相较于班主任,育人导师与学生接触更多、教育针对性更强,要注意帮助受导育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悦纳自我,更加自信、阳光。

育人导师在专家引领和帮助下制订了个体导育模式。

三、个体导育筑防线

个体心理疏导着重从引导学生增强心理弹性(主要指抗压能力、看待问题的灵活度、抵御和应对挫折能力)和提高自尊入手,来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筑牢心理防线,避免极端事件发生。

前述案例①中的高同学厌学不肯进校门,经导师与心理教师共同研判,认为是低自尊带来的适应问题。该同学由于网课期间没有好好学习,害怕开学后成绩落后,自己心里非常难受,继而选择逃避。

为解决他的心理问题,导师多次上门家访,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要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多进行积极想象,建立起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的、积极的想法。

前述案例②中有自伤自残倾向的张同学,其导师经过多次和家长沟通,得知该同学的母亲两次再婚,家庭的变故让孩子有些抑郁倾向。仅仅依靠导师和学校力量已经无法给予学生足够支持,于是建议张同学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

前述案例③中贾同学的导师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制订了导育方案。首先帮助贾同学接受父母已然离婚的事实,再让他慢慢体会父亲独自抚养子女的辛苦,帮助其提高心理弹性,尽快走出阴影。最后通过引领他感受朋友和集体的现实温暖,帮助他尽快从虚拟世界中解脱出来。

发挥育人导师个性化导育优势,筑牢中小学生心理防线,不失为可行之法。

猜你喜欢
网课导师个体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对网课不能听之任之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是什么“网课”让“学生们”好评如潮
营造良好的网课环境须齐抓共管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V eraW an g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