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记当年吃饭香

2021-12-28 21:59保定市莲池区西韩蒋小学黄荣霞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豆包烙饼油条

保定市莲池区西韩蒋小学 黄荣霞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童年时家里怎样缺吃少穿,印象不太深了,只是从大人们嘴里听说过,为一家老小吃饭,父母没少糟心。

那时候一大家子人吃饭,可真热闹。我家兄弟姐妹六个,吃饭像开大食堂,得放张大桌子,人挨着人坐下。一顿饭光是烙饼就得烙七八张,摞起来厚厚的一摞。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岂止小子能吃,闺女也不示弱。家里要是炖一次带鱼,鱼肯定是不能管够,老妈就多放汤。二姐白米饭拌上炖带鱼的汤,就能吃三碗饭!我上初中正长个儿的时候,每顿饭吃个没够,非得吃得两扇肋条骨都要左右撑开才算心满意足。小我一岁的弟弟,刚上一年级时,就自造了句名言——常言说:吃西瓜撑不着人!那是因为有一次家里吃西瓜,他坐着小板凳吃到撑得站不起来,老爸担心地说,傻小子别撑坏了!

每到过年的时候,老妈都要蒸一箩筐再加一小瓮馒头、枣卷、豆包、糖包,正月里就不用再做饽饽吃了。那时候还不时兴封阳台,阳台就是天然大冰柜。我们姐妹四个睡在一屋的大铁床上,晚上睡觉前,开门从阳台上拿个冻豆包在被窝里一点儿一点儿啃,像吃小豆冰棍儿!老妈总纳闷干粮下去得快。

小时候吃饭可真香呀!常年累月地做一大家子的饭,练出老妈的一流厨艺。老妈烙饼用猪油,烙饼讲究“三翻六转”,又软和又起层。刚放学回来赶上热烙饼出锅,不就菜就能吃下去小半张。有时候放学回家,看见老妈坐在煤炉前煎腊肉,新烙饼夹上焦黄咯吱脆的腊肉,那就更是无上的美味了!现在想起当时的情形就要流口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老爸还在家庭餐桌上引进了“西餐”。头一天傍晚,骑着自行车挂着两个大铁皮桶卖牛奶的人哨子声一响,老爸就去打上一大锅牛奶。次日,给买来的切片面包抹果酱、抹黄油,再配上煎鸡蛋,啧啧。那时候要说第二天早上吃“西餐”,绝对不用叫我起床了,早惦记着呢。牛奶热了以后结一层厚厚的奶皮,真香。那时候人们喝走街串巷卖的铁皮桶装的牛奶,也不曾担心过什么三聚氰胺。

上学不用叫就起床的日子还有开运动会的时候。每逢学校开运动会,老妈就给每人二两粮票一毛五分钱,一毛二买二两馃子吃,三分钱买豆浆喝,吃得那叫一个心满意足。炸馃子就是炸油条,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们都注重养生,说油条是不健康食品了。我这个当年为早上吃油条不睡懒觉的人,如今已经很多年不吃油条了。

未曾想过的还有,如今什么都敞开供应了,人们的饭量却大不如从前了。我家儿子从小吃饭都要追着喂,更令我常常感怀我小时候人多吃饭香的年代。记得我跟老妈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时候,老妈总说:一个小猪儿不好喂,两个小猪儿抢着吃。如今放开了二胎政策,我常常跟儿子说,赶明儿你有了媳妇,最好生两个孩子啊!让我也再体验一下一大家子人围坐吃饭香的生活。儿子总是未置可否地报以我“呵呵”。

布衣暖,菜根香,家做的饭菜味道长!无论长到多大,无论走出多远,让游子心心念念不忘的,永远是家里饭菜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猜你喜欢
豆包烙饼油条
油条让我相信爱情了
让锅别闲着
——烙饼问题
怀念烙饼
不爱洗澡的豆包
豆包历险记
香喷喷的烙饼
烙饼
我妈妈是卖豆浆油条的
油条两根一起炸才更好吃
“粘豆包”应写作“黏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