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老师
——教师节里话初心

2021-12-28 23:55赵凯宁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师节童心儿童文学

○赵凯宁

今年的9月10日是我国第37个教师节,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14个教师节。回想14年前,我还是个教坛新人,每当听到周围老师说自己的教龄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时,总觉得遥不可及,多么漫长。谁知一不留神,自己也已忝列学校中年骨干教师。

那一年9月10日,第一次过教师节。善于观察的我发现,在小学里,低年级老师的幸福指数最高,收到的礼物基本上是“花团锦簇”。中年级老师幸福感明显降低,收到的多是“鲜花朵朵”。高年级老师从教室里走出来,就有点“两袖清风”了,能收到几片“花瓣飘香”,就已开心得直乐呵了。虽是玩笑,但这14年始终驻扎在高年级的我,却觉得教毕业班很幸福。孩子不会给你送花,但他们更能懂得你的关爱,有缘分的孩子还会长久地把你记在心上。那些毕业了回来看老师的孩子,都是直奔毕业班老师的办公室里去。

还是那一年,还未褪去学生意识的我,给自己一位求学路上的恩师发去祝福短信,很快收到了他的回复:“谢谢凯宁。这是你的第一个教师节,一定会很激动、难忘。我已经过了二十多个教师节了,早已淡然。还是要祝你节日快乐,拥有充实、幸福的教育生活。”

不得不坦承,此时的我对教师节,多少也有些许老师当年所言及的淡然。只是,每当这个本来就很平常的日子,在学校亲切关心、媒体热情关注以及学生真诚祝福中,仍会在忙忙碌碌中,寻思那么片刻,寻找自己当初的职业初心,思索自己的教育理想。

做个好老师,既是每一个为人师者的职业追求,也是始终需要思考的价值命题。何谓好老师?或许每一个人都会说出一个答案,又或许在心头自然浮现出一个具体亲切的形象。平凡如我,亦常心心念念:我的教育理想在何处召唤?我的信念在何处扎根?春去秋来,我已在教育的田野上耕耘十余载,追寻初心,做个好老师的心愿始终萦绕心间。

记得那个9月1日,是我正式上班的第一天。穿上母亲特意为我买的衬衫,母亲对我叮咛:“今天起要有个做老师的样儿。”临出门,她还对我念叨:“工作要认真,对人家小孩子要好一点……”“放心吧!妈。”脚步飞快的我,留下一句响亮干脆的回答,便踏上了这一生估计都不会改变的教书育人之路。这一声叮嘱,这一声回答,就这样清清朗朗地响起在每一个工作日的清晨。犹如儿时的我,每个上学的早晨,母亲对我的叮嘱:“好好学习,要听老师的话。”

走过矗立百年梧桐的道路,我轻快的脚步也沾染上了些许宁静从容。踏上讲台的头三年,我可谓幸运。身边名师提点,加上自己的勤奋,让我在学科教学专业发展上走得顺风顺水。学校里的开课任务渐渐落到我的肩头。记得我在全市赛课喜获佳绩后,晚上八点钟,手机铃声响起,打开一看,竟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名家王兰老师给我发来的祝贺短信:“今天你的课进步很大,祝贺你。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好老师!”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家,在晚上八点多了还在想着我,感动之余,唯有感激。做一个好老师,于润物无声中,化作我在这个平凡岗位上的理想与信念。

当工作进入到第五个年头的时候,我却渐渐心生出对工作的一种倦怠。教学上,一节一节的展示课,每一次都磨得我精疲力竭。大量的心血投入进去,换来的只是一张张薄薄的证书。即便这一节课上得再出神入化,换一节课又得从头再来。教育界的老前辈于漪老师说:“一辈子教语文,一辈子学教语文。”初听于老师说这话,激动无比。但那时彷徨中的我再听这句话,心中不免生出冷意:这何时是个头啊?学优生似乎不教也很好,能力弱的学生又似乎再教也难见成效。作为班主任,在送走了一届心爱的学生离开校园后,回到空荡荡的教室里坐下,心中顿时有一种旧时佃户辛苦一年,种出好庄稼却被他人收割去的失落感。再加上现实工作中的身心俱疲,社会上对教师职业的偏见,以至于一听说我是做教师的,便不加任何思索地抬出几句话:教师工作不累,一天就上一两节课,工资又高又稳定,一年还有两个长假……再听下去便更加尖酸刻薄,这愈加让我迷茫彷徨,不免怀疑起教师职业的价值,难道未来几十年,我都将是如此当个“孩子王”,做一个低效重复的熟练工吗?至于理想信念,似乎不经意间已丢失在校园某个角落了。

这样的职业迷茫持续了有近一年,课上得中规中矩,只是越来越程式化,也无风雨也无晴。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也愈发“职业性”,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幸亏在这样的“浑浑噩噩”中,“贵人”关注到了我。一次,听完我课后,领导主动找到我,一番推心置腹:“凯宁啊,你的课堂感觉和素质底蕴都很好。但你在课堂上,对自己的展示有点多,而对儿童的研究很不够……好老师应该是为儿童成长提供帮助的引路人。相信你一定能在儿童语文教学上有真研究,真收获。”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回想五年来走过的路,我太过自以为是了,本是爱读书的我,读的几乎全是自己原先感兴趣的文史哲。对于儿童文学的研究,几乎还停留在小时候读过的“皮皮鲁和鲁西西”。至于今天儿童爱读的书是什么?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真正喜欢什么?我知之甚微。这样如何能成为好老师呢?回归童心,是我最大的凯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好老师的理想信念一定要扎根在儿童的天地中。教育儿童需要更多的学习,学习为了更好地理解儿童。曾经故作高深的我,开始俯下身子,把目光投注在儿童文学的芳草地。我原本只是想收获一缕春风,未曾想,儿童文学却给了我整个春天。特别喜欢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这首诗,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儿童文学,让我惊喜地发现儿童文学就像明亮的那方,把真善美的种子悄悄种在孩子幼小心田的同时,也鼓舞着我决不放弃内心的一线光亮,以欣欣然、亮闪闪的心情,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我开始努力尝试着从课本走向课外,以自己的方式和理解,带着孩子们走在有趣、有益的语文学习的路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每天吟诵着优美的儿童诗,开启课前十分钟的学习。每周读书会上,分享彼此共读一本儿童文学作品的心得,尝试着将儿童小说改编成课本剧,鼓励同学们写儿童诗歌和小说……阅读儿童文学,让我更加懂得儿童的真实全貌,尊重儿童的生命价值,并促进我思考如何面对儿童,如何跟儿童进行最美好的对话与交流。如此,对孩子而言,好老师的理想才更加平易近人,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自我标榜。

随着我对“童心语文教学”的思考日益成熟,我愈加感到教师的劳动成果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来表达,然而语言的特点却是随风而散。为了给自己的研究留下看得见的足迹,原本视写作为畏途的我,开始奋笔疾书,笔耕不辍。一篇篇教学文章获奖、发表,更让我感受到教学相长的快乐。当我坚定了职业理想,并一步步努力前行时,教育的成功感便相伴而来。中级职称评定捷报传来那一天,我在日记上写下了一首词《风入松·职评》:“三尺讲台粉与尘,教书又育人。舌耕聊赚柴盐米,个中味,嚼碎独吞。边教边学年复,花开花落黄昏。伴生良师兼益友,情意暖心身。依稀梧桐绿荫路,八年中,戴月披星。此刻灯光正亮,茶香笑语盈门!”以此激励自己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再攀新台阶。

十载春秋,回归童心的理想成就了一个更美好的自己,我的努力也成就了更美好的学生。自己工作最感欣慰的便是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常想,师生之间最重要的可能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彼此的感情交流。我希望我的学生因为有我这样一个好老师,每天能多一点快乐,多一份充实。

就在去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很多第一届学生的问候信息,他们上半年正值高三,下半年要走进大学。

乐然是我格外偏爱、甚至有些心疼的孩子。小学时候的她细腻、敏感,还有些不太自信。小学毕业三年后,中考时她考得并不顺利,只上了本市一所三流高中。那年暑假,内心苦闷又热爱文学的小姑娘把心中烦恼写成一封封信寄给我。我呢,也用书写这一最古老、也是最长情的方式回复给她。每一封信我都写足了四五千字。还记得其中一封信寄丢了,过了两个礼拜她都没收到。那时,我初为人父,正忙碌得起早贪黑。我忙又挤出时间重新写好,贴上挂号信再次寄送给她。尽管,我知道她的家离学校也就是两站路的距离。高中三年,小姑娘把我当成了最可信赖的人。我,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帮助这个孩子走好人生关键的这一段旅途。

高考发榜,乐然给我发来了喜报——超水平发挥的她,考上了南京大学。我,高兴得好像自己的孩子考上了这所名校……随后,小姑娘在朋友圈发了条超长的信息,配上小学时她与我的合影,我发给她的奖状,我写给她的评语:一生中能遇到这样一个好老师,是我的幸运。小学时是他,问我们问题时从不设标准答案,鼓励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不吝表扬且尊重我们。小学时也是他,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师生间也有友谊的存在。小学时更是他,比起学习,他教会了我怎样为人。他锻炼了我的想象力,让我去独立思考,不去随波逐流,不局限于所谓的标准,让我养成读书做笔记、写随想的习惯,让我学会感恩,孝顺父母,学会自制,学会谦虚,学会尊重别人……作为老师,他教给我的太多。所以我语文一直很好,真的,很感谢他。如果没有他,也许不会有现在的我。

读着这些来信,我的眼泪竟忍不住掉下来。孩子,我要感谢你们,在我踏上讲台之初,你们用宽容和纯真包容了我的青涩和笨拙,是你们的童心和智慧点燃了我对教育教学的热忱,是你们的深情和厚意让我不敢忘却初心,让我回归童心。和学生一起厮守的时光是快乐的,和儿童一起相伴的旅途是幸福的。为了你们,我要努力做一个好老师,而你们更让我知道做个好老师的理想信念绝不是空洞教条,它是我真正需要的,是我内心最真实的呼唤。

又是一个教师节!一路走来,回归童心的理想在心里不断萌芽,不断生长,不断充实,不断蓬勃。来日方长,做个好老师的初心仍将感动自己,温暖学生,雕琢时光,激励未来!

猜你喜欢
教师节童心儿童文学
叮咚,你的教师节攻略到了
今天是教师节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教师节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童心绘天下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又是一年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