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纪念的历史考察及时代镜鉴

2021-12-28 16:54缪增福
老区建设 2021年22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纪念活动体悟

[提 要]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与全体中华儿女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军民一道,历经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了铭记历史,缅怀英烈,赓续与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70多年来,党和人民军队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通过梳理和考察《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探寻抗美援朝战争纪念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实现形式,对于更好地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抗美援朝;纪念活动;《人民日报》;历史考察;体悟

[作者简介]缪增福,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军队党的建设。(上海 200433)

党和人民军队创建以来,历来重视各类纪念活动的开展,并逐步发展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作为“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最长中国人民志气的一场战争”[1],“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开展相关纪念活动,其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展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窗口,其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纪念的报道和宣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党的政策主张。因此,通过对《人民日报》相关宣传报道考察梳理,有助于了解党开展纪念活动的主旨意义,从而充分发挥纪念活动的当代价值。

一、抗美援朝戰争纪念的由来及演进

1950年10月初,朝鲜战局急转直下,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经过反复权衡利弊,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战略决策。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3]。在人民志愿军艰苦卓绝的斗争下,这场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随着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停战协定》的签订宣告结束。它的胜利捍卫了祖国安全,援助了朝鲜人民,它的胜利雄辩地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4]。历史不容忘却,精神需要传承,纪念活动作为“一种仪式,一种象征”[5]恰好为实现这一主旨意义提供了途径。

(一)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的确定

选择与确立纪念日是举行纪念活动的首要问题。纪念日一经确立,纪念活动便具有了权威性、循环性和焦点性,既利于纪念传统的形成,也利于纪念功能的实现。我们党十分注重纪念日的选择和确立,往往将重大事件的发生日或具有象征意义的日期(如战争胜利日)作为纪念日。[6]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的确立可以说既遵循了上述规律,同时也是出于当时战争形势的考量。

据《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1950年10月19日,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后并未马上投入战场,至10月25日才在敌进我进中同敌进入交战。当日,人民志愿军多点“开花”:上午,志愿军第40军第120师和第118师在利洞、两水洞地区分别与南朝鲜第1师、第6师部队遭遇,经过5小时激战,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第3营和一个炮兵中队被志愿军第118师全歼,我志愿军取得出国作战第一个歼灭战斗的胜利;当晚24时,志愿军第118、第120师各两个团又对进至温井的南朝鲜军发起进攻,仅用两个多小时即攻下温井;同一天,志愿军第42军部队也在东线黄草岭地区对北进的南朝鲜军展开了阻击。[7]这一天之后,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拉开序幕。由此,可以确定1950年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战争最确切的发生日,同时这一天也是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开门红”,更具纪念意义。

1951年夏,随着第五次战役的结束,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交战双方均转入了战略防御,朝鲜战场的大规模运动作战告一段落。[8]这一时期,积极准备第六次战役成为志愿军的中心工作,具备了开展纪念活动的条件。同时,随着战事的缓和,志愿军内部“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开始不同程度显现。鉴于此,需要通过一些活动来激发士气,于是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逐渐提上日程。8月18日,志愿军政治部致电总政治部,建议将1950年10月25日作为抗美援朝纪念日。27日,主持总政工作的萧华副主任书面请示毛泽东主席及刘少奇、周恩来副主席:“十月廿五日为志愿军入朝作战一周年,志愿军政治部八月十八日来电提议,可否以此日作为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我们同意。是否恰当?请示。”毛泽东主席于28日批示“同意”。30日,周恩来副主席批示:“萧:望考虑除志愿军本身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外,全国抗美援朝总会是否需要举行纪念,望与彭真同志一示。”[9]从此,每年10月25日被确定为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

(二)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活动的历史演进

党中央将10月25日确定为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之后,首次纪念活动便如火如荼开展起来。1951年10月13日,作为中央政府战时助手的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10]发出《关于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并加强抗美援朝工作的通知》,对一周年纪念活动作了统一安排、整体部署。《通知》指出:“今年十月二十五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一周年……应在这一天召开数百人或数千人的干部及群众代表的庆祝会,并分头举行各种讲演会、座谈会等……全国各报纸、杂志、广播电台和其他各种宣传教育机构,应在十月二十五日及其前后,进行关于一年来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和成绩、关于目前形势和抗美援朝任务的宣传”[11]。第二天,《人民日报》刊发时评文章《以加强抗美援朝工作来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对抗美援朝总会的通知进行了重申,并进一步号召“全国男女爱国同胞一致热烈响应”[12]。24日,时任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在《人民日报》发表《愈战愈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纪念志愿军入朝作战一周年而作》的纪念文章。25日,《人民日报》刊发社论《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是全国人民目前的中心任务——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进一步动员全国各方力量支援志愿军作战。除此之外,纪念日前后,全国各地人民普遍地举行庆祝大会[13],志愿军机关和部队,朝鲜人民也举行大会和集会表示庆祝。

首次纪念后,志愿军内部、朝鲜官方与民间、全国的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活动被“固定”和“延续”下来,每逢纪念日各种纪念形式的活动均会或多或少被发起和组织,以此达到保存记忆、凝聚情感、协调关系和政治动员的目的。与此同时,伴随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活动也服务于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战争阶段,纪念活动相对较多,主要在于通过开展相关纪念活动达到战争动员、鼓舞士气和协调关系的目的。同时,在一周年和二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均发出纪念通知,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纪念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54年后,相关纪念活动走向常态化,并且呈现了“每年一小庆,逢‘五’、逢‘十’一大庆”的一般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下,开展纪念活动逐渐成为弘扬民族精神、推动各项建设的重要方式,纪念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至2020年纪念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人民日报》相关纪念文章报道达到一个顶峰,将相关活动推向了高潮,其意义价值也进一步得到凸显。

二、形式多样的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活动

纪念活动的开展需要具体形式,党和人民军队在发起和组织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活动的过程中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划分为会议纪念、文本纪念、符号纪念和艺术纪念四大类,为营造纪念氛围,强化纪念效果,往往会多种形式并用。

(一)會议纪念

会议纪念,传播面广,社会参与度高,有正式的程序、特定的议题,通过一定的空间布置易形成较浓厚的纪念氛围,也易营造较强的纪念声势。因此,以会议形式开展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活动成为最普遍的做法。

1.召开纪念大会或座谈会。纪念大会或座谈会有严格的程序和主题设置,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参加,规格高,权威性强,常常受到各界媒体和人士的关注,易于形成传播效应。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及战后一段时间里,为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纪念声势,通常都会组织召开纪念大会,以主要领导人和各界代表的发言讲话将纪念活动推向高潮。而改革开放后,座谈会由于形式灵活,易于互动,成为一种新的纪念方式,通过邀请志愿军老兵或遗属参加,通过历史回顾,纪念活动更加鲜活,更具感染力。进入新世纪,在逢“十”周年纪念日,召开纪念大会、座谈会成为这一时期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主要形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纪念会议的规模也不断扩大,2020年的全国性纪念盛会达到历年之最,充分彰显了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2.举办招待会、宴会。纪念招待会、宴会规模可控,氛围轻松愉悦,常常带有慰问、感谢、协调和沟通的性质,是抗美援朝战争纪念的有益补充。此类活动大部分由朝鲜方面发起和组织,常常邀请党和军队重要领导人参加,从1951年至70年代初,这一活动从未间断,成为承载和延续朝中友谊的重要载体。

3.开展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具有权威性、高知识性和高互动性,在这个学术空间,广大学者通过思想碰撞,能够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新世纪以来,学术研讨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纪念方式,不少学术机构,如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等,都利用抗美援朝战争纪念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或座谈会,不仅纪念了抗美援朝战争,也促进了学术界对抗美援朝战争史的研究和抗美援朝精神的提炼和挖掘,这些成果有力回击了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

(二)文本纪念

以文本为载体实施纪念,简便易行,受众广泛,影响力强。在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活动中,我们党十分注重通过发表纪念讲话、文章,发致敬电、贺电,出版专刊、历史书籍等文本形式来实现纪念活动的功能价值。

1.发表纪念讲话。从《人民日报》相关报道来看,在纪念大会、座谈会、招待会发表讲话是抗美援朝纪念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领导人通过发表纪念讲话,将特定思想、情感和意图融入其中,号召力、感染力强,非常利于政治主张的表达。在战争阶段,纪念讲话通常被用来表达情感、总结过去、发出号召。如1951年,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庆祝抗美援朝一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在表达对志愿军致敬和慰问后,回顾了过去一年志愿军的成绩,并指出“增产节约和捐献武器是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的中心环节”[14]。在战后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纪念讲话的主题主要围绕回顾历史、评价历史地位、表达缅怀崇敬、重申政治主张、发出动员号召展开,且更加注重现实的考量。如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15]。进入新时代,纪念讲话延续以往“风格”的同时,多了更多接地气、鼓舞人心的话语,“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16]习近平总书记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中华儿女面对“霸权主义”的底气和自信。

2.发表纪念文章。除纪念讲话外,《人民日报》在纪念日前后也刊登了能够确定年度抗美援朝战争纪念主旨基调的社论,以及许多党和军队领导人、作家等为抗美援朝所作的纪念文章,题材较为丰富,有诗歌、人物传记、回忆录、访谈等,这些文本成为抗美援朝战争鲜活的纪念资源。其中作家魏巍所著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从此之后,志愿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口述史的发展,刊登“口述史”也成为一种新的纪念方式,通过访谈抗美援朝老兵,记录其对战争的回忆,使得历史史实得以真实呈现在世人面前,更能打动人、感染人,也更易于营造纪念氛围。

3.发致敬电、贺电。电报非常快捷、方便,又能充分表达思想,因而成为战争阶段和战后一段时间内最为常用的一种纪念形式。特别是在当时通讯手段并不发达的条件下,这些往来电报时效性强,是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两国领导人、抗美援朝总会、志愿军总部等通过电文,拉近了彼此间的时空距离,既让志愿军将士真切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关心和慰问,同时也成为朝中两国协调关系的重要途径,极大鼓舞了军心士气和民众支援前线的积极性。

4.出版专刊、历史书籍。纪念专刊、历史书籍传播面广,集中性强,通过文字记载将人们带入历史场景,往往易产生强烈的纪念效果。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为全面宣传抗美援朝,从1950年12月4日开始,《人民日报》特意开辟《抗美援朝专刊》,至1954年9月5日止,该刊在介绍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经验的同时,刊登了许多纪念性文章,成为开展纪念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2000年,在纪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之际,《人民日报》所属的《大地》半月刊第19期也推出抗美援朝50周年紀念专刊[17],专刊中既有人物风采,也有故事还原,内容极为丰富,有效建构了读者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记忆。此外,在纪念日前后出版历史书籍,如35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出版(据1985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第3版报道);2000年10月11日《抗美援朝战争史》出版(据2000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第3版报道),也是纪念的重要方式,既营造了纪念氛围,也引起了全社会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关注和重视,达到了普及相关历史知识、保存历史记忆的目的。

(三)符号纪念

纪念设施、纪念符号帮助人们保存历史记忆。抗美援朝战争后,为纪念这场伟大的战争,一些纪念设施相继被修建;同时,为配合纪念活动,许多纪念“符号”被制颁和发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符号和设施成为承载抗美援朝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1.修建纪念设施。纪念设施具有见证战斗历史、承载优良传统、蕴含红色基因、寄托民族情感的功能。为保存历史记忆、纪念和缅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烈士,一批纪念场馆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从《人民日报》的报道来看,典型代表如抗美援朝展览馆——1953年始建、1954年扩大,抗美援朝纪念馆——1958年始建、1990年扩建、1993年开馆、2014年改扩建、2020年9月开馆。每逢清明节和战争纪念日,这些场所成为人们缅怀先烈、开展相关纪念活动的首选之地。置身于这些纪念空间,人们仿佛被拉回到那个年代,在多维感官刺激下,唤醒了人们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记忆。

2.制颁纪念章。纪念章是专门制作的带有纪念意义的徽章,既是荣誉的象征,也是历史功勋的纪录。1952年3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抗美援朝纪念章办法,为人民志愿军颁发纪念章;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18]。纪念章的颁发,既表达了对志愿军官兵的肯定,同时也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尚英雄的浓厚氛围。

3.发行纪念邮票、纪念封。纪念邮票、纪念封是邮政部门配合纪念活动专门设计发行的具有收藏价值的纪念符号物品,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如1952年10月,在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之际,发行“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2000年10月,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发行一枚《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封。这些具有收藏价值的票、封,成为抗美援朝战争重要的纪念象征。

(四)艺术纪念

文化艺术活动是表达纪念的常用形式,历来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通过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营造了纪念氛围,易于达成纪念效果。在抗美援朝纪念活动中,文艺作品由于其形式活泼、内容易懂、感染力强,成为纪念的重要表现媒介,这些作品丰富多样,有音乐作品,也有电影、纪录片、话剧、舞蹈等多种形式。典型代表如话剧《英雄万岁》、舞剧《英雄儿女》、京剧《奇袭白虎团》、歌剧《同心结》、电影《长津湖》、歌曲《英雄赞歌》、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等。通过组织文艺演出,开办电影周、图片展、书画展等相对比较系统集中的活动,文艺作品得以广泛宣传,观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产生了情感共鸣,纪念的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

除上述纪念方式外,在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活动中还出现了其他一些具有时代烙印的纪念形式。一是纪念与生产相结合。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上下积极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各地加紧生产,支援前线,以实际行动表达纪念。如1951年,革命烈士董存瑞的故乡——察哈尔省察南专区人民,在严重的旱灾和虫灾侵袭下,积极开展副业生产,为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周年纪念,超额完成“董存瑞号”战斗机的缴款计划。[19]二是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从2014年至2021年9月,在多方努力下,已连续8年,累计有8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20],国家以最“传统”的安葬仪式向英雄前辈们致以最高的敬意。三是纪念与新媒介相结合。2015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网上纪念馆正式开通。据该网站统计,截至2020年9月底,访问人数已达3518.9万人次。此后,为迎接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网上纪念馆进行了升级,并于2020年10月20日正式上线,升级后的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VR展馆在VR技术的加持下,更加逼真地展现了抗美援朝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截至2021年10月底,访问人数已达68.29万人次,足见其受关注程度。这些纪念形式紧贴时代特点和现实需要,在实现纪念活动功能价值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抗美援朝战争纪念的时代镜鉴

纪念活动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搭起了桥梁。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举全国之力进行的一场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通过相关纪念活动,重温这段光辉历史,再度接受伟大斗争精神的洗礼,对于有力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广泛汇聚民族力量,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为历史正名——廓清思想认识迷雾

历史是客观的真实存在,尊重历史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对待历史应持的正确态度。毛泽东同志明确表示:“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21]。但时空差异下的“不在场感”,导致成长、生活于和平稳定时期的新一代,难以产生和建立对于革命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的直观感受和敬畏之心,对于老一辈人的亲身经历和英雄壮举,需要通过详细的史料、确凿的证据进行反复的解释和证明。同时,伴随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海量即时的信息、开放共享的网络、虚拟自由的空间,引发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融合,对于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杂音”也充斥其间,不绝于耳,人们的思想认识迷雾需要廓清。面对天然的“代沟”,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制造的“迷魂阵”,我们有必要通过纪念活动来为历史正名,以彰显历史的当代价值,消解负面影响。置身新时代,就是要充分利用现地或网上纪念场馆等红色资源,利用新媒体(如抖音号CCTV4《国家记忆》)等平台,广泛传播和普及抗美援朝史实,通过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拆穿历史虚无主义制造的种种谎言,以廓清思想认识上的迷雾,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历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激扬精气神——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纪念既是一种文化,寓文化于活动之中,又兼具传承文化、生成文化、传播文化的功能”[22]。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通过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得以实现传承和传播。毛泽东同志在评价抗美援朝战争时曾鲜明地指出“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可以说“气”是我们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精神法宝。而抗美援朝战争中所体现出来的“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23],也始终是我们重要的精神力量和“气”之源泉。广泛开展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活动不失为一种激扬精气神的好途径,通过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号召和引领人们学习革命先烈的先进思想、英勇事迹、无私行为、高尚品质,激发情感共鸣,唤醒拼搏意识、奉献意识,必定能够汇聚起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做到在困境和挑战面前,我们腿肚子不抖,腰杆子不弯,始终保持革命斗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

(三)助力新征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4]在当年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人民志愿军以前所未有的必胜信心和英雄气概,谱写了人民军队战争史上的辉煌篇章,最终创造出了让对手敬畏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在当年的祖国后方,全体中华儿女,捐款捐物,积极扩大生产,倾尽全力支援前线,全国上下空前团结,最终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维护了正义,捍卫了和平。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在党的带领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年,无数革命先烈的家国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但前行于百尺竿头,发展正中流击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我们有必要通过相关纪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不断激发“开顶风船”“转危为机”的智慧,雄赳赳、气昂昂,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

注释:

①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既有官方性质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活动,也有各地及民间团体或组织的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活动,本文以官方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活动为研究对象。

[參考文献]

[1]齐德学.如何评价抗美援朝战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2]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24(02).

[3]中共中央党校专家组.中共中央文件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4]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N].人民日报,1953-9-13(01).

[5]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6]参见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7][8]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9]萧华传记组,军事科学院《萧华文集》编辑组.萧华文集(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10]1950年10月26日成立,载于抗美援朝大事月表[N].人民日报,1952-10-19(04).

[11]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关于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并加强抗美援朝工作的通知[N].人民日报,1951-10-14(01).

[12]以加强抗美援朝工作来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N].人民日报,1951-10-14(04).

[13]全国普遍庆祝抗美援朝斗争一周年 各地人民表示要继续加强实际行动支援前线[N].人民日报,1951-10-27(01).

[14]增产节约和捐献武器是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的中心环节——郭沫若副主席在庆祝抗美援朝一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51-10-26(01).

[15]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10-26(01).

[16]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24(02).

[17]《大地》出专刊纪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N].人民日报,2000-10-28(06).

[18]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章[N].人民日报,2020-10-23(01).

[19]迎接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确各地加强抗美援朝工作 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支援前线[N].人民日报,1951-10-21(01).

[20]功绩彪炳千秋 英名万古流芳[N].人民日报,2021-09-03(03).

[2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2]陈金龙.中共纪念活动与党史文化的建构[J].中共党史研究,2012,(11).

[2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10-25(03).

[24]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24(02).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纪念活动体悟
萌宠
懂,才能得
我也来两圈
50岁
受邀者 安倍晋三
解题中的数学史
“体悟教学”的教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