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引领学生跨上作文高速路

2021-12-28 23:18胡连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8期
关键词:以写促读提升能力读写结合

胡连好

【摘要】目前初中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仍然严重,学生积累词语、名言警句纯粹只是为了默写,而作文中的语句不通,有文采、有哲理的句子不多,语句干涩生硬;阅读理解的技巧不能灵活转化为写作实战之术。为此,在阅读课上,我们要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打开学生思路,提升学生作文能力。

【关键词】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提升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要写好作文,素材积累是关键,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素材。然而,很多时候教师在讲课时,阅读与写作结合并不紧密。

本学期,我观摩了同科教师《荷叶母亲》一课,教师讲授这节课时,读写完全分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上课,形式大于内容,课堂上先让学生独学,了解作者、作品,学习生字词;然后进入对学、群学,填好表格,完成问题,品“荷”悟情;最后展示,拓展延伸。

《荷叶 母亲》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它以“荷叶母亲”为题,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擋雨的情景,抒发内心的感情,表现了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在讲授此篇文章时,我们可读写结合,以品析为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无畏。同时,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

课文是很好作文范本,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主从遣词造句、修辞方法、情感表达、写作手法等方面品析课文,让学生结合教材,通过读写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延伸,从而获得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一、以读带写

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都是经典篇目。语文教师要善用教材,巧用教材,要以各篇课文为范例,以读带写,实现读写一体化。在课文教学中,我们要摆脱传统字、语、句、篇分析,注重读写整合,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上基础上,把握写作的方法和规律。如分析文中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让学生在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基础上去探究文中的写作特点。

在阅读环节如何渗透作文理念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指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作细致具体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效果。学习《背影》时,可引导学生关注、赏识父亲爬月台买橘子这个背影,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去感受肥胖的父亲爬月台的艰辛,去感受父子之间那浓浓深情。“细节出神韵”,在阅读中,我们引导学生多关注细节描写,让他们学会如何在细节中去表现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作品主题。

(二)引导学生朗读和品味语言

在进行阅读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和品味,在反复的品读中感悟作品的主题。在教学《散步》,品味句子:“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通过多次朗读,引导学生品味“蹲”、“背”、“慢慢地”、“稳稳地”、“整个世界”等词语,理解作者对家人的爱与责任,然后让学生将关注点由课内转向课外,延伸到自己的家庭,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自己的责任。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学会了品味语言,也学会了积累生活体验,让教学与写作积累有效地相结合。

(三)引导学生关注章法技巧

作文不是对生活材料的平铺直叙,还需以情感人,兴波澜,这样才能打动读者的心。为此,在阅读课上,我们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章法技巧,在作文实践中多运用,才能提升写作水平。如都德《最后一课》,小佛朗士在上学路上,刚好看到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巧合,最后一课的钟声响了,普鲁士兵操练的钟声也响了,这也是巧合,作者通过制造这些巧合,增加了文章的悲剧色彩。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巧合,学习写作章法技巧,写作中就能有效组织材料,使作品能喜见波澜、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二、以写促读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素材,但是常常会听到学生这样抱怨:“我读了很多书,可作文水平仍没法提高。”的确,有些学生非常用心看书,但未能掌握作文要领,到真正写文章时,东拼西凑,却未能写出真情实感。因此,在教导学生写作前,我们要引导学生把阅读的基本功运用到写作中去,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写中带读,即要根据课文中部分内容和章法的特点进行以写促读。作文课上,学生带着写作任务阅读文本,不仅能更明确阅读目的,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使学生加速探索文章的真正内涵,领悟作品特色和写作技巧。

如何架起阅读与作文的桥梁?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借助模仿这一阶梯,让学生既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又形成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所谓仿写就是作者模仿范文的中心思想、结构方式、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写作的一种训练方法。模仿可为点仿和全仿。

(一)点仿

点仿是局部模仿,模仿范文的主要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描写议论等。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通过一个不同寻常的背影把父亲肥胖而吃力的“形”与慈爱和固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的“神”都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明白写法后,趁热打铁,进行读写结合,要求学生仿照这段注重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以《背影》为题仿写一个片断。

学生堂上习作:《背影》

上了七年级之后,我的学习负担变得越来越重。那天夜里,我还在写作业,爸爸敲了敲房门,轻轻地走进我的房间,他手里端着一杯牛奶,慈祥地对我说:“还剩多少作业?早点睡,这杯牛奶温度刚好,喝了再写吧!”我忙着写作业,没怎么搭理爸爸,淡淡地回了一声“嗯。”爸爸转身要走,我抬起头,看到了爸爸的背影,他还算高大,只是背有点弯曲了,头上有几根银丝在灯光下闪烁着,仿佛在诉说着他经历过的沧桑。我捧着牛奶,温度传入我的手心,再传入我的心里,想起爸爸为我做的一点一滴,我眼前凝聚了雾气,眼泪滴落在作业本上。躺在床上,脑海里不断闪现出爸爸的背影,我翻来覆去也睡不着,想起爸爸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我竟没有察觉到,实在是于心不忍。时间啊,请你善待我的父亲,别让他那么快老去!

读了以上这段话,我们觉得这个仿写片段是成功的,小作者经历了从“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避免了因“模仿”而过度“套用”的毛病。

(二)全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参考和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学中,第一课时,我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第二课时,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我让学生带着问题“为什么题目不用‘长妈妈’而用‘阿长’?”重点理解文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在学完课文后,我布置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物,使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写一两件事表现人物性格。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学生习作:《我与“虎妈”》

我的妈妈不太温柔,偶尔还会发小脾气,像个小孩似的。她生气时很“恐怖”的,每次都吓得我不敢出声,只能“委屈”地站在那听她教育。为此我帮她取了个绰号“虎妈”。虎妈很啰嗦,天天都会唠叨几十句:“今天复习了没有?上课有不会的吗?……听到这些我都会很不耐烦地说:“有”!

虎妈有时很会疼人的。从小她都会给我买很多漂亮的衣服、新奇的玩具和《十万个为什么》。“虎妈”很勤劳,即使每天上班回来已很累,但是她还是会帮奶奶分担一些家务。我觉得“虎妈”最大的特点就是待人和善。

记得那天雨下得大,我的数学测验成绩八十分,我其他要好的朋友都九十多分。那时的我伤心极了,一方面担心我的朋友为此会不会看不起我,另一方面又害怕“虎妈”会骂我。终于熬到放学,回到家,妈妈就露出她的招牌笑脸对我说:成绩怎么样了,好吗?”我看到她用满怀着希望的眼神望着我,忙低下头,像只做错事的小羊,哆哆嗦嗦地和她说:妈妈……我……恐怕要让你失望了。”说着说着,我眼角的泪珠已不知不觉滴了下来。“没事,加油,下次努力就是了,别哭了。”“虎妈”安慰道,虽然妈妈嘴上没说出来,可我还是看到“虎妈”的眼中还是流露出不明显的失望目光。“对不起,妈妈。我下次一定会改正缺点,扬帆起航,勇往前进,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的。”我满怀期待地说。“好。一次考不好不算什么。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你肯再用功,我相信就算是掩埋的金子也终有一天会发光发亮。”她抱着我欣慰地说。

我有一个这样的“虎妈”真好!

小作者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后,以长妈妈作为原型进行模仿,选取典型事例采用“先抑后扬”方法,成功表现出“虎妈”的性格特点,读写结合,提升能力。

读写一体化课型是高效阅读、写作與语文教材的有机融合。对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深入研究学科教材,整体研究语文读写体系,提升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引领学生跨上作文高速路。

【参考文献】

[1]王瑞英 孙雪红.《并蒂花开方能绚丽多彩—读写结合话写作》.中国校外教育, 2014

[2]罗先保.《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 辽宁教育, 1997

[3]李麟丽.《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博览,2016

(责任编辑:郑晓玲)

猜你喜欢
以写促读提升能力读写结合
品读经典名篇,书写生活点滴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找准 “自学” 着力点,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
读写结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
“以写促读”教学法探究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