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措施观察

2021-12-29 05:11赵贵芬
保健文汇 2021年7期
关键词:脑水肿脑部脑组织

文 /赵贵芬

心脏骤停,高危因素为心室纤维颤动,心脏在极短时间内丧失泵血功能,大动脉跳动停止,使其意识、眼反射等均消失,若未观察到胸腔呼吸活动,提示心脏骤停者死亡风险高。心肺复苏,经心脏按压可使心脏功能受到刺激,可使心脏搏动恢复,能挽回心脏骤停者生命,但在此过程中,心脏骤停者有胸部不适感,且有心房颤动情况,对心脏骤停恢复效果有影响,需要护理干预,使心肺复苏效果得到强化,成功率提高[1]。常规心肺复苏护理,重视心脏骤停者生命体征监测,但其气道、脑组织未得到保护,有气道损伤、脑水肿可能。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中护理措施较全面,可使心脏骤停者接收到全面护理,对纠正气道、脑部损伤有积极作用,除使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还可以使心肺复苏并发症减少,使心脏骤停者预后改善[2]。故研究观察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者54例,旨在判断护理干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诊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者为观察对象,符合入组标准者有54例,均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对其行护理干预,干预组:27例,心脏骤停时间1-6min,骤停时间平均(3.54±1.03)min;心脏骤停者年龄24-66岁,平均(45.81±4.92)岁;16例男;11例女;行优质护理干预。一般组:27例,心脏骤停时间1-7min,骤停时间平均(3.94±1.36)min;心脏骤停者年龄23-67岁,平均(46.23±4.47)岁;15例男;12例女;行常规心肺复苏护理。组间无差异(P>0.05)。

入组标准:心脏无搏动、意识瞬间丧失;人工气道建立后意识未恢复;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有完整心电图检查资料者;委员会批准研究。

排除标准:此前有脑卒中者;胸部脏器功能损伤者;胸部骨折者。

1.2 方法

干预组:优质护理干预,(1)心电图监测:心脏复苏过程中,指定人员监测心肺复苏者心电图,对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行细致观察,并调整心脏按压频率,最低频率需保持在80次/min;(2)呼吸道护理:心脏骤停者心肺复苏时需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口鼻分泌物清除后,行心肺复苏操作,并在操作完成后行气管插管,监测心脏骤停者呼吸指标、心脏指标等,使机体有效循环得到保证;(3)脑部护理:心肺复苏时,需将湿毛巾在心脏骤停者额头、颈部放置,并行室内温湿度调节,使心脏骤停者脑组织得到保护,对脑组织再灌注损伤进行预防,适当降低心脏骤停者体温,可使其脑氧代谢速率降低,能抑制脑水肿事件;(4)并发症预防:心脏骤停者心肺复苏后,需对其行定时翻身,防止心脏骤停者背部长时间受到压迫造成的压疮,协助心脏骤停者行人工排痰操作,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对心脏骤停者肺部感染进行预防;(5)心理护理:心脏骤停者意识恢复后,向其讲解心脏骤停知识,并阐述心肺复苏治疗过程及结果,列举心肺复苏良好案例,告知其向普通病房转移时间,让心脏骤停者家属增加探视时间,使心脏骤停者负面情绪减轻。

一般组:常规心肺复苏护理,监测心脏骤停者生命体征,对其行心肺复苏操作即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心肺复苏者预后恢复情况,除监测其ITVB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外,还需测定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者EVLWI(血管外肺水指数)及心率,以此评估心脏复苏护理效果。

观察心肺复苏者护理并发症,有脑水肿、肺部感染、房颤等。

1.4 统计学处理

在SPSS24.0中行心肺复苏者护理数据处理,经(均数±平方差)表示心脏复苏者心脏功能,经百分数表示心脏复苏者并发症,所使用检验值是t、x2,P<0.05,护理数据有意义。

2 结果

2.1 心肺复苏者预后恢复情况

护 理 前 ITVBI、EVLWI、 心 率 无 差 异,P>0.05。 护 理 后ITVBI、EVLWI、心率有差异,各数值在干预组比一般组优,P<0.05。详见表 1。

表1 心肺复苏者预后恢复情况

2.2 心肺复苏者护理并发症

心肺复苏者护理并发症在干预组、一般组是11.11%、37.04%,干预组并发症少,P<0.05。详见表2。

表2 心肺复苏者护理并发症

3 讨论

心脏骤停,症状体现在抽搐、意识丧失,心脏长期劳累受损后射血功能丧失,心脏供血、脑部供血情况无法得到满足,仅有些微含氧血液在脑部组织中存在,能刺激呼吸中枢系统,但呼吸速度会逐渐缓慢,有呼吸停止情况。心脏骤停有紧急性,骤停时间超过10min,可能使心脏骤停者死亡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需迅速为心脏骤停者提供心肺复苏治疗。心肺复苏,经此措施实施后,心脏骤停者自主循环功能可得到重建,能恢复其心脏搏动、呼吸,使其生命得到挽回[3]。心脏骤停者,心脏损伤程度不同,对心肺复苏需求有差异,部分心脏骤停者需维持长时间心脏复苏,方能使其心脏搏动功能恢复,但长时间心肺复苏后,心脏骤停者代偿能力会受到影响,除缺血再灌注损伤外,还可能使心脏骤停者其他器官组织有缺氧情况,有脑水肿、肺部损伤等并发症,使心脏骤停者预后变差。近年来,临床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者护理重视度提高,经常规心肺复苏护理,仅能提供简单护理服务,很难使心肺复苏顺利度得到保证,且心肺复苏后,心脏骤停者仍有较多并发症,使心脏骤停者心肺复苏后生活质量受影响,逐渐被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者摒弃[4]。优质护理干预,有全面性特点,和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者现代康复理念相符,能围绕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特点,行护理方案制定调整,可使心肺复苏质量提升,使心脏骤停者抢救成功率提高。

心脏骤停者心肺复苏措施需有及时性,需要经优质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措施进行优化,优质护理干预中,需行心脏骤停者心电图指标监测,经生命体征明确后,可对心肺复苏频率进行调整,能使心肺复苏针对性提高,使心脏骤停者生命得到挽回。心肺复苏对呼吸道通畅度有较高要求,需要对心脏骤停者行口鼻分泌物清除,并对心脏骤停者行气管插管,行心脏骤停者各指标监测,以保护心脏骤停者机体有效循环,保证心肺复苏有效性。长时间心肺复苏后,可能使心脏骤停者有脑水肿情况,需将湿毛巾放置在心脏骤停者脑部及附近位置,以保护脑组织,抑制再灌注损伤,若脑部损伤较严重,需要进行心脏骤停者体温控制,在低温状态下,控制心脏骤停者脑组织氧代谢速率,继而对脑组织进行保护[5]。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为保持生命稳定性,需行绝对卧床操作,此过程使心脏骤停者可能有压疮、肺部感染事件,对此要协助心脏骤停者行体位调节,并协助心脏骤停者行人工排痰操作,防止痰液在心脏骤停者肺部淤积。心肺复苏成功后,向心脏骤停者讲解相关知识,让心脏骤停者家属增加探视时间,可使心脏骤停者得到心理支持,除减轻心脏骤停者不良情绪,还可使心脏骤停者行为得到规范,对心脏骤停事件再次发生有预防作用。经优质护理干预实施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者呼吸道、脑组织均可得到保护,能使心脏骤停者血流得到有效纠正,且心肺复苏并发症得到控制,有效性高[6]。

综上所述,除了恢复心脏骤停者血流动力学外,优质护理干预能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者并发症进行预防,安全性高,可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者护理中推广。

猜你喜欢
脑水肿脑部脑组织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哪些原因引起了脑水肿的发生,脑水肿的症状有哪些
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蛛网膜腔出血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研究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