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地区水稻-甘蓝类蔬菜水旱轮作生产模式探讨

2021-12-29 09:18涂安君黄海溶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花球甘蓝镇江

涂安君 黄海溶

(句容市农业农村局,句容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地处长江下游,地理条件复杂,以低山丘陵、坡地为主,平原较少,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平均气温为15.6℃,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7.7 ℃,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2.7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雨水充沛(平均年降水量为1 088.2 mm),无霜期为229 d,日照充足(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 116 h),当地自然环境十分适宜进行农业生产。近年来,叶菜类蔬菜成为了镇江地区的主要栽培农作物之一,特别是甘蓝类蔬菜,因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在当地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笔者于2016年、2017年对水稻-甘蓝类蔬菜水旱轮作生产模式进行了示范,以期探讨和分析该生产模式在镇江地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现将相关示范情况报道如下。

1 示范概况

1.1 选 址

示范在句容市白兔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进行,示范面积约20 hm2,示范田块耕作层深厚,土壤肥力较好,自然环境优良,无污染。

1.2 品种选择

示范田前茬作物为水稻,品种为“镇稻18号”,水稻收割后,分别种植甘蓝“春甘3号”(市场购买)、青花菜“B-1406”(日本引进)、花椰菜“瑞雪70”(日本引进)。

1.2.1 镇稻 18 号

该品种属早熟晚粳水稻品种(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11),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叶色为中绿色,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据江苏省区域试验统计,该品种每667 m2有效穗数为20.1万穗,每穗实粒数为125.9粒,结实率为93.2%,千粒重为26.3 g,株高为98.6 cm,全生育期为161 d左右;中感穗颈瘟,中抗白叶枯病,感纹枯病,中感条纹叶枯病;稻米整精米率为71.9%,垩白粒率为20%,垩白度为2.2%,胶稠度为83 mm,直链淀粉含量为14.4%,米质较优,食味佳;该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地区及苏南地区进行种植。

1.2.2 春甘3号

该品种为早熟春甘蓝品种,株高约34 cm,开展度约50 cm,外叶数约11张,叶色为鲜绿色,叶球呈牛心形、较紧实、鲜绿色,叶球心叶为金黄色,味甘甜脆,品质好,生食、炒食、凉拌均可;早春气温回暖后,叶球生长速度快,单球重约1.2 kg;耐寒能力强,耐抽薹性强,耐裂球性强,抗病毒病(TuMV),较抗黑腐病。该品种适合在镇江地区进行早春露地栽培,于1月中下旬播种,每667 m2定植4 000株,5月上中旬采收上市,每667 m2产量为5 000 kg、产值为5 000元,经济效益好。

1.2.3 B-1406

该品种为早熟青花菜品种,植株生长较旺盛,外叶较挺立,株型中等,株高约58 cm,开展度约63 cm,花球高约12 cm、横径约14 cm,花球略松、呈半球形、较圆整,蕾粒中等、较致密,蕾色为深绿色,单球重约450 g,适宜鲜销;抗霜霉病、黑腐病。该品种适合在镇江地区进行早春保护地栽培,于1月中下旬播种,每667 m2定植2 500株,5月上中旬采收上市,每667 m2产量为1 200 kg、产值为6 000元,经济效益好。

1.2.4 瑞雪70

该品种为中早熟花椰菜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植株半直立,株高约60 cm,开展度约65 cm,外叶数约18张,花球呈半球形、圆整,单球重约1.1 kg,花球为洁白色、口感甜糯、品质高、商品性好;较耐湿,抗霜霉病、黑腐病。该品种适合在镇江地区进行早春保护地栽培,于1月中下旬播种,每667 m2定植2 700株,5月上中旬采收上市,每667 m2产量为3 000 kg、产值为6 000元,经济效益好。

1.3 茬口安排

水稻-甘蓝类蔬菜水旱轮作生产模式茬口安排如下:“镇稻18号”于5月中旬播种,苗期30 d左右,6月中旬栽秧,11月中旬采收结束。“春甘3号”于翌年1月中旬播种,苗期35~40 d,2月下旬移植,5月上旬始收,可连续采收至5月下旬;“B-1406”于翌年1月中旬播种,苗期35~40 d,2月下旬移栽,5月中旬始收,1周内采收结束;“瑞雪70”于翌年1月中旬播种,苗期35~40 d,2月下旬移栽,5月中旬始收,10 d内采收结束。具体茬口安排见表1。

表1 水稻-甘蓝类蔬菜水旱轮作生产模式的茬口安排

1.4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1.4.1 镇稻18号

主要技术要点:(1)播种。采用机插秧育秧方式,于5月中旬播种,每667 m2用种量为3.0 kg。(2)移栽。一般在6月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 d左右,每667 m2栽插1.8万穴左右,每667 m2大田基本苗数为6万~8万苗。(3)施肥管理。该品种一生每667 m2施纯氮20 kg左右。肥料运筹遵循“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早施分蘖肥,在中期植株生长稳健的基础上适时施好穗肥。(4)水浆管理。前期浅水勤灌,当每667 m2在田苗数达到为20万苗左右时分次适度搁田,后期湿润灌溉,成熟前7~10 d断水。(5)病虫害防治。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应注意对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水稻生长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6)采收。待水稻成熟后及时进行采收。

1.4.2 春甘3号

主要技术要点:(1)育苗。于翌年1月中旬在保护地采用蔬菜专用营养土进行穴盘育苗,每穴播种1粒。(2)大田准备。施足基肥(一般每667 m2施有机肥1 500~2 500 kg、三元复合肥50~60 kg、尿素20~25 kg)、深耕、晒垡、作畦(作高畦,防涝降渍)。(3)移栽。移栽行株距为40 cm×38 cm,每667 m2种植4 000株左右。(4)田间管理。3月中旬待天气逐渐转暖时施提苗肥1次,一般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并保持田间湿润,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4月中下旬结球初期进行1次追肥,一般每667 m2施尿素25 kg,并保持田间湿润。(5)病虫害防治。4月中下旬及时防治菜青虫等害虫。(6)采收。5月待叶球紧实时及时进行采收,可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分期、分批采收。

1.4.3 B-1406

主要技术要点:(1)育苗。方法同“春甘3号”。(2)大田准备。选择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土壤肥沃的地块作大田,并深耕细耙,且每667 m2施优质腐熟的有机肥2 000~3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硼肥1~2 kg。(3)移栽。移栽株行距为50 cm×50 cm,每667 m2种植2 500株左右。(4)施肥管理。定植活棵后每667 m2用尿素5 kg兑水浇施1次,并在植株生长前期、结球初期、结球期再各进行1次追肥,一般每次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50~60 kg,具体施肥量视苗情而定。(5)病虫害防治。4月中下旬及时防治菜青虫等害虫。(6)采收。5月中旬待青花菜花球边缘开始松散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后花球先进行预冷再包装上市,以提高青花菜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

1.4.4 瑞雪70

主要技术要点:(1)育苗。方法同“春甘3号”。(2)大田准备。方法同青花菜“B-1406”。(3)移栽。移栽株行距为45 cm×50 cm,每667 m2种植2 700株左右。(4)施肥管理。方法同青花菜“B-1406”。(5)病虫害防治。4月中下旬及时防治菜青虫等害虫。(6)采收。5月中旬待花球边缘开始松散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后花球先进行预冷再包装上市,以提高花椰菜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

2 示范结果分析

2.1 经济效益

综合2016年、2017年水稻-甘蓝类蔬菜水旱轮作生产模式的示范结果可知,水稻-“春甘3号”、水稻-“B-1406”、水稻-“瑞雪70”水旱轮作生产模式的纯经济效益分别比传统水稻-油菜轮作生产模式(CK)每667 m2增加2 350、3 400、3 600元,增幅分别为97.9%、141.7%、150.0%,见表2;表明水稻-甘蓝类蔬菜水旱轮作生产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

表2 水稻-甘蓝类蔬菜水旱轮作生产模式的经济效益

2.2 生态效益

水稻-甘蓝类蔬菜水旱轮作生产模式实行水旱轮作,且增施有机肥,并结合茎秆等再生资源的有效还田,改良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了土壤肥力,再加上该生产模式采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农药用量大大减少,故该生产模式的生态效益显著,有利于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

3 小 结

传统的水稻-油菜/小麦轮作生产模式已不符合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已是必然,而大力增加叶菜类蔬菜的种植能符合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通过2年的示范,水稻-甘蓝类蔬菜水旱轮作生产模式表现为既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能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还能生产出深受市场欢迎的优质农产品,这不仅增加了镇江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还为当地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更稳定了当地传统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保证了粮食自给。因此,水稻-甘蓝类蔬菜水旱轮作生产模式可在镇江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但是,传统的水稻-油菜/小麦轮作生产模式在镇江地区仍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这是因为传统生产模式适用于规模化种植,且其生产中现代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率高。而叶菜类蔬菜生产中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率不高,且适用的机械少,再加上叶菜类蔬菜的种植面积小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稻-甘蓝类蔬菜水旱轮作生产模式在镇江地区的推广应用。因此,应大力开发宜机的叶菜类蔬菜新品种,并推进农机、农艺和新品种融合发展,从而促进水稻-甘蓝类蔬菜水旱轮作生产模式在镇江地区的推广应用,进而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花球甘蓝镇江
2021年世锦赛中日集体花球啦啦操转体类难度运用分析
镇江大地 诗意栖居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名点“蟹黄三娇”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变色的紫甘蓝
厨房色彩游戏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紫甘蓝
七彩花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