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1-12-29 05:11王艳飞锁翠芬
保健文汇 2021年7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切口

文 /王艳飞,锁翠芬

肺癌是指由于肺的各组织发生了异常增生导致的癌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1]。该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临床上常采用的开胸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器官创伤较大,且术后恢复时间漫长,复发率较高,不具有长期疗效[2]。近年来,临床上不断研究,以减少对患者免疫系统影响,术后并发症较少的手术治疗方法,本文即是对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90例在2019年1月-2021年2月时间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23:22,其中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3岁,平均年龄(52.50±3.11)岁,鳞状细胞癌13例,大细胞癌12例,腺癌20例;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比例24:21,其中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33岁,平均年龄(52.00±3.15)岁,鳞状细胞癌12例,大细胞癌13例,腺癌20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比较。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都实施气管插管,进行全麻注射,将其采取侧卧位,单肺通气。术后,对两组患者都采取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给予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医护人员协助患者采取健侧卧位肢体摆放,观察在其第5、6肋骨间隙处一切口,长约20-24cm,确定肌纤维方向,将胸壁肌缓慢逐层切开,取肋骨撑开器,将其肋骨撑开,观察胸部,确定肺叶病变位置,将其切除,然后将淋巴结进行清扫处理,将导流管置入,进行引流操作,最后缝合。

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在患者腋下中线第7、8根肋骨间隙处,确定观察孔位置,行一切口,在其肩胛下第8、9根肋骨间隙处确定操作孔,行一切口,长约2-4cm,在其腋前线与锁骨中线第4、5根肋骨间隙处行一切口,作为主操作孔,切口长约2-4cm,然后观察胸腔情况,确定肿瘤位置、大小,从主操作口处将分离钳与卵圆钳置入胸腔内,再将主操作口处皮肤撑开,通过胸腔镜显示情况,全面进行病变肺叶切除操作,将肺门、淋巴结都清扫,放置引流导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镇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

通过流式细胞检测仪测定,观察并对比CD3+、CD4+、CD4+/CD8+水平。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漏气、切口感染等,例数越少,则表示临床并发症发生率越低。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关数据进行记录,临床指标水平、CD3+、CD4+、CD4+/CD8+水平属于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以%表述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拥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总时间、镇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水平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水平对比[分()]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总时间/d 镇痛时间/d 下床活动时间/d对照组 45 140.48±43.31 157.73±37.12 13.99±4.47 6.38±1.32 3.92±1.41观察组 45 151.71±35.35 95.44±30.08 9.89±2.65 4.62±1.25 2.22±1.10 x2 1.3475 8.7458 5.2927 6.4944 6.3769 P 0.1813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139.48

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4+/CD8+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下降,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比[分()]

CD3+ CD4+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62.66±6.30 46.68±6.40 37.39±6.82 24.84±5.22 1.83±0.41 1.29±0.31观察组 45 62.60±6.35 53.22±5.03 37.25±6.94 31.14±5.85 1.79±0.48 1.49±0.32 t 0.0450 5.3896 0.09652 5.3903 0.4251 3.0113 P 0.9642 0.0000 0.9233 0.0000 0.6718 0.0034组别 例数

2.3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漏气、切口感染等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非小细胞癌相比其他癌细胞生长、分裂、扩散速度较慢,且其对放、化疗敏感度较小,故临床上一般不主张采取化疗治疗为主,而是首选手术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3]。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取得一定临床疗效,但是,手术创伤性较大,对患者免疫系统影响程度较大,导致患者CD4+/CD8+水平上升,增大了其术后发生感染风险,导致疾病恢复不稳定,肿瘤出现转移、复发风险,不利于其病情恢复[4]。

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是监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CD4+/CD8+水平,代表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能力。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创伤性较小,对其免疫系统影响性较小,更有助于其术后恢复[5]。本文论证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镇痛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行手术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过程中,视野清晰度高,手术过程中,能够避免对周围器官损伤,出血量较少,降低对免疫系统功能影响程度,术后恢复较快,减少住院时间[6]。同时该手术操作过程中,行切口较小,对患者呼吸系统影响小,更有助于预后呼吸系统功能恢复。手术操作完成后,胸腔置入引流管时,引流量较小,有助于缩短引流管置入时间,有效减少其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损伤,尽快缓解疼痛,有效缩短镇痛时间。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漏气、切口感染等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也说明,在熟练掌握手术方法与适应病症的情况下,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性较高,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7]。

综上所述,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介入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切口
肺叶间裂发育变异及其影像学评价进展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与亚肺叶切除术分别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比研究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