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应用

2021-12-29 09:06张琳琳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共享校企基地

王 俊,周 鹏,张琳琳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多项工作要点。同时2019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面向先进制造业等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统筹多种资源,建设若干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推动开放共享,辐射区域学校和企业;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这些都为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前景。

当下的高职院校实训、实验教学体系[1],往往都是依据单个专业的教学发展需要而建立的,实践环境相对独立,实践教学目标比较单一,各相关专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分散,相关专业资源不能共享,各专业方向之间的实践教学不能融合贯通与渗透,出现高投入,低效能的现象,抑制了专业群的整体发展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往往也缺乏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环境,科研与教学相对独立,科研创新成果难以服务于产业和教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没有实现有机融合;技能大赛无法真正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当中;现有实践课程体系不能将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相互融合,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创新型专业群实训基地及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院校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我院(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为基础,以现代学徒制建设项目为支撑,以“工匠精神”培养为核心,通过与多家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和改造了8个实习实训室,形成了专业与专业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有效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同时,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专创融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教师实践教学与科研能力[2],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以此实现了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集实践教学、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共享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一、构建校企“共建、共管、共用”的实训基地合作模式[3],实现资源共享

(一)校企“共建、共管、共用”实训基地建设

利用学院提供的教学场地,将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智能制造设备免费引入进来,校企双方共同建设、使用实训基地,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开阔了科技视野,又可以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合作教育,实现了校企共同管理[4],互利共赢的目标。我院通过与三菱电机、松下焊接机器人、盖恩科技等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实训基地。

(二)开放式、共享式实训基地的构建与运行

通过有机整合校内各个实训室,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校企、校内外资源共享式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全体学生,构建一个全方位、开放式、交叉互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具备有机生长性、动态平衡性和交互共享性,在专业群各专业之间、课程之间、专业群与校外相关产业之间实现相互开放、相互渗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的运行机制[5],促成专业群各个专业之间实践环节的协同共生,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多赢局面,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设“多元化、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课程

(一)构建“三实训+三对接+三考核”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以沈抚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为中心,摒弃单一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营造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技术平台,使学生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综合发展能力。“三实训”即每个专业的学生至少完成实训基地的三项实训项目;“三对接”即专业对接地方产业,人才培养规格对接岗位任职要求,实践课程职业岗位对接典型任务;“三考核”即根据学生对于自身发展预期及其毕业时期企业的需求,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实现了以企业工作过程为核心,以“三实训+三对接+三考核”为抓手,将企业技术标准与权威职业资格标准引进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实训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使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80%,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校企“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国家提出高职扩招政策,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列入扩招计划,为各类群体提供灵活多样的升学和培养模式。我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某军工厂展开深度合作,成立了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高职扩招班。由于社会扩招的学生不同于高职全日制学生,他们已经工作,岗位不同、需求不同。为此我们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与企业的生产需求有机结合,特别定制了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推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支持教师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教学、实训,积极推动教师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化、动态化,学制灵活。

(三)创新学生企业实习实训模式

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基础之上,通过“理论探究→实践实证→再实践归纳”,探索归纳出学生企业实习实训的相关规律,构建出可操作性的教学培养模式,即在校的学会学习、学会方法、学会生活,到企业的获得实际操作技能、实际生产经验、实际能力储备从而实现毕业即就业的角色转换。探讨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即通过项目教学、工匠示范、校企合作、以赛带练的可操作链接,构建“技术使用→人文价值→创造精神→人格养成”的人才“金字塔”,以达到教学质量提升、人才素质提高的目的[6]。

(四)建立“创新型”实践课程

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过程中[4],我们以应用科研为核心,实施创新项目驱动,将科研创新融入到实践课程建设当中,提升师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不断提升产教融合层次,鼓励教师优先接触企业项目,吸收学生进入科研项目,实现企业项目及职业技能大赛,并以此为引领,建构起“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自主研发为手段,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研学一体化的培养方法,多层级、多渠道引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升师生的创新能力。

三、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注重“双师”队伍建设

将立德树人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7],通过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转变教师的育人理念。以“品诚业精、知行合一”作为教师教学发展的工作目标,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从企业引入多名“技能大师”为学生讲授各类实践课程[8],以此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只局限于狭窄的传统专业范围,同时也为青年教师提供实践指导与教学帮助。重视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参加各项实践技能培训,参与企业科技合作项目,有效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积极面向社会服务[9],注重共享功能,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科研、合作交流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职业技能考核、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信息交流等工作,发挥了其辐射、服务引领的作用。

(一)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校企实训基地合作模式,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我们提出的创新校企实训基地的“共建、共管、共用”合作模式荣获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近年来学生获得省部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5项,市级职业技能大赛4项。2018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创新及创业大赛三等奖;2017年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获得CC-link特别奖、2017年全国3D大赛“一带一路”挑战赛特等奖、2017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2017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电设备与调试技术技能大赛三等奖。

(二)“多元化、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显著,实践课程建设日趋完善,实践创新获一定成果

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三实训+三对接+三考核”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已经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中得到广泛应用,我院教师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及论文的发表;针对高职扩招的退役军人,特别制定了“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得扩招类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更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我们也将在今年的扩招学生中继续推广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企业实习实训模式的研究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识和鲜明特色的成果,在发表的论文及出版的教材中予以深耕与阐扬,这为本校及其他兄弟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实践课程的改革,教师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教师自主研发的“塔式起重机实体仿真训练系统”等创新实训设备在市级、校级及省部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多个奖项;教师编写的特色校内讲义及在实践教学中形成的科研课题都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建立了一支由省级教学名师、技能大师、教学科研骨干组成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引入了多位技能大师为学生主讲多门实践课程,也使我院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为周边中小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完成专利1项。同时积极开展1+X证书试点项目建设,目前已经申请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车铣加工、多轴数控加工等4项试点证书。争取今后为沈抚地区企业及其他兄弟院校提供更多、更好的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其辐射、服务的引领作用。

(五)教师与学生实现了“双提高”

本成果实施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教师实践教学及科研水平。我院学生在省部级、市级各项技能大赛中获奖19项。教师以企业技改技创项目为切入点,自主设计开发机电一体化教学项目8项,完成课题11项,主编出版教材1部,校本教材1部,论文22篇,实用新型专利2项;有3名青年教师获得辽宁省技术能手称号,1名教师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师,1名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

实训基地建设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之一[10]。为了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发展战略,我院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为依托,与多家企业展开合作对接,共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从而形成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项目等资源的有效融合,共建共享,提升了专业群建设改革力度,加快了专业群整体建设步伐。同时,通过“产教研创新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承担应用性科研课题,改革实验实训室管理模式等,进而实现教师在生产过程中开发实训项目、在科技创新中开发实训设备、在项目教学中编写实训教材的“三位一体”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开拓出一条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发展的新途径。

猜你喜欢
共享校企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我的基地我的连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